上海證券交易所:幾個月都在「閉門造車」,最終卻比香港先進得多
文|黃金生
1989 年 12 月 2 日,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朱鎔基在上海康平路市委小禮堂召開題為「深化改革,發展上海金融事業,把上海金融搞好」的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上海金融系統的主要幹部和上海部、委、辦的領導,劉鴻儒(時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992 年出任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也應邀從北京專程趕來參加。那次會議上,根據朱鎔基的建議,成立了由交通銀行董事長李祥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市體改辦主任賀鎬聖組成的上海證券市場領導小組,簡稱三人小組,負責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領導工作,下設辦公室放在中國人民銀行。
1990年6月,朱鎔基訪問美國、新加坡等地。在最後一站香港,他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不動聲色地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年內成立。這一爆炸性消息傳回國內,「三人小組」著急了,按現在的籌辦速度,怎麼可能年內開業?
尉文淵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是龔浩成的學生。龔浩成了解尉文淵,「年輕,有想法,有衝勁」。於是,「三人小組」選擇了把寶押在這樣一個35歲的年輕人身上。
1990年7月3日,尉文淵正式被任命為籌備小組組長。此時,離年底只有5個月了。
時任申銀證券總裁的闞治東後來寫道:「我們都替他捏把汗。即使搬個家,新房子裝修還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可是一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在闞治東看來,尉文淵的行事風格是說干就干,想到哪兒,干到哪兒。
尉文淵從資料中得知,當時發達國家的交易所主要是口頭競價交易,但他覺得應該利用高科技,於是從向銀行借的500萬籌備金中擠出100萬,決定搞電子交易系統。「當時我們連交易所的交易規則都搞不太清楚,在這個基礎上編寫電腦軟體和程序是極其困難的。」
一直到1990年的11月中旬,開業前的一個月,尉文淵才有機會到香港去考察證券行業。到香港考察時,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基本成型,馬上就要開業了。所以,「到香港考察,我心裡非常緊張。我們一直在『閉門造車』,如果搞的交易所不像個交易所,那怎麼交代呀。」尉文淵出去的頭兩天,他對香港聯交所的交易體系看不太懂,心想,糟了,自己搞的那套東西不太一樣,心情有點慌張。幾天後,他突然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電腦交易的設想已經走在了聯交所交易系統的前面!
交易大廳的裝修布置、交易規則的制定、會員和席位的明確、交易員的培訓、交易清算的程序、上市公司的準備等等,都在同步進行。具體到交易大廳的色調、交易櫃檯的位置、顯示屏的安裝等,尉文淵都是事必躬親,千頭萬緒,忙亂不堪。他回憶,「12月3日,朱鎔基來視察,交易大廳門外基建工地一片狼藉。下了車,朱鎔基臉色鐵青。當他走進布置就緒的大廳,臉色才舒緩下來。朱鎔基問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的。我說裝飾包廂的圓拱形玻璃配不到。朱鎔基立刻說:你找耀華皮爾金頓,就說是我朱鎔基說的,叫他們馬上定做。接著,朱鎔基問我:『你敢不敢大膽管理?』我說:『敢!』就這樣,我成了上交所的第一任總經理。」
1990年1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正式批複,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
開業前一天,交易所一片忙亂。尉文淵雖然左腳受傷,也顧不上休息,一直忙到夜裡。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各界來賓出席,香港貿發局主席鄧蓮如女士也如期率領代表團參加。
19日一早,尉文淵起床後發現,腳腫得根本穿不上鞋,只好向人借了一隻大號鞋。他穿著一隻大一隻小的皮鞋,由人背著來到現場,一瘸一拐地在現場做最後的布置,然後倚著牆迎接貴賓。
上午11點,朱鎔基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幕。隨即,尉文淵忍著疼痛來到交易大廳頂端,敲響了第一聲開市鑼聲。放下鑼錘,他艱難地走進電腦房,看到同事們興奮地抱在一起跳啊跳。交易成功了!
開業當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里有30種證券上市,其中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而股票只有8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八股」。分別是:飛樂音響、延中實業、愛使股份、真空電子、申華實業、飛樂股份、豫園商城、浙江鳳凰。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交所成立時,深交所已經開始了試營業。1988年5月,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李灝在國外考察後決定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當上交所運行幾個月後,1991年7月3日,深交所才正式開業。所以當時流行一句話:「上海開業先試試,深圳試試再開業。」隨著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擺脫老人政治,任用年輕人推動改革,看似沒毛病但光緒還是太天真
※日本是如何利用一戰迅速擴張的?傍上老大哥還處處耍陰招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