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三步險棋,令蘇軍只顧進攻,放棄防守!

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三步險棋,令蘇軍只顧進攻,放棄防守!

1943年2月2日,持續了200多天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了,德軍保盧斯元帥強硬的拒絕了希特勒要求他自殺的命令,並留下了一句「我才不會為那個奧地利陸軍下士自殺」的經典名言後,率領部下向蘇軍投降。

隨後的半個月,蘇軍一路高歌猛進,南方戰線上,一路收復了庫爾斯克、別戈爾羅德以及烏克蘭工業重鎮哈爾科夫。對於雙方而言,能否在3月份之前決定烏克蘭的歸屬十分重要,當時蘇軍並不敢確定是否能夠得到美國的持續糧食援助,如果不能在冰雪融化前奪回產糧大國烏克蘭,1943年冬天到來時,他們可能會被餓死。

如此關鍵的戰鬥,蘇軍在進攻中居然完全放棄了防守,原本呈階梯狀態進攻的蘇聯軍隊突然連預備役都壓上去了,這已經犯了兵家大忌。因為沒有預備役以防萬一,一旦在進攻線上一個點被德軍集中兵力攻破,那麼蘇軍就有被分割包圍的風險,在局部上被以少打多。儘管當時的蘇軍有60萬人,德軍只有23萬人。

這場戰役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蘇軍正是因為放棄了陣型而被曼施坦因組織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擊潰,此戰是曼施坦因一生的巔峰之作:從政治角度看,哈爾科夫反擊戰不次於進攻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從軍事角度來看,哈爾科夫反擊戰可以更好地詮釋軍事天才曼施坦因,成就遠高於之前那個進攻法國的計劃。通常史學界公認:哈爾科夫拖住了蘇軍,否則蘇德戰爭在1943年就已經結束了。

要知道,雙方的軍力對比非常懸殊,儘管曼施坦因得到了來自法國的黨衛軍的支撐,總兵力卻依然只有蘇軍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於,曼施坦因本人晚年更是認為,自己是在1:8的情況下取勝的。

那麼曼施坦因是用什麼方法讓蘇軍只顧瘋狂進攻放棄防守,最終遭遇慘敗呢?大體分為三點:

1、曼施坦因發現蘇軍經歷了大戰的考驗,有了非常成熟的裝甲軍團,並且能夠利用坦克軍隊迅速的突破發現,這讓蘇軍非常難對付。但德國人自己更知道這其中的缺點,軍人們對軍功的貪得無厭是共同的,只要德國人的潰散表演的更真誠,蘇軍前方的坦克部隊就不會等待步兵的配合,一股腦的爭搶功勞。

2、曼施坦因設置了層層阻礙,蘇軍裝甲部隊打過來,直接就衝破了這些阻礙。蘇聯人認為德軍已經大潰敗了,無法阻止起像樣的攻勢了,而且曼帥以身犯險,最危險的時刻司令部距離蘇軍不到100米,蘇軍看到這種情況,就確信德軍在潰敗。

3、曼施坦因求希特勒對全軍下達了一個命令:勇敢、沉著、忠於職守。最關鍵的就是最後一條,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戰前要求全軍對曼施坦因軍令無條件服從。因為曼施坦因未來執行的計劃太出人意料,統帥部和曼施坦因本人擔心下屬因為不知情而在執行中打折扣。

隨後曼施坦因表面上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執行希特勒最初的「奪回哈爾科夫」的命令,而是孤軍突進,「胡亂」的進攻了蘇聯西南方面軍,而且將其擊潰。蘇軍認為曼施坦因狗急跳牆,準備將他包圍的時候,卻發現來自德軍中央集團軍的幾個軍和後方黨衛軍的協助已經到達,反而將哈爾科夫的蘇軍包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波茨坦會議時,三巨頭舉行宴會,第一杯酒為何敬朱可夫?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