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無關職場發展,有報告說 99% 的凍卵者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好奇心小數據
以往對女性凍卵原因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與職業發展間的關係,比如《彭博商業周刊》一期封面上「冷凍你的卵子,解放你的職業」的大字,或者 Facebook、蘋果等公司向女職工提供的凍卵福利,似乎都在說明凍卵能夠幫女性發展事業。
比利時學者 Heidi Mertes 甚至表示,凍卵女性常被認為一心追求事業而忽略生育,是自私的,去做凍卵不過是自作自受。但醫療人類學家、耶魯大學教授 Marcia Inhorn 連用三個「真的不是」,否認了這種聯繫。
結論出自他與其他九名學者對美國和以色列 150 名凍卵女性的調查,受訪女性選擇單身是因為雙方對感情關係的期望存在偏差。這是迄今為止對這一領域規模最大、且首次跨國的訪談研究,結果分別在 7 月的《生殖生物學與內分泌學》和 8 月的《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發表。
根據 Inhorn 的調查,85% 決定凍卵的單身女性,是因為沒有能共同生養孩子的伴侶。剩餘有伴侶的 15%,大多關係還不穩定,或者沒有準備好要孩子,所以也選擇凍卵。所有參與調查的人里,只有一人說自己晚育、凍卵與職業前景有關。
在接受的 150 名女性中,97% 受過高等教育,72% 的學位在學士以上,職業遍布醫療、學術、外交、媒體、IT、藝術等等。她們普遍對一段關係有更高的希冀。這些女性從小被教導關係應該平等,現在也不願和教育程度比她們低、專業成就不如她們、還沒有共同興趣目標的人將就。
她們認為遇到的男性往往責任感不強,似乎沒有辦法與專業女性平等相處,不能共同承擔家庭生活的責任。被訪者常用「承諾恐懼症」(commitment phobia)和「彼得·潘綜合症」(Peter Pan syndrome)來形容他們,即長不大,靠父母養著,沒有穩定工作,對維持婚姻及養育子女的責任感不強。有些男性期望的則是多人的、開放性關係。
一般女性在 30-39 歲凍卵。以這一年齡段的美國人為例,受過大學教育的男性和女性分別有 600 萬和 740 萬,比例約是 4:5。如果再加上 20-29 歲,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要多出近 300 萬。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UNESCO ) 的統計數據,同種「赤字」還在其他超過 70 個國家中出現,其中也包括中國。
類似的結論也在英國和比利時出現。凍卵的女性大都表示,自己並非有意推遲生育,而是要在生育期內找到能一起生養兒女的伴侶,壓力實在太大。如果遇到合適人選,往往就會選擇解凍卵子、準備妊娠。
英國社會學家 Kylie Baldwin 是凍卵方面的著名研究者。完成數篇論文後,她提出了「恐慌性伴侶關係」(panic partnering)的概念,意即僅僅出於對生育的焦慮而去發展的關係,而這是多數凍卵女性正力求避免的。
不過,凍卵的人往往也會責怪自己過分挑剔,沒有努力約會,不夠有吸引力等等。然而,在性別人口學上,對女性不利的形勢確實存在。
《約會經濟學》(Date-onomics) 的作者Jon Birger 曾將約會比作一個性別的數字遊戲。用他的話說,就異性戀男人而言,這種失衡的性別比意味著一方極樂世界,但對異性戀女人——特別對是那些優先考慮結婚生子的女人來說,這是一顆定時炸彈。
更糟的是,這種失衡還有婚姻擇偶梯度理論作陪,也就是所謂的「高嫁低娶」(hypogamy)。如不少凍卵者所描述的,她們不想「下嫁」給教育水平和專業能力弱於自己的男性,而男方也往往認為,女性更強的能力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往往會使他們的地位受到威脅,從而「失去男子氣概」。
此外,如果把年齡也算作梯度的一種,較年長的女性若要尋伴生子,事實上更是障礙重重。這種幾乎根植於社會文化的擇偶標準如若沒有在主觀上被「克服」,就總有女性會因此落單。
事實上,凍卵者還屬於這樣一個社會現象:生育年齡推遲、生育率降低,但與此同時,生育意願仍穩定,基本沒有下降。以日本為例,1982 年日本結婚 10 年內的 50 歲以下婦女的理想子女數為 2.56,在 2002 年略微下降至 2.39,但總和生育率(即育齡女性人均生育數)卻從 1985 年的 1.76 下降到 2003 年的 1.29。
美國則在 2017 年創下過去 30 年出生人口新低。有調查發現,僅在 2007-2012 年間,二十多歲女性的生育率下降了 15%。不過,並非千禧一代不願生子。蓋洛普的調查發現,18-40 歲的未生育者中, 有 87% 想要孩子。綜合數據來看,生育意願要遠高於實際生育數。
但無論出於何種理由,從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凍卵其實只是權宜之計,它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局限性和脆弱性。
凍卵的全稱,是卵母細胞冷凍保存(oocyte cryopreservation),屬於輔助生殖技術。其中,本文討論的這種非醫療目的的,又稱社會性/選擇性凍卵(social / elective egg freezing),近年來實施人數激增。女性需要注射高劑量的荷爾蒙,刺激卵子生長,十餘天后,注射破卵針,取出卵子,並於零下 196℃ 的液氮中保存,直到要與精子結合時再取出。
對凍卵常見的形容是,暫時不想生孩子、但又不想做丁克家庭的「救命稻草」。比利時根特大學生命倫理學院(BIG)院長兼教授 Guido Pennings 將凍卵類比作自體血儲存(autologous blood storage),即用自己的血液救助自己。二者在本質上類似,都是趁健康時預存自己的身體組織,來應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
然而,與男性精子可以長時間保持活力不同,女性隨年齡增長,卵子的數量和質量會持續降低,而且速度更快。超過 35 歲的女性,懷孕和健康活產的概率更陡然下降。即使通過目前較先進的玻璃化卵子冷凍法,她們最終得到的優胚也在 20% 之下。
理論上,30 歲前活產率較高,同時為了規避高齡產婦的併發症風險,以及高齡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潛在劣勢,最好在 36 歲前就實施凍卵。然而實際中,凍卵者的平均年齡達到36.7 歲,超齡者超過七成。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Tim BishonUnsplash
※一部關於女巫的漫改電視劇即將播出,它有點黑暗
※首個外資控股車企將要誕生,華晨經歷了中國汽車業變革的所有節點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