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電影行業資本「退熱」後,回歸內容才是正道!

電影行業資本「退熱」後,回歸內容才是正道!

最新電影類公號周榜新鮮出爐啦!通過清博指數平台(免費註冊,公式透明,排名客觀,超140000用戶的選擇,gsdata.cn)顯示, 本期電影類周榜TOP50公號共發文591篇,其中55篇獲得10萬+,閱讀總量高達1605.23萬+,點贊總量為18.36萬+,相比上周,發文數增加了82篇,閱讀量增加了180.98萬+,點贊總量增加了1.46萬+。

其中「Sir電影」發揮優異,本期發文17篇,攬獲163.25萬+的閱讀量和3.2萬+的點贊量,以1333.24的WCI值摘得冠軍寶座。

緊隨其後的是「獨立魚電影」和「整點電影」,它們分別以1271.58和1248.18的WCI值位列第二和第三。

而本期TOP50公號中,WCI值增幅最大的是「網路大電影」,其發文10篇,收穫了14.03萬+的閱讀量和580的點贊量,相比上周,閱讀量增加了12.39萬+,點贊數增加了498,帶動WCI值增加了249.2,最終以850.92的WCI值奪得第28名,總排名提高了14341名。

文章方面,「 嘉樂世紀」推文《電影行業資本「退熱」後,回歸內容才是正道!》,文章部分內容如下:

最近,電影領域從「陰陽合同」到「范冰冰偷稅漏稅案」,再到霍爾果斯上百家電影公司大撤離,加之之前爆出的票房作假、明星天價片酬等等電影行業中種種不光彩的現象,不僅使得整個電影行業陷入了輿論的聲討,也促使政府部門在規範市場、加強監管力度等方面對行業開始重點治理。

然而,另一層面,對於蔓延到整個行業的負面情緒,加速了資本市場對電影投資的「退熱」。相較於往年,電影行業紅火的場面已經冷卻,先是電影文化股全線大跌,接著一些正在籌備的項目無法開展,部分電影公司在通過各種方式變賣資產、股權質押,以期獲得一定的流動資金。由此看來電影行業似乎進入了「寒冬期」。

霍爾果斯:誕生了《縫紉機樂隊》、《乘風破浪》《戰狼2》等等很多票房大賣的電影。

業界大佬:資本正在撤離電影市場

融資難成為電影資本市場退熱的一個重要表現。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滬深兩市58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司自2015年以來募資金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尤其是2017年,募資額僅62億,比上一年減少79%。正如在第二屆中國電影領袖峰會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的「目前資本正在撤離電影市場,未來一兩年內可能有幾千家電影公司會倒閉」。

資本是逐利的。在2017年國產電影TOP100盈虧榜中,一共有53部虧損和19部持平,全年僅有28部盈利;2018年上半年國產電影TOP50盈虧榜里,也僅有12部電影盈利,剩下的是32部虧損和6部盈虧勉強持平的作品;在市場漸趨理性,被淘汰的虧損作品越來越多時,投資者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另外,近來的稅務風波困擾各大影視公司,政府對電影產業的監管也進一步收緊,無疑也讓外行資本更加不敢在影視項目上下注。

王晶接受專訪稱:他們說是資本,實際上是想在這條河裡面撈一些,都是騙子。現在很好,騙子走了,干實事的人留下了。

電影作品淪為金融衍生品?

電影資本「退熱」過後,資本的泡沫被一一戳破,同時,越來越多電影人開始意識到電影作品已經淪為金融衍生品,這不無根據,從前期籌備、拍攝,到後期製作、宣發,一部影片在面世的全過程中所需的全部資金,都可以被打造成標準化的理財或信託產品進行融資,包括飽受非議的P2P模式。

也就是說,在過去,電影只有在影院放映才能收回成本的商業模式,在如今已經幾近被淘汰,最極端的情況下,一部影片可能甚至尚未面世,就已經提前收回成本。實際上,現在電影圈的製片投資額遠超回報額,供求已大大失衡。超常供應的金融資本並不寄希望於票房回報,而是借電影「下蛋」,從資本證券市場上謀財,票房在這個意義上,已經在金融衍生品的邏輯下被充分證券化。

娛樂寶、《小時代》與眾籌: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稱網民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獲得收益及其他權益。娛樂寶首期項目包括《小時代4》、《狼圖騰》等6個項目,總投資額7300萬元。

「電影+金融」不等於讓資本「綁架」電影

目前,我國多元化電影投融資格局已初步建立起來,「電影+金融」的共贏關係也不斷激發齣電影產業的活力,進而壯大了市場規模,提升了電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並在電影金融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合作模式。然而,正是因為嘗到了金融槓桿的「甜頭」,各路資本瘋狂介入。正如前面所說,一部影片產生的全過程都可以通過定製成為標準化的理財或信託產品進行融資。而非電影行業資本本身不懂電影,忽略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專業性,不了解電影產業發展規律,以 「外行」身份指導「內行」,一味地追求炒作的概念和流量,追求大明星的粉絲效應,追求高投資的「大製作」噱頭,是大量爛片產生的重要原因,而爛片太多必然導致觀眾熱情下降,造成電影行業整體不景氣。

時下,不少電影人認識到當前盛行的已經明顯超過了正常區間的金融資本運作已經嚴重綁架了中國電影,電影行業「去槓桿」呼聲很高。「電影+金融」沒有錯,也是電影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資本入局電影市場需要規範,金融創新還需嚴守文化的底線。

為何錢越來越多,影片越來越爛?

「退熱」後回歸內容本質才是正道

文化產業需要資本市場,金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強助力之一,但無論何種助力都不能偏離產業的本質特徵,對於文化產業來說,就不能偏離內容為王這一核心,不能用其他的標準或者追求取代對內容質量的要求。在追求短期逐利性的熱錢撤離後,「融資難」困境或將使得影視企業迎來一波「倒閉潮」,但這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影視行業經歷去泡沫化的短期陣痛後,高度資本化的狀態將會得到調整,整體走向會回歸到優質內容上。

今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葯神》橫空出世,也讓市場看到了現實題材類型片的更多的想像力。它的成功既來自現實題材作品的多年積澱,也來自渴求接地氣的現實佳作的新一代觀眾的內在訴求。未來,中國電影要回歸內容本質,還需關注現實,沉潛生活,創作具有時代審美品位與符合大眾價值取向的精品,更重要的是找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點。

看榜時刻

榜單及公式說明丨

1、榜單數據來自「清博指數」。

登錄www.gsdata.cn輸入榜單名稱可查詢更多詳細數據。清博指數是透明、學術、權威的第三方評價,數據和公式完全公開可查詢:http://www.gsdata.cn/site/usage

微信傳播指數WCI(V13.0)

WCI測算V13.0計算公式如下:

R為評估時間段內所有文章(n)的閱讀總數;

Z為評估時間段內所有文章(n)的點贊總數;

d為評估時間段所含天數(一般周取7天,月度取30天,年度取365天,其他自定義時間段以真實天數計算);

n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文章數;

Rt和Zt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頭條的總閱讀數和總點贊數;

Rmax和Zmax為評估時間段內賬號所發文章的最高閱讀數和最高點贊數。

2、統計情況:

文章發布時段:2018年10月7日(0點)- 2018年10月13日(24點)

數據收集時間:2018年10月14日(12點)

清博指數平台地址(http://www.gsdata.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塔馬拉效應」是什麼?
「凡勃倫效應」是什麼?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