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代篆刻是否只是滿足大眾文化當下需要的通俗藝術?

當代篆刻是否只是滿足大眾文化當下需要的通俗藝術?

沙孟海曾說過:「治印有三要,曰識字,曰辨體,曰本學,而刀法不與焉。」(《沙邨印話》)此意是說在篆刻創作中,不要過度誇張刀法,不要讓技術性的強化遮蔽篆刻的書法本體特質與其符號表現下的文化內涵。

篆刻創作中技術化傾向是當今印壇部分印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印人的明顯共性與特徵。展覽中可以見到印人們在製作古璽、急就章、封泥、元朱文等惟妙惟肖的技術與形式模擬,缺少的卻是歷史積澱中的文化載荷與文人篆刻的個性構建。在篆刻史上,浙、徽、黟山諸派以及徐三庚、趙之謙、吳讓之、吳昌碩、黃牧父、齊白石等篆刻大家的創作,從文化意蘊到個人風格再到技法運用等,都韻味十足,令人過目難忘。而在當今印壇,要麼有形式的矯飾而內涵空洞無物,要麼有技巧的安排而無風格的卓立,篆刻大家難得一見。這幾年,連新時期以來篆刻轉型中開風氣之先的韓天衡、劉一聞、李剛田這類的名家也甚少出現,等而下之的則是以粗俗為質樸、以怪異為創新、以殘破充大氣的那類以驚動俗眼為快事的「寫意」印風,徒見刀痕狼藉而無「意」可寫。至於滑石印、磚瓦刻劃等的機械挪用,更是一種沒有文化的露怯。甚至在大量的活人用的姓名印中,竟然還有以冥器滑石印的不祥符號見於世人的。這種文化的誤讀與歷史的無知,其深層涵義是對篆刻藝術的妖魔化與去意義、去功能化。這種風氣實則與迎合後殖民主義文化侵略對漢字藝術的顛覆與圍剿,以丑書的形式消解傳統書法的主流價值觀、審美觀的文化策略相呼應,不過是面對西方文化侵略的另一種形式的奴顏卑膝,是對中國文化安全的威脅。如果說「五四運動」時曾經將漢字妖魔化是一種激進思想所致,而在今天以書法與篆刻對漢字的肢解為能事則是有文化漢奸的嫌疑。

篆刻既然是一門由印章發展而成的藝術,便具有本然意義上的美育功能,而一切人文化育、一切形式的教育,包括美育、智育、體育等,其最高目標或曰目的都是人的道德人格教育。因此,提倡篆刻的教化功能(包括審美、古文字、書法、哲學、技法傳統等),不僅必要,也是必須而不能迴避的。所有的所謂「純形式」「純藝術」的去教化、去功能濫言,不是出於無知,便是別有用心。我們能夠對各種宗教的說教視為正當、正常,為什麼不能在藝術中倡導應有之義的教化?中華文明中的教化思想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產物,其人文化成以成天下的和諧思想與藝術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也應當與今天時代與社會的現實期望相一致。

當代篆刻是否只是滿足大眾文化當下需要的通俗藝術,是否應該提升其品位,使其注入精英文化精神,打造高雅的時代氛圍,用以引領書壇大眾,逐漸向文化——技術——人品合一的境界升華?這是今後的篆刻藝術能否鞏固其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不至於落伍於時代甚至被時代拋棄的需要認真解決的方向問題。因此,當代書壇無論是展覽的評選還是作品的賞讀,都應當改變一個時期以來所習慣的唯作品論、唯技術論、唯形式論,而應當注重作品的綜合表現,將人本立場與作品本位審讀結合起來,將大眾文化與精英意識結合起來,再創篆刻藝術的歷史新輝煌,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熱鬧,熱鬧固然可喜,而輝煌更值得期待。

當代篆刻是對古代印章時代和進入文人篆刻時代後的某些文化特點與符號形式的拓展,雖然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繁榮的時期,但還只是一種止於表面熱鬧的繁榮,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中仍是處於淺層的漂浮狀態。這是因為當代篆刻的創作主體是以工農商兵為主的,所以,既缺少古代文人的精英文化精神,又缺少古代工匠精微的斫輪技術,這種雙向的缺陷構成了當代篆刻的大眾文化背景與通俗藝術特徵。與元代之後興起的文人篆刻不同,那種精英化,重品格、詩性、雅玩等文質彬彬的特徵已經迅速蛻變為大眾化、世俗化、形式化、技術化,也許還有日益顯現的工具化、商品化特徵。當代篆刻就其形式借鑒與開拓來說,不遜於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但遺憾的是,雖然崇尚技術化,卻在技法上仍存在諸多粗疏甚至低俗,這當然是因為沒有正確認識與處理好傳統技道觀與技道關係。而在文化層面來說,無論是格調、品位或境界,能達到文人篆刻時期名家水平的仍不多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解。韓天衡2010年4月在「中國書協篆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暨當代篆刻創作論壇」上發言時說自己出生時7.5斤,現在160斤,其中152斤多都是後生長的,你能找出其中的7.5斤是哪一些、在哪一部分嗎?所以說,傳統是整個藝術生命從始至終的一部分,是最為重要的基本、基礎部分,是決定今後生命歷程的根本所在。歷史上篆刻大師的東西到現在都是新鮮的,都有著永久的生命力,而你若刻意去模仿,則是陳舊的。所以創新、推陳出新等等,都是在推新出新,因為傳統中精華的東西是不會陳舊的,是有著永久鮮活的生命力的。歷史上一些大家的創新比今天有著更為困難的環境,故大家都打著復古的旗號而行創新之實,以被當時的陳舊環境所允許。而今天已無這些顧慮,故高呼大喊創新的不絕於耳,但要注意潛伏其中的問題,吃菜比吃糧更重要。以創新復古,以創新鑽牛角,以創新胡鬧,以創新為障眼法者往往有之。

作為一個以創作實踐到理論認識的成功者,韓天衡先生的金針度人之言值得我們認真記取。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百年殘局,請您來支招!
氣不畫形,書法通畫法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