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澳洲大陸的鳥類-鴯鶓
鴯鶓
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鴯鶓屬唯一的物種,雖然它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鶴鴕目 Casuariiformes
科: 鴯鶓科 Dromaiidae
屬: 鴯鶓屬 Dromaius
種: 鴯鶓 D. novaehollandiae
鴯鶓身高1.5-1.9米,體重30-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小。
鴯鶓與
鴕鳥的對比
鴯鶓雖然它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鴯鶓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
白化的鴯鶓
頭、頸有羽毛、無肉垂,頸部裸露的皮膚呈藍色,喙為灰色。
天熱時,鴯鶓會伸出舌頭喘氣,急促地呼吸,通過肺部蒸發水分來降溫。它們能整天不停喘氣,而不會受血二氧化碳含量過低影響,但必須每天飲水以補充體液。
不過,鴯鶓不會浪費水分:它們在天氣清涼時正常呼吸,鼻腔通道的多重大皺摺令吸入的清涼空氣變暖,同時把鼻部的熱力帶走,呼氣時,較涼的鼻甲骨會令水分凝結,以供吸收再用。
鴯鶓有三根腳趾,這種適應奔跑的情況在其他鳥種身上也可看見,例如鴇和鵪鶉。鴕鳥只有兩根腳趾。
鴯鶓
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衝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3米。被困時用三趾的大腳進行攻擊,它們有強壯的腿肌和鋒利的爪子,足以令人肚破腸流。
鴯鶓通常居住於人口稀少的地方,但不包括密林和沙漠。它們在到處尋找食物,鴯鶓或出雙入對,或三五成群。
鴯鶓日常的食物有榖類、花朵、果實、嫩芽、昆蟲、幼蟲或任何可食用的東西。為幫助消化,他們還會吞下小石頭。雖然鴯鶓經常都會吃掉農夫的農作物,但由於它們亦愛吃農作物的昆蟲,使農作物生長的更好,澳洲的農民對他們又愛又恨。
西澳的鴯鶓遷徙根據季節而定:夏季向北走,冬季向南走;但東部的鴯鶓遷移卻隨意得多。鴯鶓每天正常走10至25公里,所以每季遷徙1000公里也是正常的。
它們逐水草而棲息,愛追隨雨水,鴯鶓還是游泳健將,能夠橫渡河流-這只是它們每日浪蕩四方的一部份。一般而言,鴯鶓寧願在水中嬉戲而不願渡河,如果在日間遇到溪流,它們會倒卧在水中,洗滌一下羽毛。
成年雌鳥只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4月產蛋,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責任由雄鳥來承擔。雛鳥出殼後,仍由父親照料近2個月。 雖然有雄鴯鶓堅守鳥巢,但鴯鶓蛋仍然常被偷去,其中以巨蜥為甚。
鴯鶓幼鳥有縱向條紋,能幫助他們偽裝,鴯鶓是早成雛,新孵出的小鳥很活躍,幾天之後就可以離開巢。開始大約25厘米高,身上有棕黃色的條紋,3個月之後條紋淡化消失。鴯鶓父親至少撫養它們6個月。
雄鴯鶓往往會收養任何流浪的雛鳥,只要這些小鳥不會大於雄鴯鶓自己的孩子。小鴯鶓長起來非常快(一周最多可以長一公斤),12到14個月之後就長成大鳥。它們很多和父母繼續一起生活6個月,之後分家開始撫育第二代。
野生鴯鶓可以活10年,家養的可以活20多年。
鴯鶓目前在澳洲大陸人煙較少之處仍然普遍,數量則因雨量多寡而常有改變,低至20萬,高至100萬,但通常也有50萬之數。
19世紀初,歐洲人用獵槍把兩個種和一個亞種的鴯鶓滅絕,而且還竭力要把剩下來的也消滅掉。不過鴯鶓能在荒蕪廣寬的平原上隱藏起來,從而躲過了劫難。畜牧業認為鴯鶓與牲口爭奪食物和水源;當然這指控也是真確,但卻忽視了鴯鶓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對土壤的幫助、和吃掉大量蝗蟲和毛蟲等害蟲的貢獻。
種麥的農民則比較擔心了:因為鴯鶓既喜歡吃柔軟的麥芽,也愛吃成熟的麥子。更壞的是很難用欄柵阻擋鴯鶓,即使它們不是為吃麥子而來,也會把它們沿途的成熟麥子踏平。1901年,西澳洲的農民築起了一道1,100公里長的高圍牆以阻擋鴯鶓。雖然這道牆保護了麥子,但同時影響了遷移路線,在情況最壞年份,多達5萬隻鴯鶓撞在牆上,活活餓死。
鴯鶓跟袋鼠都是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原生物種,但是他們在建國初期都沒有受到保護。
鴯鶓的郵票
1988年,鴯鶓早已受法律保護了,而西澳在對待鴯鶓方面不再愚昧無知,西澳政府向Willuna Station的土著發出了許可證,允許他們購買鴯鶓。
各州的土著和歐洲人於是紛紛學習養殖鴯鶓,鴯鶓商品的市場亦迅速發展。雖然最初的熱潮隨即冷卻,但今天澳洲仍有約250個鴯鶓農場,海外則更多。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_tg@sina.com
動物世界-QQ群:211689174
※問題解答-有一種小昆蟲遇到危險能迅速釋放刺鼻氣味?
※動物世界-美洲豹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