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盡孝,主要在「敬」字!
人的盡孝,主要在「敬」字!
本文摘錄自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是孔門的弟子,姓言名偃,吳人,少孔子四十五歲。他來問孝,孔子便說,現在講孝道的啊,只知道能供養父母,使他們老年生活安定就好了。殊不知人生不只是為了生活,況且動物中如犬馬,它們也天然地會活著,人們蓄養犬馬,不是也只給它們生活嗎?如果認為只要以安定生活,便盡了人的孝道,那和對待動物又有什麼分別呢?人的盡孝,主要有個「敬」字,敬是性情真誠的表現,也就是人性的美德。如果缺乏了這種精神,不能使人自在安樂,那就根本不知道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了。
下文跟著是孔門弟子子夏的問孝,孔子的啟示,等於答子游所問的補充說明,也就是解釋孝道中敬字的表現。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色」,就是表面的態度和顏色,人們當然也做到了孝父母,有事呢,子女便先做了,有好的酒食呢,也先奉獻給父母吃了。可是在做的時候,那種態度和顏色,是苦苦咧咧,或者冷冰冰的,勉勉強強的,那就是「色難」,父母吃下去,也會不消化的。他說:「曾是以為孝乎?」是說,這樣也叫做孝嗎?擴而充之,人之所以為人,無論持身齊家或治國,學問修養達到誠敬的程度,固然很難,如態度和顏色,能做到「敬」字,也已經很不容易了。有許多人處事,待人接物,的確也誠心做好,可是當他在做的時候,那種態度和神氣,實在使人受不了。以那種態度處事對人,縱然是做好事,他的後果也是很難堪的。所以這一則,也放在《為政》篇中,孔門弟子的用心,是很值得深思的。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秋天,給餐桌加點「黃」!6種黃色食物讓你營養「大豐收」
※楞嚴經 第四卷 第二十一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