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飛飛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良心」

「李飛飛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良心」

李開復(左)和李飛飛(右)。圖片來源:Michelle Groskopf | WIRED

撰文 Maria Streshinsky,Jessi Hempel

翻譯 趙曉楠

審校 魏瀟

1990 年,李開復收拾行囊,離開了他一直教授人工智慧和語音識別的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他前往西部,開始了在矽谷的第一份工作,管理一個準備在蘋果(Apple)系統上建立語音交互技術的新團隊。八年後,李開復受聘於微軟,他的具體任務是:回到中國,建立研究小組,搭建起技術中心並挖掘人才。

如今,這個研究小組成為了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源地之一(在李開復聘用的人中,有百度現任總裁、阿里巴巴技術主席以及微軟人工智慧與研究主管)。後來他離開了微軟並且在在微軟起訴他違反非競爭協議的官司中勝訴——這項舉動至今仍遭非議—— 2005 年他加入谷歌(Google),並開始領導谷歌中國團隊。

2009 年,在人工智慧及其相關領域工作了 25 年後,李開復創辦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新工場」(Sinovation),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者。他與《連線》雜誌(Wired)執行主編瑪麗亞?斯特雷辛斯基(Maria Streshinsky)還談到了中國、人工智慧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兼人工智慧研究者李飛飛。

你離開谷歌后為什麼會想要做投資?

移動互聯網將是下一個大事件。在谷歌工作是有幫助的——我們可以看到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正在取得的進步。我們知道這將是中國的趨勢。所以在我九年前離開谷歌的時候,我成立了一家主要基於安卓系統的、專門投資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公司,這就是創新工場風投公司(Sinovation Ventures)。我們投資社交網路、教育和娛樂產業。在人工智慧出現之前,我們在這些領域做得很好。

但創新工場後來也成為了人工智慧公司的主要投資者。

是的,這始於四年前我們在曠視科技 Face++(Megvii "s Face++)的投資。他們是一個以人臉識別技術起家的電腦視覺公司。這項技術有很多有趣的應用前景,比如在辦公室里用它來替代每個人的工作牌,在海關用它入境,在用手機的時候解鎖或者美化你的自拍。此外,在中國,當移動支付系統不能確定你的身份時,人臉識別可以拍攝多張你的面部照片來證明。當時人工智慧還不是一個熱門領域,但我們認為 Face++ 的團隊非常出色。現在,他們正在建立可以大量盈利的產品線,也在擴展面部計算機視覺之外的內容。他們可以識別步態、手勢、情緒,以及所有可以輸入到教育應用程序、電子商務應用程序、零售應用程序中的內容。

想像一下,你去商店面帶微笑地拿起一件東西,然後又把它放回去。人臉識別可以分析出你被這件東西誘惑了,也許你沒有買的原因是因為價格。如果你帶著厭惡的表情拿起它,那它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計算機視覺可以將每個人的行為、意圖和情感與商業產品聯繫起來——甚至比你的線上行為更準確。你會在網上點擊一些東西,但是在這裡你的臉將被捕捉,而且它更有價值。通過 Face++,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這種工具顯然存在令人擔憂的因素。你曾公開談論過對人工智慧發展的擔憂,主要是關於失業問題。

是的,這種問題已經出現了。花旗(Citi)最近警告說可能會有大規模的裁員發生在與自動化相關的可替代人員身上。企業家們正努力開發能夠節約成本的東西,你無法阻止這件事。所以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對於特定領域,人工智慧將在幾年內接管。

首先要擔憂的是我稱之為低共情、低創造力的崗位——這可能包含了世界上幾乎一半的工作。它們在未來 15 年內必將由人工智慧接管。也許不是一份完整的工作,可能只接管 60% 或 40%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只接管 40% 的工作,那就不能算數。我認為是可以的,如果你有一幫律師助理,他們的工作量減少了 40% ,你肯定會裁掉 40% 的員工,對吧?或者你會減少他們 40% 的薪酬。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人工智慧公司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也還沒有開始考慮他們能做些什麼。

你曾經提到過斯坦福大學的李飛飛,並且表示我們應該傾聽她對人工智慧的看法。為什麼?

2016 年我帶領企業家們去灣區考察的時候認識了她。她很有感召力。她談到了人工智慧的未來,希望它不僅僅是人類簡單的替代品

她談到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共生關係,談到了交互技術使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互動更富有成效與價值。一個能夠自我完善、適應人類能力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做更多人類不擅長的事情,幫助人類擴展自己的思維和能力

人類將在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地方發光發熱。比如教師,如果人工智慧系統顯示一個孩子不會乘法,我們就需要在教他學除法之前練習乘法。老師會介入,想辦法鼓勵孩子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人工智或許是這個系統的核心,但人類是起傳遞作用的重要一環。

那麼人工智慧作為合作夥伴呢?會實現嗎?

你可以想像出許多人工智慧真正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但目前可能沒有足夠多的經濟支持激勵人們去開拓它們。像教育、護理這類領域,對大公司來說未必是最佳投資。它們不會在短期內帶來利潤。這就是困難的原因。

例如,風險投資公司可能永遠不會資助一家老年護理公司。他們更喜歡為具有指數式經濟回報的公司提供資金,比如優步(Uber)之類的。我只是在假設,但是假如我們已經開發出了人類老年護理的感測機器,它會做幫人洗澡、打掃床鋪諸如此類的事情。但我們如何創造一個可以完成這些工作的人工智慧並降低這些情況中的危險和死亡呢?這種事情沒有利益可言。

你講了人工智慧的能力、人類的能力、我們現有的投資方式和即將到來的失業,所有這些綜合在一起,我們應該做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開始改變固有的一些觀念和信仰。也許某些類型的人不需要長時間工作。也許工作不會像今天這樣重要。如果我們認為照顧老人是一件重要的、需要責任感的事情,我們可以使它成為一項高薪工作。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如果你有一個足夠大的企業集團,它自己就可以做出這些決策。我沒有充分的了解過是否已經有人這麼做了,但需要知道的是人們獲得的薪酬是基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或者道德價值的一種混合。

這需要某種制度或補貼。例如,政府可以表明你未來的社會保障要麼取決於學習人工智慧無法做到的新技能,要麼取決於做像志願活動這類具有明確社會價值的事情。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麼你只能得到僅夠糊口的食品券和生活補助。

你認為這樣的想法會被認真對待嗎?

我認為我們必須這樣做。否則那些數量龐大的失業人口將給社會製造許多混亂。

你認為我們可以做到嗎?

是的,只是人們還沒有對它進行優化。這是因為現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有很多可輕易做到的事情,比如貸款,信用卡欺詐,電子商務等。然後是保險調整,客戶服務,機器人,工廠應用。

你認為李飛飛會幫助引領未來嗎?

我認為她是人工智慧界的良心。很多人工智慧研究人員都是書獃子。他們只考慮如何寫論文,如何展示結果,然後回到自己的實驗室。很少有人站出來呼籲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事情。她的主張讓人耳目一新,她的志向絕不僅是成為一名研究人工智慧的學者。

李飛飛:將人工智慧人性化

2012 年,李飛飛思考著兩個看似無關卻令人不安的問題。當時她離開斯坦福大學休產假並回憶起自己作為人工智慧實驗室唯一一位女教員的經歷。同時,她開始擔心關於人工智慧的一些刻板印象。「已經有不少關於人工智慧危險性的議論。」她說,這顯示這些擔憂是有關係的,「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在創造終結者,我們必然會失去很多人」——包括女性,如果不是因為人工智慧的負面形象,她們很可能對其感興趣,李飛飛補充道。對人類來說,「我們對人類使命談論得越少,擁有的多樣性就越少,技術對人類的危害性就越大。

這尤其令她沮喪,因為她在當下這一領域的崛起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2007年,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李開展了一項訓練計算機識別圖片的項目。這項工作在當時看上去極其荒唐、費力和昂貴,以至於她申請不到足夠的研究資金。該項目要求人們為數百萬張圖片打上標籤;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這項工作一直是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Amazon』s Mechanical Turk)的最大僱主。由此產生的 ImageNet 數據集後來成為了訓練機器識別圖像的關鍵工具;這也是 Facebook 可以在照片中標記出你或 Waymo 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識別路牌的部分原因。

作為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她提倡跨學科工作來使人工智慧更加有用。在斯坦福大學,她與醫學院的研究員合作來改善醫院衛生。在她離開斯坦福去谷歌雲部門擔任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的兩年後,她領導團隊推出了一種可以讓任何人創建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工具。

今年秋天,李飛飛結束了她的學術休假回到了斯坦福大學,不過她將繼續為谷歌提供技術諮詢,並幫助發起一項將人工智慧和人文社科研究結合起來的活動。她說,她的領域需要與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研究人員合作,以創建更具有人類敏感性的演算法。這還意味著要與政府機構和企業合作,確保人工智慧幫助人們完成工作而不是取代他們。李飛飛相信人工智慧具有將我們從乏味工作中解放出來的潛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專註於那些需要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交流溝通的事情。例如,一名護士可以從醫療設備管理中解放出來花更多的時間與病人相處。她說,「這項技術的潛力是無限的,」不過前提是以人類為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仿生材料的工業應用首秀:海洋生物的強韌奧秘讓「超級鋼」誕生
2018諾貝爾獎預測出爐,四大領域「引文桂冠獎」花落誰家?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