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之後,靖國神社為何沒被拆毀?只因日本人想出一狡猾辦法
提起「靖國神社」,國人無疑都具有十分強烈的憎惡之情。為什麼日本人在二戰的時候悍不畏死?為何戰敗之後依然囂張頑固無法認識錯誤?說起來這都是因為他們被「武士道」精神給洗腦了。而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重要支柱,靖國神社在右翼分子、軍國主義分子眼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很多朋友或許會好奇,二戰結束以後,這座建築還能依然存在呢?其實這背後有一個曲折的故事。
日本天皇裕仁騎馬閱兵舊照
1945年8月15日,隨著裕仁天皇「玉音放送」,日本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十五天後的一個下午,一位名叫麥克阿瑟的美國將領來到日本東京,此時街道上鼓聲震天,眾人似乎都在迎接著他的到來。麥克阿瑟叼著雪茄走下渡輪,眺望著日本國土,從這一刻起,他將作為盟軍最高司令暫時管理日本,成為日本「太上皇」。抵達日本後,麥克阿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日本武裝,逮捕戰時將領和士兵。除此之外,美國軍隊還禁止當地人組織軍國主義活動,隨後又公開宣布廢除國家神道。如此一來,靖國神社已名存實亡。
裕仁與麥克阿瑟劇照
這一系列的措施讓全體日本人徹底陷入恐慌之中,一旦美國真正執行了這些措施,那麼靖國神社可能真的就要消亡了。畢竟美國無法理解靖國神社對日本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在他們看來或許只是對日本的一個小懲罰,殊不知無數日本人為此惶惶不可終日。很快,日本各地知事及地方官都收到一條秘密電報,要求發動所有日本人聯合起來,一起保護靖國神社和天皇制度。
靖國神社外景
另一方面,當美國軍隊在打靖國神社主意的時候,有的士兵提議乾脆一把火燒了這個神社。旁邊的士兵聽完一個個都跟著起鬨,麥克阿瑟想了下也覺得可行,不過卻為該找個什麼借口而犯難。與此同時,接到命令的日本官民也在苦思冥想,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護神社。作為曾經的戰爭中心,靖國神社實在太過敏感,很難為其他國家所容忍。此時一個姓橫井的日本人站了出來,他提出一個辦法——既然美國在日本推行宗教自由的政策,那麼為何我們不把靖國神社包裝成一個宗教場所,以此來維護它呢?大不了再給它改個名字,讓其看上去更像廟宇一點兒。
麥克阿瑟銅像
於是橫井拜見了當時美國派駐日本的宗教科科長,向他表達自己希望給神社改名的願望。為得到其同意,橫井還表示他們會在神社裡舉辦各種慈善活動以服務大眾。最終,科長同意了日本人的請求,靖國神社改名為「靖國廟宮」。自從神社的名字一改,性質就發生了變化——靖國神社成了宗教代表建築,不再跟軍國主義掛鉤,於是美軍士兵只能眼睜睜看著日本人公開舉行祭祀活動卻毫無辦法。
靖國神社祭祀場景
神社改名以後,曾舉辦過一場大型祭祀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祭祀在戰爭中死去的士兵,並為其招魂。當時參拜祭祀的人數多達三萬人,每個人都穿著西服入場,儼然一副宗教祭祀的樣子,實際上是為了蒙蔽美國的監督。1945年12月,麥克阿瑟收到一條指令,要在日本實行政教分離。這一條指令的內涵便是同意靖國神社的存在,因為這個時候的神社已屬於宗教範疇。就這樣,日本人狡猾地用宗教包裝了靖國神社,保留了這一代表軍國主義的罪惡建築。
參考資料:
《末路窮途:日本戰敗前後》
※此人本是蜀漢重臣,才能堪比蔣琬體恤民情,史料上卻故意記載寥寥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