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賞菊、喝酒、插茱萸、吃重陽糕,古人如何過重陽節?
作者:金滿樓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在古代,「九九重陽」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而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如《呂氏春秋》所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由此可見,重陽在當時有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的含義。
西漢時,重陽節開始形成插茱萸、喝菊花酒並求長壽的習俗,如《西京雜記》中記: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此時,重陽已經有飲宴活動,想必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發展而來的。
如《荊楚歲時記》中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
此句下,隋朝杜公瞻注曰:「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三國時代,開始出現「重陽節」的名稱,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至唐朝時,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民間各種活動與習俗逐步定型。
宋代後,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中即曾多處記載當時盛況。
至明清兩代,宮中有吃重陽花糕的習慣,後推廣至民間。每年九九重陽,皇帝往往親臨萬歲山,登高覽勝,共祝重陽。
在民間,重陽節這天的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如登高、如賞菊、如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可謂熱鬧非凡。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來已久,其中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源於古人的高山崇拜;二是源於登高遠眺,欣賞秋景,是謂「辭青」。
是啊,九月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此時登高遠望,既可健身祛病,又致心曠神怡,可謂一舉多得的好事。
更何況,此時草木入秋,紅葉滿山,重陽節登山「辭青」正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相對應,恰合「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輪迴之意。
此外,據說登高還有一個「避災」的傳說,據南朝吳均《續齊諧記》中說: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當然,《續齊諧記》只是一部志怪書,不過重陽登高、遍插茱萸的習俗倒是保留下來了,如王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就記載了這兩個風俗。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能殺蟲、消毒、祛寒、消食、治寒熱等功能,是一種有名的中藥。
此外,在唐朝時,插茱萸和簪菊花已經很普遍了。此時,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儼然已成文人的時尚矣。
此外,重陽節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製法不一,不過總的來說,都比較鬆軟並適合老人食用吧!
值得一提的是,「九九」在中國古代本身就有「長久、長壽」的含意,重陽節也一向有祈壽的傳統。
1989年時,九月初九被正式定為「敬老節」,目的就是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敬老孝親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筆者相信,這一傳統,也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蔣介石之前,有個人竟敢搶先和宋美齡訂婚,他吃了豹子膽嗎?
※才如曹植,命如曹植,「皇二子」袁克文一生坎坷,令人噓噓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