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一生征戰無數,唯獨打這一仗的時候,心裡感到緊張
孫武曾經說過:「和敵人作戰,攻擊需要十倍的兵力,分割的話需要五倍的兵力,圍起來需要兩倍的兵力」。中共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對於這句話理解的非常透徹。縱觀整個大革命,中共的部隊作戰的話,基本都是在短時間內集結幾倍於敵人的兵力,消滅敵人,基本不會以和敵人相等的兵力去攻擊,當然究其本源,還是因為裝備差的問題。
這種戰術一直沿用到解放戰爭前期,而到了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已經是驚弓之鳥,一觸即潰,這種戰術就沒意義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一個經典的戰例,為什麼說經典呢?因為這場仗,是讓粟裕大將都猶豫的戰鬥,這便是蘇北戰役。
當時,蔣介石授意薛岳,進攻蘇北解放區,將解放軍趕到山東去。薛岳接到授意之後,馬上就組織了12個整編師的兵力準備肅清蘇北的華中野戰軍。中央在接到這一情報之後,萬分著急,馬上就調山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前往蘇北,指揮戰鬥。
指揮了無數戰役的粟裕,在達到蘇北之後,卻緊張猶豫起來,一點也不像他原來果斷的作風。那麼為什麼粟裕會在這場戰役中猶豫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敵強我弱,我軍遭受到了一些挫折,這導致一些幹部有一些情緒。粟裕明白,做思想工作,不如一場勝仗更有說服力。為了穩定軍心,這場仗,只能贏,不能輸。第二,蘇北地區已經被敵人四面包圍,如果這場仗輸掉,那麼解放軍只能退回山東,這樣的話,就丟失掉了戰場的主動權,對於以後的作戰非常不利。第三,粟裕第一次到蘇北,對於這邊的地形還不熟悉,而且參戰的部隊也都不是粟裕的部隊,他對這些部隊並不熟悉,所以指揮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得心應手,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粟裕在到達蘇北的第二天,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便已經向蘇北開進,形式非常的危急。粟裕在仔細分析了戰場態勢之後,馬上就做出了部署。他決定,先將左翼的第69師打掉。因為這支部隊戰鬥力比較弱,而且部隊內部矛盾突出,不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戰役目標敲定之後,解放軍便繼續使用經典戰術,短時間內集結24個團,以超過敵人3倍的敵人包圍第69師,將其圍殲。第69師根本就沒有料到粟裕會在半路設伏,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兩萬多人被壓縮在一片三角區域。
第69師馬上就向薛岳發去電報請求支援,薛岳急調三路援軍向第69師靠攏。但是粟裕早就設下伏兵等著他們了,這三路援軍寸步都不能前進。4天之後,在解放軍不斷的打擊之下,整編第69師被蠶食完畢,兩萬一千人一個不差,師長兵敗自殺,副師長參謀長被俘虜。
勝利的電報傳來之後,粟裕才鬆了一口氣,國民黨軍進攻蘇北地區的陰謀基本被挫敗,這令蔣介石和薛岳大為震驚。這次戰役,改變了解放軍的被動局面,增加了解放軍戰略上的主動性,讓解放軍能更好的實現之後的戰略意圖。
這次戰鬥,解放軍運用了經典的戰法,一舉扭轉了戰略上的劣勢。這也在側面體現出了粟裕的指揮才能,在不熟悉的地區,指揮不熟悉的部隊,也能打的敵人鼠竄,不愧為一代名將。
※日本獨有的「大佐」官銜,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
※武力能排前五的人,卻在上梁山之後神秘暴斃,差點引發梁山分裂
TAG:小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