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丨鋼琴愛好者:愛新覺羅·康熙
當克里斯托弗里製造出第一台鋼琴
不會想到他的樂器與中國有什麼關
當巴赫、莫扎特、 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人寫下曲譜
他們腦海中浮現的也僅是金髮碧眼的歐洲聽眾
克里斯托弗里(B·Cristofori)
(1655年5月4日 - 1731年1月27日)
通常被認為是鋼琴的發明者;
他也是一位非常無私的樂器發明家,發明是為了讓人們有更好的音樂體驗。他本可以申請專利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卻毫無保留地將其公之於眾。他發明創造的初衷並非為了金錢,而是希望這件劃時代的樂器可以帶給世人更好的音樂體驗。
然而,後來,出乎意料
鋼琴與中國人的音樂生活發生了
日益密切、有增無減的關係
這是中西音樂文化交流歷史中
最令人驚奇、意義深遠的現象之一
傳教士利瑪竇
公元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朝見明朝皇帝,在他貢獻的禮物中,有一件樂器,中國史書上稱為「七十二弦琴」,實際上是鋼琴的前身,古鋼琴的一種。
皇帝想聽聽,於是命四名太監向與利瑪竇同來的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學了一個月彈奏法。這四名太監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古鋼琴學生,而龐迪我,也就是來到中國的最早的古鋼琴(兼職)教師了。
清代,康熙皇帝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對西方科技、文化感興趣的帝王之一,而且還有親身學習西方音樂的實際行動。1673年,經人推薦,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應召,擔任了康熙的音樂教師,教授皇帝西方樂理和古鋼琴。
史料記載,1703年,也就是師從徐日升的三十年後,康熙皇帝曾在古鋼琴上彈奏中國古琴曲《普奄咒》。這不僅表明了康熙皇帝具有相當高水平的彈奏技巧,而且還有將中國樂曲在西方鍵盤樂器上再現出來的能力。
康熙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西方樂理、古鋼琴的認真學習者。同時,這裡還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就是,中國人一旦掌握了外來的某種技術、技巧,就要考慮為中國所用的事情,也就是中國化的問題。不然,為什麼康熙要在古鋼琴上彈《普奄咒》呢?
有確切記載的現代鋼琴傳入
是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後
一位英國商人運來大批鋼琴到中國
但當時的中國不存在他們想像的市場
這批鋼琴,後來下落不明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
當歐洲浪漫音樂進入末期之時
上海、北京等地出現了教會學校
中國才開始有民間的的鋼琴教學活動
但仍然人數稀少
鋼琴真正在中國大地站住腳
源於本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運動
新的音調、新的素質
中國固有樂器難以為新音樂伴奏
於是鋼琴參加進來鋼琴
現在,鋼琴在中國
進入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之中
全國所有大中城市
幾乎都捲入了「鋼琴熱」
這是因為——
1
鋼琴不愧為「樂器之王」,它的無比強大的藝術功能,使它竟能適應遠離它的誕生地的中國音樂發展的需要。
2
偉大的藝術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為歐洲人寫的音樂,同時也具備了超出歐洲的全人類的審美意義。
3
中國音樂憑著自己深厚的傳統,而具有吸收其他民族優秀音樂文化成果的巨大能力。
來聽一下別具一格的中國鋼琴曲
《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具有那個時代廣東地區的市民生活志趣和民間音樂特色,相傳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這首曲子曾由任光和聶耳合作譜寫成民族管弦樂的形式出演,後來被改編為鋼琴獨奏作品,由中國鋼琴家傳播到國際舞台上。
《採茶撲蝶》創作源自民間歌舞《採茶燈》,這是一首優美的福建民間歌舞。整首曲子描寫了茶農們愉快採茶的場景,曲子的旋律高昂、優美,使人身臨其境。從原生態的《採茶燈》,到改編後美輪美奐的《採茶撲蝶》,是民間和專業文藝工作者對民族文化遺產的虔誠守護。
※新品首發|Denon天龍CEOL N10 新一代的網路音樂系統
※推薦丨「從此以後環繞聲道也可以使用無線連接」 Yamaha MusicCast 技術
TAG:影音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