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這九首重陽詩詞,你讀過嗎?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詩詞賞析九則
重
陽
節
九月十日即事
唐
●
李
白
昨日登高罷,
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
遭此兩重陽?
詩詞賞析
▼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採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對於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採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沉。主要表現了作者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日里所引發的憂傷情緒。
九月九日望鄉台,
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
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
勃
蜀中九日
北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託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的愁緒推向了高峰。詩人將其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於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台」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緻,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覆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九日齊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
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何必獨霑衣。
首聯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頸聯與頷聯手法相同,都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節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尾聯承上「登臨恨落暉」意,詩人用齊景公牛山泣涕之事進一步安慰自己。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並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以齊景公的反例作結,表現了這種曠懷中包含著一種苦澀。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宋
●
朱
熹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依某種文體原有的內容辭句改寫成另一種體裁,叫隱括。此詞,即隱括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一詩。
作者重陽結伴登高,興之所至,於是揮灑筆墨,隱括杜牧詩而成此詞。江水,雲影,鴻雁,空翠,煙霏,紫萸,黃菊,作者眼中之大自然,無往而非「四時行焉,萬物生焉」,「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一片生機旺然之境界。
而重陽佳節,結伴登高,返歸自然,開口一笑,酩酊一醉,自己性情之舒展,亦皆充滿「樂山」「樂水」,「樂以忘憂」的意趣。作者「胸次之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見於言外」《論語集注》。作者詞中,已非杜牧詩中一般人生情感的境界,而是這位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朱熹此詞讚美自然,讚美人生,抒發性情哲思,貴在深入淺出,出以優美高遠的意境和清暢豪爽的格調,故深含理趣而不墮庸俗。
此詞屬隱括體,貴在以故推新,藝術造詣與杜牧原詩各有千秋。宋詞宋詩,都不乏這種以故為新的藝術特色。這,實際上又是善於繼承並創新的整個宋代文化精神的一個體現。朱熹此詞,隱喻著這一文化背景。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盧
照
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
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
萬里同悲鴻雁天。
詩詞賞析
▼
這首七言絕句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的情懷。
首句點明題旨: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遠望。九月九日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的習俗。遊子在外,都難免思鄉思歸,登高遠望時,當然會遙望古鄉的山川。這一句非常恰切地寫出了遊子此時此地的望鄉動態。 最後兩句寫詩人遠在他鄉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著節日的菊花酒,而這裡與故鄉身隔萬里,只能傷心地望著鴻雁飛向南天。
重陽登高喝菊花酒是習俗,飲酒是敘事,而遊子此時思歸,難免多飲幾杯,藉以消鄉愁,這就是事中寓情;飲酒消鄉愁,敘事中寄寓了鄉愁之情。「鴻雁天」是寫景,是鴻雁南飛之景,而詩人是范陽人,雁南飛而反襯人不能北歸,這就是景中含情了。
滿園花菊鬱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
白頭翁入少年場。
居
易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緻,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滿」「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後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詩人由花聯想到人,聯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於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並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晏
幾
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
雲隨雁字長。
綠杯紅袖趁重陽。
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
殷勤理舊狂。
欲將沉醉換悲涼。
清歌莫斷腸。
此詞寫於汴京,是重陽佳節宴飲之作。表達凄涼的人生感懷。其中飽含備嘗坎坷滄桑之意,全詞寫情波瀾起伏,步步深化,由空靈而入厚重,音節從和婉到悠揚,適應感情的變化,整首詞的意境是悲涼凄冷的。
上片寫景生情。秋雁南飛,主人情長,引起思鄉之情,正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作者詞風不求以峻峭勝,故第二句即接以閑淡的筆調。白露為霜,天上的長條雲彩中飛出排成一字的雁隊,雲影似乎也隨之延長了。這兩句意象綿妙,滿懷悲涼,為全詞奠定了秋氣瑟瑟的基調。
下片抒發感慨。因自己的孤高的性格,而仕途失意,想以狂醉來排遣憂愁,然而卻是「斷腸」。詞之結句,竟體空靈,包含著萬般無奈而聊作曠達的深沉苦楚,極盡迴旋曲折、一詠三嘆之妙縱觀全詞,儘管作者那種披肝瀝膽的真摯一如既往,但在經歷了許多風塵磨折之後,悲涼已壓倒纏綿;雖然還有鏤刻不滅的回憶,可是已經害怕回憶了。
晏幾道生性耿直,不趨炎附勢、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鬱不得志。這首詞,寫景洗鍊,寫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達了他失意的感慨。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現
代
●
毛
澤
東
採桑子·重陽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 「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覆,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
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雲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定風波·重陽
蘇
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
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
雲嶠,
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著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著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緻,自然人生「夕陽」也應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後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鍊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本文摘編自網路
??? 或許你還對這些感興趣
「毒舌」王爾德:「人們可以原諒一切,除了天才。」
※為了忘卻的紀念|魯迅最經典的10首詩
※漢詩英譯|歐陽江河:玻璃工廠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