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有關孤獨的驚人真相

有關孤獨的驚人真相



利維坦按:「喜歡孤獨的人,不是神靈就是野獸。」我們是非常依賴群體生活的物種,人類的嬰兒依賴父母存活,成年的原始人依賴群落狩獵,現代人依賴家庭關係。當群居性無法在當下得到滿足時,我們自然就會感到孤獨。從進化角度來看,孤獨感可能是人類對自己發出的警報,遺傳下來的生存智慧告訴我們:離群的狀態意味著更多可能存在的危險。現代社會中的離群索居者可能不像古人會面臨切實的生存難題,但我們複雜的情感需求依舊很難適應孤獨的狀態,以下是5個關於孤獨意料之外的調查報告結論。




文/Claudia Hammond


譯/沁月


校對/藥師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80928-the-surprising-truth-about-lonelines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沁月在利維坦發布




關於孤獨感的真相和大部分人所想的不太一樣。克勞迪婭·哈蒙德(Claudia Hammond)開展了一項名為「BBC孤獨實驗」(the BBC Loneliness Experiment)的調查,並得到了5項與常理相悖的結果。





關於實驗結果的說明:

文中所展示的實驗結果是基於對全世界55000人進行的線上調查統計所得,這一項調查名為「BBC孤獨實驗」,由英國三所大學的多名學者與英國惠康收藏館合作開展。





《海邊客房》(Room by the sea),愛德華·霍珀,1951年。圖源: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年輕人比年長者更感到孤獨




當你在想像一個孤獨的人時,思維的刻板印象通常會讓你想到一個獨居的、幾乎見不到任何人的可憐老人。在BBC孤獨實驗中,的確

有27%超過75歲的人認為自己經常或總是感到孤獨,而這一比例比其他相關調查中顯示的比例要更高

不過由於該調查是在網路上進行,得到的樣本多為自願參加調查的人群,所以可能吸引了更多感到孤獨的人。





但不同年齡群體之間的差異也非常令人關注。實際上,

年齡在16到24歲之間的群體是孤獨感最強烈的人群,其中認為自己經常感到或總是感到孤獨的人所佔比例高達40%。






《劇院中的孤獨人士》(Solitary Figure in theater),

愛德華·霍珀,1903年。圖源: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這個結果不禁令人發問,

為何有這麼多年輕人感到孤獨?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年輕人更願意承認自己的孤獨感,而老年人可能覺得更需要強調自己的獨立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每個人都被問及在他們的一生中哪個階段會感到孤獨時,即使回顧過去,人們最通常的答案還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





所以,並不一定是現代的生活方式讓年輕人感到更加孤獨,而是某些與年輕相關的因素產生了影響。儘管我們可能認為,16到24歲是獲得自由、盡情享樂的美好時光,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離開了學校、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權,但也經歷著過渡——我們離開了家、進入大學生活、找到新的工作——

而這一切讓我們脫離了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們。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始終在努力地認識自己

,並且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

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除此之外,年輕人們不太能適應這種孤獨的感受。

他們沒有經驗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已經走出了這種感受,或者沒有機會發現應對這種感受的方式,比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是尋求陪伴。





《哲學之旅》(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

愛德華·霍珀,1959年。圖源: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41%的人認為孤獨可以是一種積極的狀態



這一項發現和已故神經學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等人的想法一致,他們認為

人們進化到能感受孤獨,是因為孤獨感確有其用,即使這種感受並不那麼愉快。

人類通過團體協作的方式生存了下來。如果有人感覺到自己被團體排除在外,所感受到的孤獨隨即可能會驅使他們去和他人發生聯繫,比如結交新朋友或重溫老交情。





但問題是,孤獨可能變成慢性病,對生活的幸福感甚至是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我們在項目啟動時發布的一部名為《孤獨感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的動畫對這一問題做出來更多解釋。





長期的孤獨感與一年後罹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相互關聯。

在這項調查中,有一點十分令人關注,即

儘管有41%的人認為孤獨感有一定的積極性,但這一比例在那些認為自己經常感到孤獨的人群里下降到31%。

孤獨可以是一種非常痛苦折磨的感受,而這種痛苦的感覺一旦變得綿綿無期,就很難在其中看到積極的一面。






《夜晚的辦公室》(Office at night),

愛德華·霍珀,1940年。圖源: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感到孤獨的人其社交能力與普通人相差無幾




人們通常認為,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他們很難交到朋友,因此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可以改善這種狀況。但我們得到的實驗結果並不如此。社交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能力是察覺他人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對自己做出的回應進行恰當調整。可能有時對方正為某事而憂慮,或你不小心冒犯了他們。





有一種評估這種能力的方法是讓人們觀察很多張表情各異的臉,或者甚至只讓他們看到很多雙不同的眼睛,並隨即辨別這些臉或眼睛的主人的情緒。

在這個測評中,感到孤獨的人的平均得分與其他普通人相比沒有顯著性差別,不過在神經敏感性方面有所差異。

所以,如果人感到孤獨,可能是社交場合中觸發的焦慮感讓他們更難應對人際交往,而不是社交技巧的欠缺。







冬天並不是一年中最孤獨的季節




聖誕節前夕,你通常能看到由慈善機構所開展的幫助孤獨老人的活動。聖誕節是一年之中所愛之人相聚一堂的時刻,因此若要獨自度過這樣溫暖的節日,會令很多人感到害怕。英國喜劇演員莎拉·米利肯(Sarah Millican)曾於聖誕節當天在推特上發起了一項非常成功的活動,名為join in,在這個活動中,感到孤獨的人可以相互聊天交談。並且如果你是居住在北半球,聖誕節在白晝最短的冬日季節中降臨,人們更傾向於呆在室內,而感到孤獨的人更是倍感與世隔絕。






人們會在所有的季節中感到孤獨,而不僅僅是冬天。圖為《科德角的早晨》(Cape Cod Morning),

愛德華·霍珀,1950年。圖源: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但我們在實驗中發現,對於常常感到孤獨的人來說,其他季節並不比冬天好多少。

我們調查了人們在一年之中和一天之中感到最孤獨的時刻,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冬天並不比其他季節更孤獨,少數人認為冬天是一年中感到更加孤獨的特定時期,甚至還有人認為在夏天感到更加孤獨。




在聖誕節期間,很多人竭盡全力地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感受節日的溫暖,他們邀請那些可能要獨自過節的人一起度過。但在夏天,如果其他人都去度假了,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被他人丟下了。因此我們可能應該考慮一下他人是否會在一年中的其他時候也感到孤獨,而不只是聖誕。






《晨光》(Morning sun),

愛德華·霍珀,1952年。

圖源:

Babis Giannikakis takes photos






常感孤獨的人同情心更強




在這項調查中評估了兩種同情心。一種是

對他人生理上痛苦的同情

——當他人無意中被門夾了手,撿起一個滾燙的平底鍋或被黃蜂蜇了一下,你會有多難過?另一種是

對他人社會精神上痛苦的同情

——對於那些在學校被欺負、沒有被邀請參加聚會或是被伴侶拋棄的人,你會有多同情?





對於生理疼痛,孤獨的程度並不會影響人們的同情水平。

但常感到或總是感到孤獨的人,對於社會精神層面上的痛苦表現出了更強的同情心。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有過被他人忽略的經歷,因此他們能對處境相同的人表現出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往期文章:














利維坦

」(微信號

liweitan2014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

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

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

閱讀原文

」進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美與丑?你的審美並不可靠
腦囊蟲病及其他:歡迎來到印度器官博物館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