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入冬前,做好四件事,驅寒補氣,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入冬前,做好四件事,驅寒補氣,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秋去冬來,正處於一個過渡時間,此時打好養生基礎,冬季可少生病!

季節交替之時,是養生的一個重要「關鍵點」,此時,做好養生工作,可過健康過冬,打下基礎,更健康。

入冬前,做好四件事,驅寒補氣,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水果,蒸著吃,促消化

寒冷的秋冬,是進補的好時節,然而,很多時候,滋補品很難被人體消化,於是,很多人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此時,多吃點水果,如梨、蘋果等,可以平衡消化功能。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和膳食纖維,有助於身體消化功能的恢復,更好的吸收其他食物的營養。

而秋冬時節,水果,蒸著吃,效果更佳。

水果蒸熟後,會降低寒性,並且,有些營養物質,還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所以,秋冬吃水果,最好蒸著吃。

蒸梨

蒸熟的梨,不僅會去除寒性,梨皮也會變得略苦,但燥潤肺效果更佳。

並且,梨籽中的木質素,屬於不可溶纖維,而在加熱後,會在腸道中被溶解,將有害的膽固醇揪出體外。

具體方法:梨洗凈,不用去皮,切去頂部,當做蓋子,再挖除中間的核,放入冰糖,隔水蒸1個小時,讓梨完全軟化即可。

蒸蘋果

蘋果,生吃,能夠較好保持蘋果中的維生素C。

但也有研究發現,蘋果煮熟後,所含的多酚類天然抗氧化物質含量會增加,抗炎殺菌更佳。

並且,蒸過的蘋果,口感酥軟,含有鈣磷鐵以及多種胡蘿蔔素,可生津開胃止瀉。

所以,蘋果蒸煮後,食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具體做法:蘋果切成均勻的小塊,放入小碗內,放入蒸鍋,鍋開後,大火蒸5分鐘,取出,稍冷卻後,即可食用。

第二件:熱茶,選草藥,調脾又暖胃

寒冷秋冬,喝熱茶,不僅可驅寒暖身,還可以調養脾胃。

入冬前,調好脾胃,可以為冬季進補打好基礎,使得進補事半功倍,助力身體健康。

而在調養脾胃方面,草藥茶,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以理氣、活血、和胃、止痛,達到治根的目的。

因此,入冬前,泡點草藥熱茶,調理脾胃,暖身驅寒,是不做的選擇。

蒲公英白茉莉茶,暖胃止痛、消炎殺菌

自己動手,用「葯食兩用」小植物,蒲公英,搭配白茉莉花,一起泡水代茶飲,可暖胃止痛,消炎殺菌,殺滅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部健康。

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寫道:「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

蒲公英,具有「廣譜抑菌」的作用,還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是一種抗炎良藥,尤其對胃炎之炎更加有效。

據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對胃潰瘍具有治療作用,能明顯的減輕胃潰瘍的發生幾率,並且,蒲公英還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白茉莉花,芳香,治辟穢治痢,主溫脾胃,有理氣解郁,化濕和中之效,中指的是處於中焦的脾胃。

白茉莉花,常用於脾胃濕濁不化、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症。

並且,白茉莉花性質溫和,還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二者搭配在一起,對暖胃止痛,消除潰瘍、殺滅幽門螺感覺,是不錯的選擇。

玫瑰花茶,暖胃驅寒

治肝胃氣痛。玫瑰花陰乾,沖湯代茶服。(《綱目拾遺》)

葯食兩用的小玫瑰花,泡水代茶飲,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玫瑰花,性質溫順,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積寒,順行血氣、安神、通便,降火氣,可調理血氣、促進血液輪迴,能活血化瘀,可緩和情緒。

所以,很冷的天氣,泡點玫瑰花茶喝,暖胃驅寒,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件:泡腳,加點料,驅寒又補腎

深秋,很多人會出現體虛體弱現象,此時,容易受到寒氣入侵,危害身體健康。

秋季體虛,多為腎氣不足所致,所以,入冬前,不僅要防寒驅寒,還要注重養腎補氣

熱水泡泡腳,可防寒驅寒,並且,有助於腎臟健康,在泡腳水中,加點「料」,養腎補氣效果更佳。

腎經,起於足底,泡腳,可驅寒,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腳底的穴位,有助於促進腎臟健康。

睡前,用溫度38℃-40℃左右熱水,泡15-30分鐘,身體微出汗為宜。

泡腳水中,還可以加點生薑水,可驅寒,溫腎助陽

生薑,辛溫解表類,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較小。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薑,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鐘,和熱水混合,泡腳即可。

泡腳水,還可以加點肉桂花椒水,祛濕驅寒,溫補腎陽,對於因腎虛所致的四肢浮腫,具有緩解作用。

花椒,祛濕又驅寒。肉桂,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的功效,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藥物吸收。

泡腳後,搓搓腰,有助於強健腎氣

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

再向上摩擦,上下來回揉搓,至皮膚微紅,有熱感為宜。

第四件:按摩,養生窩,祛濕又排毒

苦夏,會導致人體內濕氣重,而秋收冬藏,入冬前,如果不把體內的濕毒排出去,淤積在體內的話,身體就會變差,甚至導致冬季,出現各種疾病。

所以,入冬前,一定要給身體排排濕毒,不僅有助於健康,還有利於冬季進補吸收。

經常按揉2個養生窩,可通經活絡,排濕毒,效果尤佳。

揉「腘窩」

腘窩處,有個委中穴,更是膀胱經循行區域。

膀胱經,是人體大的排毒、祛濕通道,它無時無刻不在傳輸邪毒。

所以,要想去除體內濕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揉腘窩,可疏通膀胱經,幫助身體排濕毒。

位置: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做法: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腘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揉「腳窩」

腳窩,藏著腎經經脈的第一穴——湧泉穴。

腎功能強,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而祛濕,需要依賴身體的陽氣。

陽氣足,則有利於濕氣外泄,強健腎臟,則有利於人體陽氣生髮。

所以,按揉腳窩,強健腎臟,生髮陽氣,可促進排濕毒,效果更佳。

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做法:用拇指按揉,或者拍打,皆可。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寒露時節,做好「三防」,記住「兩句話」,安度「多事之秋」!
明日寒露,重養生,做好「三件事」,驅寒活血,從秋暖到冬!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