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揚言要讓中國出現第二個「中興」,話音剛落,中科院傳來捷報
2018,一個"中興事件",讓中國的晶元行業一度陷入了窒息式的恐慌。
中國有句老話,叫"打鐵還需自身硬",說的是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無懈可擊,靠別人是靠不住的。"中興事件"便是絕佳的例子,誰能想到,中興這個世界領先的通信公司,竟然會被一枚小小的晶元給掐住了咽喉。
這是一個教訓,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我們自己手裡,中國,不能再出現第二個"中興"!
而這並不是美國所想看到的,他們一直都在想極力遏制中國的發展,所以才會有中美的貿易摩擦,才會有"中興事件"。
而"中興事件"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中國與美國差距的逐步拉近,美國會想盡辦法製造更多的"中興事件",來阻礙中國的發展。
日前,美國政府便宣布將對中國核技術的出口採取限制手段,妄圖卡住中國"核技術"領域的咽喉,讓中國的核工業企業變成下一個"中興"。
美國認為,中國正在通過與美國核企業合作的方式,將美國的核技術與設備運用到軍事領域,比如新一代核潛艇、航空母艦。而這些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能源部長佩里更是言之鑿鑿,公開聲稱中國企圖利用美中兩國的民用核合作來獲取進程之外的核技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影響。
且不說如此不友好的針對性言論從一位國家高級官員嘴裡說合不合適,說咱們偷用美國的核技術來發展軍事,證據在哪?
中國雖然是僅次於英國的美國第二大核技術出口國,但其實貿易量並不大,2017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核技術產品價值僅1.7億美元。中國是核工業大國,軍事領域上同樣業有著廣泛的運用,美國出口的這點東西,可真不夠看。
而且民用的核技術要轉化為軍用,其成本核難度不亞於重新研發一項新技術,因為民用和軍用考慮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咱們有這功夫,還不如自己研發,何必要來自找麻煩?
當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一貫如此。在其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面前,所有的市場原則都會被視而不見。
可是,中國的核技術產業不是中興,中國缺"芯"但不缺核!中國的核工業產業不會因為美國的的一紙禁令而"窒息"。
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的三代核電技術水平。
而在日前,中國科學院又用實際行動,再次表現了中國核技術的強大實力。
據官方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項目團隊在先進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劑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該研究團隊研製的液態金屬鋰實驗迴路,創造了在1500K,相當於1227攝氏度的超高溫環境下,穩定運行1000小時的記錄,這在國內還屬首次,在國際上也處於先進水平。而這對於中國的核技術研究有著相當大的意義。
要知道核聚變反應堆內部會產生極大的熱量,而液態金屬鋰則可以在扮演冷卻劑的角色,其有著良好的導熱性能,而且耐高溫,能很好的將反應堆所產生的熱量導出,從而使反應能夠穩定在常壓進行。
按照如今的核技術發展趨勢,隨著核反應堆系統在逐步實現小型化輕量化發展,像液態金屬鋰這樣性能優異的液體金屬冷卻劑將會成為未來核反應堆的主選冷卻劑。而我國中科院研究團隊恰好在此領域取得了突破,這便意味著,在未來的核技術發展上,我們走在了前面,至少未來的核反應堆的冷卻材料是不用靠別人了。
當然了,其更大的意義在於,表明中國在核技術領域有著相當大的潛力,我們是有著掌握核心技術的實力的。
所以在面對美國的技術限制的時候,我們有著應對的實力與底氣,不會像中興那般無力。
不過,必須要認清的是,我們在核技術領域的實力,與美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無論是在實際的應用經驗還是一些相關的核心技術上,我們都還有著需要追趕的地方。這也是美國限制中國的核技術產品出口的底氣。
因為如果咱們的核技術已經完全不輸美國,那他們搞出這樣舉動便毫無意義。所以,這樣的限制,雖然不會像美國所希望的那般窒息我們的核工業產業,但些許"陣痛"是肯定會有的。但如果從長遠來看,這並不就一定是一件壞事兒。因為這樣的教訓可以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弱點在哪裡,從而去改進它,讓自己更快的強大起來,變得真正的無懈可擊。
我們甚至於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發展的契機,因為美國的限制打壓勢必會倒逼國內的產業去實現短板的補齊,從而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杜絕"第二次跌倒"!
比如,當初的"中興事件"讓咱們意識到了"缺芯"的嚴重性,緊接著國內就掀起了一股造芯浪潮,像阿里、華為等一大批科技企業,都積極的投身到打造"中國芯"的行列之中,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智能晶元行業的發展。
所以,對於任何事物,如果我們積極的去看待,就可能會將壞事變成好事。
這才是對美國的最好回擊!
作者:輕聽風言云語
※這國19萬人命垂一線,中國立即出錢出人出力,美國卻在趁火打劫
※首個殲10購買國終於出現,願意拿這寶貝交換,不是巴鐵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