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病例討論:一樣的癥狀,不一樣的病因
一樣的癥狀,不一樣的病因,如果疊加在一個患者身上,往往撲朔迷離。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郭濤、郭雨龍等就遇到這樣一則病例。
這位女性患者68歲,因「心悸、頭暈10年余,加重伴乏力2日 」入院。其近10年來反覆心悸、頭暈,平時自數脈搏 40~60次/min;2 日前再發心悸、頭暈,伴顯著乏力。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 3.21 s。曾行直腸息肉切除術。
入院查體心率49次/min,余無異常。超聲心動圖示主動脈瓣鈣化並伴有少量反流。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鈣化性心臟瓣膜病,直腸息肉切除術後。
於入院次日行雙腔起搏器植入術,術後為持續起搏心律、心率60次/min。但患者仍感心悸、乏力,將起搏器低限頻率程式控制升至 65~70次/min後癥狀無緩解。起搏器囊袋傷口癒合良好,於術後1周拆線。
入院期間患者氧飽和度低至 88%,查D-二聚體 5.83 μg/ml,查肺動脈CTA和下肢靜脈超聲,診斷多發性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予口服利伐沙班 20 mg/d 治療 1 周后患者乏力有所緩解,將起搏器低限頻率程式控制為 60次/min後出院。
院外規律口服利伐沙班,乏力、頭暈逐漸減輕,出院45天後複查肺動脈 CTA 示肺動脈段及以上分支未見明顯充盈缺損徵象,繼續口服利伐沙班抗凝。
出院後75天,患者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再次入院,程式控制提示心房感知 - 心室感知佔80%,兩次血培養陰性,抗感染並行起搏器囊袋清創術,術中取出脈衝發生器後自身竇性心率 50~60次/min,遂取出包括心房/心室電極在內的整個起搏系統,反覆沖洗囊袋,縫合創口。
術後患者心率 46~60 次/min,無乏力,繼續抗感染治療、規律換藥,9天後拆線出院。院外繼續抗凝治療,隨訪期間無不適,出院 3月後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平均 60次/min,最慢40次/min。
討論
該患者主訴心悸、頭暈、全身乏力,初次接診時基於心電圖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考慮其癥狀為心動過緩引起,故植入永久起搏器。
但住院期間發現患者氧飽和度偏低,D- 二聚體升高,考慮肺栓塞,之後行肺動脈 CTA 得到證實。遂給予利伐沙班 20 mg/d。抗凝治療後,患者肺栓塞消失,心悸、頭暈及全身乏力等癥狀也明顯改善。
問題來了:肺栓塞發生於起搏器植入前還是後?
患者就診主因心悸、頭暈加重且明顯全身乏力,這些均可為肺栓塞不典型癥狀。而且經抗凝治療後癥狀改善且隨肺栓塞消失而好轉,故考慮肺栓塞為入院前發生可能性大。
此外,起搏器植入術後的絕對卧床、手術應激等因素雖然也可能並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但其臨床表現及轉歸併不完全相符。
後續隨訪中,患者心悸、頭暈及乏力等均逐漸好轉,但在起搏器植入術後 3 個月時發生囊袋感染,考慮與患者高齡、合併肺栓塞等有關。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起搏器感染最常發生於植入後1~12 個月,病原體以葡萄球菌最常見,對於囊袋感染、血行感染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者,除了選擇敏感抗生素應用足夠療程之外,建議儘快拔除整個植入系統。
最終通過程式控制及心電監護證實患者無起搏器依賴,拔除包括心房/心室電極在內的整個起搏系統。
這則病例提示,對於存在頭暈、乏力等癥狀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須充分評估這些癥狀是否與心動過緩相關,並鑒別與之相關的疾病。對於高齡患者,某些不典型癥狀也可能是肺栓塞、腫瘤等的臨床表現,這部分患者植入起搏器後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因此對起搏器的植入指征必須嚴格把控。
※FDA:利伐沙班聯合阿司匹林可用於冠心病或外周動脈疾病
※中國心力衰竭指南五大更新,按射血分數分為三類,使用ARNI成I類推薦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