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會致癌嗎?哪些人最好別做?這回總算明白了
去醫院看病,醫生常常建議患者去做些檢查,拍個片子、做個CT等影像學檢查就很常見。
雖然知道這些檢查是為了幫助醫生更好地診斷,但患者總有些擔憂,比如CT輻射大,聽說做多了可能致癌!
檢查是為了治病,反而會致病?真相到底如何,39健康網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CT擅長做這些事兒!
要說CT還是要先從X線說起。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一個夜晚意外發現了X線,這種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人體不同組織因為密度不同,對它的吸收率也不同,進而產生反差鮮明的黑白影像。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麵包,X光就是把這個麵包壓扁了看。X光尤其擅長觀察骨骼,倫琴發現X線後就給自己老婆的手拍了個片子,手的骨骼構造清晰可見。
但X光並不完美,無法滿足臨床需求。當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人們利用X光給身體不同層次拍更多片子,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後,更細緻而立體地反映身體組織的情況,這就是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相當於把身體麵包切成片再進行觀察。
CT比單純的X光片有了更強大的分辨力,所以不僅能更準確地檢查出骨骼疾病,在頭部、頸部、胸部,以及肝、膽、胰、脾等腹盆腔部位疾病都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幫助判斷可以輔助診斷顱內腫瘤、腦出血、血管畸形、甲狀腺疾病、肺結核、腸梗阻等多種疾病。
CT可能致癌?專家提醒別盲目做!
說到這裡,您可能就明白了CT本質上還是X光技術,X光作為一種射線,具有輻射性,因為CT要拍更多片子,人體和X射線的接觸時間更久,輻射也就更大。一次胸片的放射吸收劑量是0.1 mSv,而一次胸部CT則可能達到7mSv。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就將X射線列為一類致癌物。但到底超出多少劑量會致癌,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致癌有很大的隨機性效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建議頻繁做CT或做非必要的CT檢查。
作為一種常見的檢查手段,CT的輔助作用也不可忽視,不可能將其完全拋棄。一直以來,如何平衡高質量影像結果和患者所承擔的輻射風險都是CT製造廠商和醫生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近些年,不少廠商通過提高敏感度、縮短檢查時間等方式推出了更安全的CT儀器,輻射量只有普通CT的20%。
對於醫生來說,在開具CT檢查單之前會做綜合判斷,看患者做CT獲得的健康收益是否大於風險。如果有必要做CT,過程中也要保護好其他非目標檢查部位,盡量降低輻射量。孕婦、新生兒、身體虛弱的患者等特殊人群,一般都不建議做CT。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很多體檢機構推出了PET-CT檢查項目,用於提前發現腫瘤。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PET-CT中心主任吳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如果有腫瘤家族史,並且經過腫瘤標誌物檢測後結果升高,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做PET-CT查找是否有腫瘤。如果沒有腫瘤高危風險,做普通體檢即可,沒必要花錢去做昂貴的PET-CT。
「PET-CT本身帶有一定的輻射,對健康人來說未免有些得不償失。」吳寧強調。
※腫瘤專家:癌症可能是「省」出來的,3類食物再心疼也要扔
※為什麼「行事」總是不愉快?這幾個禁忌你沒少做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