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衛生組織稱: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與過度節儉、購物狂不同

世界衛生組織稱: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與過度節儉、購物狂不同

囤積症是一種過度收集、購買以及無法丟棄物品的強迫性行為,嚴重者甚至可以引發抑鬱和焦慮,英國約340萬人患上此疾病。因為囤積的行為和小松鼠類似,所以一些老百姓還喜歡把這種病稱為「松鼠症」。

世界衛生組織稱: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與過度節儉、購物狂不同

幾年前,美國精神病學會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在第五次修訂版中,將囤積症單獨列為一種精神障礙。近日,囤積症又被世衛組織定義為精神疾病。

市民小鄭的婆婆王女士只要趕上超市搞促銷或者商場打折都要購物,但是買回來後幾乎都堆到屋裡很少使用。更讓小鄭吃驚的是,有一次,她偶然打開家裡一個抽屜,裡面塞滿了各種物品的標籤。

她委婉地建議婆婆,把用不著的東西清理下,卻遭到了堅決反對。後來,小鄭和老公商量,找到了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鬍雄。

熱愛囤積的她被診斷為囤積症

小鄭告訴胡雄,王女士平時也不買很貴重的東西,多在打折季或者促銷購物,而家裡舊東西也不捨得扔掉。開始,她只喜歡收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如電影票、火車票等,後來就發展到收集所有的票據、標籤。45 歲以後,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經過詳細了解,胡雄診斷王女士屬於囤積症,需要接受治療、干預。

存在認識誤區,就診率很低

「從門診上看,此病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偏多,但是就診率很低。」胡雄說,他接診過不少例子,但是能像王女士這樣願意當面找心理醫生聊的並不多見,大多數囤積障礙的患者並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因此不會主動看病。

這種情況下,即使家人強烈建議其看心理醫生,但由於當事人依從性不高,很容易放棄治療,效果也就不理想。

「對於囤積障礙患者來說,最主要的治療是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逐步改變當事人的認知。如果個別嚴重的患者伴有焦慮或抑鬱,還需要用一點藥物輔助。」胡雄說。

被定義為精神疾病,有利於該病的治療

在多年前,囤積行為被認為是強迫症的一種癥狀,因此也曾被稱為「囤積強迫症」。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在囤積者對他們的雜物做出扔或留的決定時,大腦活動情況與強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

據國外調查,成人的囤積症發病率為1%~3%,就診率卻很低。胡雄認為,將囤積障礙單獨列出來是對此病的重視,同時也更有利於該病的治療。

與過度節儉、購物狂不同

一提起囤積障礙,很多年輕人會想起家裡的老人。「因為從小生活習慣的問題,很多50歲以上的人會多少有囤積障礙的癥狀,但是還不能診斷為囤積症。」胡雄說,很多老人囤積只是出於節儉的習慣。

對此,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李幼輝表示認同。「部分老人不愛扔東西是出於節儉,他們一般不會亂買東西;而囤積障礙除了不愛扔東西外,還很熱衷買可能根本用不上的東西。」李幼輝說,除此以外,「購物狂」的部分表現也和囤積障礙患者有類似之處,但這兩者也不一樣。

李幼輝強調,一個囤積障礙者,不僅熱衷於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對無價值的東西也要囤積起來,諸如垃圾、不穿的衣物、舊報紙、廢舊物品,都可能成為被囤積對象;如果你要他們放棄自己的囤積物,他們將會難以取捨、異常痛苦。(來自大河網,文章有刪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桂林上百人因吃滷味引起急性腸炎:冷盤放太久有危險!
失眠吃什麼好?4個食療方讓你晚上睡的香!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