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三朝古都長安所在的關中,為什麼叫關中呢?

十三朝古都長安所在的關中,為什麼叫關中呢?

原標題:十三朝古都長安所在的關中,為什麼叫關中呢?


十三朝古都長安所在的關中,土地肥沃,依山傍水,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重鎮。可為什麼叫關中呢,很簡單啊,因為處在四座險要關隘的中間……


哪四座關呢?其實是六座關。


先說東邊。最早的時候,關中的「東關」指的是函谷關,也就是老子騎青牛入西方的那座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境內,關北緊鄰滔滔黃河,西鄰華山,東進東原,地勢極為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重鎮。戰國後期,日益強大的秦國控制函谷關,是六國的絕對噩夢,就像曹操控制漢中對劉備產生巨大威脅一樣。六國經常組團攻秦,首戰之也是函谷關。


關東的「關」,指的就是函谷關。


秦朝定都咸陽,函谷的戰略意義更加重要。楚國反秦,約定先中關中者為王,也是指先入函谷關者即為王,結果項羽不遵守條約,楚漢大爭拉開帷幕。到了西漢,只要提到「關」,皆指函谷關。


東漢遷都洛陽,函谷關的軍事意義大為降低,最終在東漢快要掛的公元196年,被與長安更近的潼關取代。



潼關扼守在黃河南下至東大拐彎處,後有渭水匯流,背有華山為劍,對岸就是風陵渡,是過河的重要渡口。以後凡有定都長安者,都把潼關當成在東線保護長安的第一站。丟了潼關,再牛的帝王也要作鳥獸散,比如唐明皇李隆基逃出長安向西「親征」。

以後再提關中,「東關」主要是指潼關了。



關中的南關在哪?也有兩座:嶢關和武關,但主要是武關。嶢關在藍田境內,雖然險塞,但距離長安咫尺之遙。如果以嶢關為南關,敵軍攻破嶢關,長安城中的皇帝就可以去要飯了。而位於陝西最東南角的商縣的武關,除了地勢險要,距離長安遠,有足夠的防禦空間。所以,武關成了關中的南關。



在戰國時,武關是秦、楚兩國爭奪的焦點,誰佔據武關,誰就能卡住對方的脖子。秦國經常出武關,殺楚兵,奪楚城。最著名的一件事,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把楚懷王熊槐騙到了武關抓了起來,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關中的西關是散關,也就是著名的大散關。陸遊有名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大散關在陝西省寶雞市南,緊鄰秦嶺。之所以叫散關,據說是當年這裡封有散國,故名。大散關往北是八百里肥沃之關中,往南是天府之國四川。說到這,你應該會明白諸葛亮為什麼會不停的進攻大散關。劉邦用韓信為將,引奇兵入除倉,就從大散關經過。無論是從中原攻蜀,還是出蜀攻中原,大散關都是必經路之一。



關中的北關,並不在關中的正北,而在偏西北,就是蕭關。蕭關位於寧夏固原,扼守六盤山脈的豁口處。六盤山很有名,老人家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讓六盤山出了大名。蕭關扼守六盤山口,從偏北方向堵死了北方敵人過關南下進犯關中的危險。一旦蕭關有險,關中震動。公元前166年,匈奴單于老上帶著14萬精銳騎兵就躥到了蕭關,把漢文帝嚇個半死。


當時漢朝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這也決定了蕭關是在關中四關中最受朝廷重視的,畢竟蕭關是保命利器,誰也不敢玩火。志在平定匈奴的漢武帝尤其重視蕭關的軍防建設。漢武帝沒事就巡邊,多次來到蕭關視察,意在警告匈奴人不要自找麻煩,朕的蕭關固若金湯。而據守蕭關,漢朝就有足夠的主動權,北出蕭關擊匈奴。



和其他五關相比,蕭關還有一個重要功能——與西域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在絲綢之路出現的早期,長安與西域商貿往來,有很大一部分要北上蕭關,再向西挺進的。


不過,到了宋朝,因要防禦西夏,在漢朝蕭關舊址以北一百多公里處,重設蕭關。宋蕭關在現在寧夏同心縣南郊,出了宋蕭關往北不過二十里,就是西夏界。


雖然六關地址時有變動,但關中這個地名卻流傳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法國在加拿大門口有一個群島,如何形成的?
北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為何發生戰爭?

TAG:風長眼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