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年輕時險些沉淪,幸遇這位女子,雖身處煙花之地仍知曉是非
1905年,袁世凱和張之洞等人奏請廢除科舉,而他們所用的理由則是為了能夠更好得對新式學堂進行推廣。袁世凱非常積極得去做這件事情,他這麼做難道只是為了清朝的江山嗎?其實不然,袁世凱這般積極是懷揣私心的,因為他原本就十分不喜歡科舉制度。袁世凱小的時候在讀書上並沒有太大的天賦,可是為了能夠中舉,所以他讀書很是用功。說來也並非袁世凱不喜歡讀書,而是他不喜歡為了科舉而讀書,不喜歡為了科舉而讀的四書五經。比起讀書來,袁世凱更喜歡打仗,所以他很愛看兵法。
十七歲的袁世凱第一次進行鄉試,可是出身於望族的他卻連一個秀才都沒考上。第二次是他十九歲的時候參加的鄉試,依舊沒能通過。這讓袁世凱又羞又惱,他也是會寫詩作詞的雅士,卻連一個秀才都考不上,於是他便將自己以前所做的詩詞一把火全給燒了,決定參軍去。
晚清的時候流行捐官,這種官職和兩榜進士並無兩樣。於是袁世凱便決定投靠京城做官的堂叔袁保齡,誰知袁保齡居然恰好被調去旅順口辦理海防,袁世凱投靠無門,決定去上海闖一闖。也正是在上海的奇遇改變了他的一生。袁世凱到了上海以後心中煩悶,整日流連於煙花之地,並且認識了一位紅粉知己,而這個女人就是青樓女子沈氏,後來成為了袁世凱的大姨太。她雖然深陷青樓,卻非常通情達理,並且規勸袁世凱離開這裡,另找出路。沈氏的話點醒了渾渾噩噩的袁世凱,他經過一番斟酌之後,決定去投靠嗣父的結拜兄弟,淮軍將領吳長慶。
袁世凱的生身父親名為袁保中,不過他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過繼給了叔叔袁保慶,因此袁保慶是他的嗣父。袁保慶算是晚清官吏中的一股清流,為人剛正,文韜武略,而吳長慶則與袁保慶一起對抗過捻軍,所以有著很深的交情。
袁世凱臨別之時又去見了沈氏一面,沈氏對袁世凱一片痴心,並且以淚相送。她表示自己會攢錢贖身,並且等袁世凱回來娶她,而袁世凱也承諾一定會立下功名前來娶走沈氏。1881年,袁世凱投奔吳長慶,出於對晚輩的關照,吳長慶便讓袁世凱跟著他的兒子吳保初一起讀書。吳保初是後來與譚嗣同等人齊名的「清末四公子」,而他們當時讀的書也都是一些科舉用書。吳長慶本意是希望能夠將袁世凱培養一番,讓他得上一個功名,將來也好在官場上混口飯吃。
但是袁世凱卻覺得整日讀書無聊的很,便和士兵們成日混在一起,而他謙恭的性格也令軍隊上下對他很是喜愛。吳長慶很信任他,也經常叫他處理一些雜事,袁世凱辦事得力,因此得到了高升。吳長慶前往朝鮮平亂的時候,袁世凱也跟著一起去了,他在期間立下了很多戰功。因為中法戰爭爆發,所以吳長慶帶著一部分軍隊回國,而袁世凱則留守在朝鮮,並且成為了留守朝鮮的這部分清軍之中的重要官員。由於袁世凱在朝鮮的「甲申政變」中立功,受到了朝鮮皇族的爭相示好。
雖然袁世凱出身名門,但他這一路卻走得並不順暢,還險些在上海沉迷於煙花之地,在鴉片和賭場中沉淪,還好他遇到了貴人沈氏,而沈氏能將一個失意墮落之人喚醒,實在是袁世凱的幸運。
※慈禧太后吃遍天下美味,卻有三樣東西不碰,為其中一樣殺數百御廚
※光緒在重病之際聽聞溥儀要當皇帝,一開始並不滿意,後來卻服軟了
TAG:歷史過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