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最強坦克的炮塔為啥設計得那麼長, 為何炮塔由圓變方

中國最強坦克的炮塔為啥設計得那麼長, 為何炮塔由圓變方

原標題:中國最強坦克的炮塔為啥設計得那麼長, 為何炮塔由圓變方


99A式坦克被視為中國最強的陸戰之王,和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6等西方先進坦克不相上下,多次在西方媒體的評選中奪得主戰坦克第一的優異名次。


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中國陸軍裝備的坦克從早期的59式、62式坦克到今天的96式、99式坦克,最大的變化是炮塔由卵形變成了四方形,有的人看見99A式坦克炮塔後面懸空,擔心發生炮塔歪倒的情況,很不理解為啥要這樣設計,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新中國成立後,早期的國產坦克是仿製前蘇聯的坦克,像大量的59式、62式坦克,採用了澆鑄成型的卵形炮塔,具有濃厚的戰鬥民族風格,唯一區別是蘇式坦克卵形炮塔裡面有自動裝彈機,炮彈都放在轉盤底部的彈盤,而中國早期坦克卵形炮塔內部是用人工裝填方式,炮彈經常堆滿駕駛艙、地板等等,十分不便。


與此同時,西方的坦克設計師認為,炮彈堆滿車體十分不利於戰場生存,他們把炮塔設計成四方四正的樣子,還出現了炮塔尾艙,當時這個多出來的尾艙被當成彈藥艙,沒有自動裝彈機的功能,美軍M60和M1坦克、英國的挑戰者坦克、德國的豹1坦克就是這種類型。為了平衡前後,尾艙越長,炮筒也跟著延長,帶來的好處是火力增強。


咱們聰明的中國人集百家之長,把蘇式坦克的自動裝彈機和西式坦克的尾艙結合起來,就有了今天的96式和99式坦克,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至於為什麼尾艙懸空,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減震位,開炮時炮搭後仰,空位能抵消一部分震蕩。另一個是炮塔在旋轉時,不會把正在伸頭觀察外面情況的駕駛員的頭切掉。


從中國的一代坦克到三代坦克之間,承上啟下的80式坦克,介紹了80式坦克與80-1、80-2式坦克之間的區別,所以我們習慣性地將這三款坦克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坦克,都劃歸80式坦克家族。


中國一代坦克家族中,清一色的球形炮塔坦克;三代坦克家族中,清一色焊接(包括鑄焊一體)炮塔。那麼,中國坦克炮塔從圓到方的進化過程,就是在中國的二代克家族中完成的。


根據一般規律,二戰以後坦克一般為30年換一代,這30年包括理論預研、樣車研製、服役成熟、改進提高四個階段。對於一些工業基礎強、有技術儲備的國家而言,對於一些部件,如發動機汽缸、懸架擺臂、傳動系統等裝置,可以直接從現有產品中選用或者改進後選用,這樣就極大地縮短了研製周期,使坦克在服役期間的設計理念與當時作戰環境最新要求相適應。


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的是德國「豹」2坦克的研製工作。德國「豹」2坦克的研製工作,從1970年MBT-70坦克下馬開始,經過幾個月短暫的過渡期後,僅用了三年時間,就研製成功了初樣車。同樣的工作,美國M1坦克用了5年、中國99式坦克用了6年半。「豹」2坦克研製進度如此之快,與「豹」1坦克後期對於火力、火控系統的探索,以及MBT-70坦克對動力和傳動的技術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坦克的研製既需要獨立自主地進行技術攻關,同時也要注重「邊投入、邊回收」的科研指導思想。99式坦克研製從1984年123工程總師辦成立算起,直至2003年總師辦解散,共經歷了近20年的時間。雖然研製周期較長,但很多技術卻能夠在車輛正式定型之前應用於當時的現有車輛上,這樣既確保了三代坦克研製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將新技術與成熟部件相結合,形成綜合性能較好、性能比較先進的新裝備,及時彌補當時急缺的陸軍主戰裝備;這既是一種科研管理智慧,同時也是99式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富有戰略眼光和博大胸襟;這是三代坦克總師辦以及各分系統總師能夠跳出自己型號的小圈子,從兵器行業全局考慮問題的具體體現。


96式和99式坦克為何長得如此之像,以至於很多人都把它們當成了「孿生兄弟」,這主要是由於建國50周年大閱兵是兩款坦克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全新設計的坦克炮塔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其實,96式坦克與99式坦克在設計方面並無太大關係,因為99式坦克是全新設計的主戰坦克,由於新的設計理念賦予它新的性能實現方式,所以被稱為第三代坦克。


按照時任裝甲兵副司令的賀晉年在當時一次會議上的說法,「先搞二代,沒兒子哪來的孫子!」96式坦克是從69-2、80式、88式、88c式坦克一脈相承的二代坦克,而99式則是祝榆生全新設計的三代坦克。但二代坦克發展到80式坦克家族時期,正處於「保軍轉民」關鍵時期的兵器工業部剛剛改組為兵器工業總公司,坦克外貿成了國家交給的、不可推卸的任務。但當時外方人員在採購協議中,提出了很多在當時難以實現的技術要求,為了促進這次對於兵器工業總公司十分重要的外貿、打響中國對外軍貿的品牌,祝榆生以其獨特的「開放共享」的指導思想,拿出了多項三代坦克剛剛研製成功的技術,最終促成了外貿。


過去生產的坦克都是採用鑄造半球形炮塔,那個時候生產工藝難度與現在比相對較低,只要把模具做好,鋼水倒入模具中後,形成一個頭部厚實、尾部略顯單薄的橢圓形圈,這就是半球形炮塔的塔體。然後在炮塔塔體上下各自焊接上頂板和底板,一個炮塔的外形主體就算做成了。這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坦克炮塔採用的主要生產形式,我國在引進T54A坦克,逐漸形成自行生產的59式坦克後,一直到80式坦克家族,都沿用的是這種坦克炮塔。


但是這種炮塔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個是空間小,本來尺寸就不大,炮塔內又是圓形的,就像雞蛋殼內部,但是每一個儀錶盤、電器部件卻是方形的,尤其是占坦克成本比重較大的火控系統,雖然激光測距儀可以想辦法安排空間設計,但彈道解算器(沒有故障自檢功能的彈道計算機)卻是個方方正正的鐵盒子,而且像這樣的鐵盒子,在坦克眾多複雜的電氣設備中還有很多,二代坦克是如此,更加強調整車系統自動化的三代坦克更是如此,這麼多的鐵盒子,再加上炮塔中間很大一部分空間被火炮後膛佔據,這麼多部件在狹小的炮塔空間里怎麼布置?



T54A坦克內部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很難增加複雜的電子設備

坦克廠一位參與過當時外貿工作的老工程師每當談起此事,總能喚醒他對祝榆生的記憶,然後提高兩個調門激動地說:「如果當年沒有祝老總的支持,就沒有這次坦克外貿的成功。」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句話的實事求是。


據很多技術人員介紹,由於當時作為基型車的坦克雖然火控系統有些落後,火力也達不到三代坦克的水平,但是整車的底盤部分還是可以滿足使用需要的,這是坦克外貿的基礎。在這個底盤的基礎上,祝榆生拿出了三代坦克的全套火力系統用在外貿車上,在拿到外貿坦克新方案的時候,大家發現,85-2式主戰坦克的炮塔體、炮塔座圈、火炮、火控系統等都是三代坦克的新部件,因此,科研人員根據祝榆生為外貿車輛提供的三代坦克部件對於車輛總體的要求,對坦克的總體布局進行重新設計。



85-2坦克是坦克廠根據外貿要求,在80-2坦克基礎上改進而來,但它並非量產車型,而是一款演示、驗證為主要任務的試驗車型,因此,它的總體設計結構與80-2式坦克並無明顯區別。為了安裝多種新增的電氣設備,炮塔座圈有所增大,在保留球形炮塔外觀的同時,只有炮塔前部為鑄造件,其餘部位大量採用了焊接結構。


為了適應炮塔座圈增大的需求,而且85-2坦克的炮塔主體、炮塔座圈、火控、火炮等部件均為全新研製,所以戰鬥室內設備布局較80-2式坦克做了比較大的調整。雖然85-2坦克當時選用的是105毫米加農炮,但是炮塔在設計過程中,已經預留出了未來換裝更大口徑火炮的升級空間。炮塔內部有3名成員,車長與車長同在火炮左側,車長座椅上方炮塔頂部焊接有指揮塔;炮長位於車長前方靠下位置。由於85-2坦克沒有自動裝彈機,裝填手位置在火炮右側。



炮塔座圈尺寸是體現炮塔重量、結構、內部空間複雜程度的一項參考指標。這才有了坦克廠在80-2式坦克基礎上開發出了85-2式主戰坦克,讓我們看到了這款炮塔看上去當時有些「離經叛道」,後來卻又能引領發展的外形。這種開放共享的指導思想,使三代坦克的很多部件在外貿車上首先得到了運用,而部件運用的成功經驗,又反作用於三代坦克各個零部件的可靠性提高和性能改進設計上,直接促進了三代坦克的成功幾率。可以這樣說,從85-2坦克開始,中國坦工業開啟了自用與外貿的新篇章,是祝榆生「開放共享」理念的偉大成果;中國坦克工業能夠在與世界坦克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的基礎上,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99式坦克、能夠在99式坦克基礎上,改造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99A坦克,是祝榆生「邊投入、邊回收」科研指導思想成就的傑出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科技 的精彩文章:

俄巨無霸運輸機真對北約很重要? 被消耗壽命還沾沾自喜
蘇聯核動力航母本來能下水, 美國雇兩個騙子讓其變廢鐵

TAG:軍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