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史迪威日記中的蔣介石
原標題:1943年:史迪威日記中的蔣介石
摘要:史迪威日記中不斷地指責蔣的忘恩負義和貪婪。早在1月30日,他在和蔣見面後就這樣寫,「他酸得像醋。對美國沒有一句感激之言。只是想從我們手裡得到東西。」類似的話他曾幾次在日記中提及。7月12日,在蔣終於書面同意了他提出的對緬作戰計劃(「索茜計劃」)後,史迪威日記中說:「這樣一個污水池……如此頑固、無知和極度忘恩負義。」
1943年,無論對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還是對中國抗日戰爭來說都具有轉折意義,兩次安排戰後世界格局(包括東方格局)的會議——德黑蘭會議和開羅會議在這一年召開。《南方周末》前些日子做過「三個癸未年」的專題,六十年前,也即上一個癸未年裡,蔣介石拋出了《中國之命運》,也是那一年,他代表中國出席了著名的「開羅會議」,中國跌跌撞撞成了「四強」之一,蔣介石也勉強成了「四巨頭」之一。臨危受命從美國來到中國指揮中緬印戰區對日作戰的史迪威將軍,曾與蔣有過頻繁接觸,他們曾產生許多矛盾、摩擦,他筆下的蔣介石是由許多細節構成的,是活生生的,不是歷史教科書式的。《史迪威日記》(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不僅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蔣介石和1943年的中國,也促使我們更清醒地反思這個有幾千年專制歷史的古老大國。
史迪威經常在日記中把蔣介石叫做「花生米」,在1月19日的日記中,他這樣寫道:
「金錢、影響和職位是領導人唯一考慮的事情。陰謀詭計,欺騙出賣,虛假報道。索要他們能得到的任何東西;他們獨一無二的念頭是讓別人打仗;對他們的『英勇鬥爭』做假宣傳;『領袖們』對人民漠不關心。懦弱蔓延,勒索至上,走私漏稅,全然愚蠢無知的參謀機構,無力控制派系爭鬥,繼續壓迫民眾。拯救他們的唯一因素是老百姓的麻木服從。『知識分子』和富人把他們寶貝的崽子送去美國,農家子弟離家去死——沒有關懷、訓練或領導。而我們則處於這樣一種位置:只能支持這個腐敗的政權並讚美其掛名首腦,那個英明的愛國者和戰士——『花生米』。天啊。」
此外,共產黨始終是蔣的心頭大患,史迪威6月21日的日記中記下了蔣的話:「不能降低對陝西軍隊的供應;我們必須監督那些魔鬼共產黨人。」
在一個美國職業軍人的眼中,一方面,幾乎人人都在蔣的面前唯唯諾諾,大氣也不敢出。1月26日,史迪威和蔣一起進餐,就領教了「那種氣氛」,「很簡單的飯菜,沒有什麼儀式,但是天啊!那種氣氛。在這個至高無上的人面前沒人敢說一句話或發表一個觀點。寂默一直延續到一顆智慧之珠落下,或是某個魯莽的外國人詢問西瓜是否出自哈密。你從僵直的姿勢和緊張的表情中可以想見,汗水正從這些傢伙們的後背淌下。一旦最終開了腔,這一榮譽的接受者就會低聲恭敬地做出明了的回答。沒有爭論,沒有提問:只有毫無表情的臉和冰冷的端莊舉止。」
7月7日,美國政府命令史迪威授予蔣「榮譽軍團總司令勳章」,他在日記中說:「『花生米』遲到了一個半小時。在儀式上他有些坐立不安。……『花生米』身邊的每個人又都成了石頭。何像雕像般坐在那裡,根本沒有張嘴。」
那些部下在蔣面前「沒人敢說一句話或發表一個觀點」,「都成了石頭」,這只是表面的一套,他們背後並不執行蔣的主張,也沒有人對他講真話,陽奉陰違成了他們奉行的不二哲學。實際上蔣介石治下的中國——「到處都在扯皮、瞎忙。……我面對的只是拖延、虛偽、懶散遲鈍和麻木不仁。此外還有陰謀、對抗、欺騙和阻礙。」
3月4日,史迪威和一個有名望的中國人交談後,在日記中寫道:「他證實了我全部的最悲觀的觀點。『花生米』其實算不上獨裁者。他發布命令。每個人都鞠躬言『是』。但誰也不幹什麼。他了解盜竊和腐敗的全部情況,但他沒有治癒這一問題的力量。……他也了解全部惡劣條件,但他做不了什麼。……挽救中國的不是軍隊進行的戰爭,而是國家的遼闊面積和交通的不便。」
7月的某日,史迪威日記中記錄了一位中國內閣官員的談話,其中這樣評論蔣介石——「他想成為一名合乎道德的君主,一名宗教領袖,一位哲人。但他沒受過教育!如果他受過4年大學教育,他也許就能理解現代世界的情況,但我們清楚地看到他對此一無所知。他根本不懂。假如他懂的話,情況是會好一些的,因為他想干好。沒人對他講真話……沒人。他不愛聽不快的事,於是所有人只講他愛聽的。不可能和他講理……跟孫中山可以……但這個人!如果誰頂撞了他,他會勃然大怒。所有人都繞著圈子避開危險和難題。他不了解事情的進展情況。他大量發布命令……如同雪片一般……每個人都唯唯諾諾,他從不知道實際上做到了哪些事。他害怕老百姓,怕人們議論。於是他竭力阻止他們講話。這很愚蠢。這就像是不打死響尾蛇卻又不想讓它出響動。他沒有理由怕什麼。讓他們說好了。他也不必怕共產黨。他本可以利用他們。」
「如果倒退50年,『花生米』也許是個可以接受的領袖。但他缺乏教育這一條妨礙了他在現代情況下的作為。甚至找不到一個更強些的。」
史迪威接著寫道:「戰爭之後中國將會遇到極大的麻煩。『花生米』只明白他身邊發生的事,而這個國家很大,他不可能完全控制。頑固、愚蠢、無知、不容他人、專橫、不講道理、無法說通、忘恩負義而又貪婪無比。」
史迪威日記中不斷地指責蔣的忘恩負義和貪婪。早在1月30日,他在和蔣見面後就這樣寫,「他酸得像醋。對美國沒有一句感激之言。只是想從我們手裡得到東西。」類似的話他曾幾次在日記中提及。7月12日,在蔣終於書面同意了他提出的對緬作戰計劃(「索茜計劃」)後,史迪威日記中說:「這樣一個污水池……如此頑固、無知和極度忘恩負義。」
蔣以為通過讓史迪威擔任他的聯合參謀長就會讓史接受他的命令,對此,史在9月4日的日記中嘲笑蔣——「他也太愚蠢了。他不理解我還有別的身份,如顧問團美國代表、美軍司令、租借物資分配人。」史既不根據蔣的旨意分配租借物資,也不容許蔣隨意動用美國部隊,蔣「氣得發瘋」,「發脾氣」,卻無可奈何。而圍繞著蔣身邊的多是「只會言是的人、寄生蟲、盲目崇拜者和馬屁精」,他們在蔣的面前誠惶誠恐,「咬著指甲、渾身發抖」。在1943年的重慶,史迪威幾乎成為「唯一一個讓他得知全部真相的人」,那些真相常常使蔣「發瘋」,蔣也懷疑其真實性,「而且肯定有許多人對他說我在撒謊。這對他們來說是必需的,因為我攻擊了那些假報告、怯懦行為、玩忽職守、走私、偷盜以及諸如此類的不正當行為。我有足夠的證據使他相信,至少在這些案子上情況是真實的。」
6月18日,他記下了寫給史迪威夫人的一封信:「在回國愉快了一陣之後又一次踏上了糞堆。……回來後發現蔣仍同以前一樣——一條貪婪、偏執、忘恩負義的小響尾蛇。此處在宜昌事件中一片驚慌。他極為緊張,甚至將茶壺和花瓶摔到來訪者身上。」
宜昌事件指的是史迪威離開中國期間,日本人向宜昌發起過一次強攻,奪走了上萬中國人的生命。這一行動曾嚇壞了蔣介石,他以為日本人試圖從長江三峽溯江而上,打開通向重慶的門戶。
另有一件小事也暴露了蔣性格中易怒、瑣碎的一面。開羅會議歸來不久,12月的某一天,蔣出席陸軍大學畢業典禮:「在『花生米』登上講壇時樂隊指揮數著1—2—3,不幸的是樂隊在數到2時就奏起了音樂。『花生米』怒氣沖沖地讓樂隊停止演奏,對樂隊指揮一陣大罵:『要麼開始就奏樂,要麼從3開始。別從2開始!』後來,一個發言人從褲兜里掏出了講稿。這又惹火了『花生米』。他對他一陣大罵,對他說,在外國你可以往褲兜里放手帕但不能放講稿。講稿應放在外衣的下兜,如果是秘密的就放在外衣的上兜里。再後來,有個人在儀式的過程中絆了一下,『花生米』大怒,大叫道他應該槍斃……槍斃,用他最高的調門重複地喊著。」
6月25日,史迪威在與軍政部長何應欽開會時,驚訝地發現蔣竟然沒有與何討論過重要的「索茜計劃」,「顯然,如果何不知道,軍政部里是沒人知道了,那麼,『花生米』同誰協商呢?同廚師,也許,或是他的夥伴,上帝。這高於一切。這個自大的小東西將決定幾個國家的命運。」作為一個美國人,史迪威想不明白的是,蔣處理軍政大事居然可以繞開正常體制,策劃於密室之中。他嘲弄、感嘆——「這個偉大的獨裁者,他讓他的部隊忍飢挨餓,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9月13日,史記下了一位中國官員的話:「他(蔣)以為他是主的化身。實際上他是個頑固的小蠢驢。」蔣的特務無所不在,戴笠甚至在史迪威的房子里安插間諜,蔣只相信身邊的人、秘密警察、嫡系軍隊,以為憑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永葆權力。還有一些事可以證實這個體制的荒唐,當蔣介石和史迪威之間陷於僵局之時,出面周旋的是兩位受美國教育的女人,一位是被史迪威叫做「白雪公主」或「梅」的宋美齡,一位是被他叫做「埃拉」或「姐姐」的宋藹齡,她們的權勢炙手可熱,戰爭和政治彷彿只是她們的「家庭事務」。從宋藹齡當面指責「花生米」,就可以看出這一點(10月17日)。「『花生米』越來越不像是個獨裁者,倒更像是個政治上的騎牆派。他除了樹立了他的聲譽之外沒有什麼權力,他的家人了解這一點。……再者,『花生米』要比我所想的更加反覆無常和怪誕。梅(蔣介石夫人)總是說,他很難把握,……他得出結論時不太考慮證據」。( 9月25日)12月16日,兩個女人當面告訴史迪威,「她們已近乎精神崩潰。不能入睡。梅說昨天夜裡她祈求了他[蔣]。對我說她做了『一切努力,就差殺了他』。埃拉說,他在煩的時候就裝出一副高貴的姿態。」她們的努力是有效的,1943年將要告終之際,蔣介石終於授予史迪威指揮使用中國駐印部隊的全權,他在12月19日的日記中說:「一個多月以前我差點被趕走,現在他卻給了我一張空白支票。」
好景不長,1944年10月,史與蔣的衝突已不可調和,史最終被解職離開中國。9月26日的史迪威日記不無凄涼:「兩年零八個月的奮鬥,得到的是一個嘴巴。日本人廣播說我陰謀廢黜蔣介石,自己在中國當王。聰明極了。僅此就可使蔣介石產生疑團。(或是重慶製造的,以使他的行為顯得有理?)」當然,這已是後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