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水知道答案」到「水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知道了什麼

從「水知道答案」到「水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知道了什麼

原標題:從「水知道答案」到「水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知道了什麼


《荀子 哀公》中寫道,哀公問孔子什麼是危險,孔子就說,如果把君主比作是舟船,那麼百姓就好比是水,水可以載起舟船任意航行,也可以掀起滔天巨浪把舟船打翻,這不就是危險嗎。唐朝的魏徵多次引用這個比喻來告誡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愧為一代明君,能夠虛心納諫,不僅選賢任能,還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秦二世嬴胡亥就沒有那麼好命,他把國政交託給趙高打理,在繁重的勞役和嚴峻的刑罰折磨下,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引爆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炸藥桶。隋煬帝楊廣,原本是個富有雄心壯志的人,可謂文韜武略,先後征討吐谷渾和高句麗。然而他大興土木,開鑿運河,兵役、勞役、賦稅繁重,導致全國民眾不堪重負,民變四起。


亦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指的是天下百姓。而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水,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衍生並哺育了華夏民族,一代又一代,催生了黃河流域璀璨的文明,傳承了數千年,至今依舊。但是,一旦黃河發怒,它便是兇猛的野獸,吞噬良田,摧毀家園,足以讓萬千百姓流離失所,家毀人亡。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孔子也說:「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我國道家與儒家兩大牛人都對水有著極高的評價,那麼水究竟又有什麼奇妙之處呢?日本有個叫江本勝的人,主持了一項針對水結晶的研究,他帶領其團隊,通過長達十年的實驗,最終得出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結論。他提出,零下五度的低溫環境下,水凝結成冰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形狀的晶體。至於這些晶體會是什麼樣的形狀,主要取決於水所接收到的波動信號。


如果給一杯水播放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音樂,水結晶就會呈現出美麗工整或者極其華麗的圖案。若是播放吵鬧的搖滾、重金屬音樂,水結晶就會呈現出混亂醜陋的樣子。江本勝還指出,如果給水杯貼上字條,也會出現同樣的效果。寫著代表正面情緒的字條,諸如表示愛、感恩、讚美、祝福一類的詞語,水就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正面樂觀的波動,從而結晶圖案會呈現出如同雪花一樣美麗的六角形,規則、精美。相反,如果字條上寫著負面的、消極的言語,比如惡毒的咒罵、憤怒的控訴、貶損和批評,那麼結晶體便會呈現出如同魔鬼一樣的醜陋形態。江本勝以此實驗依據於2004年推出《水知道答案》一書,指出水能夠感知並捕捉到空間中的不同波動,而人的情緒所散發出來的正面與負面的波動,正好影響了水結晶的形狀。



然而,左卷健教授則在2007年出版了《水什麼也不知道》一書,對江本勝所提出的理論進行了反駁,指出《水知道答案》所提出的理論都是偽科學。左卷健教授對江本勝的博士身份提出了質疑,認為他的博士學位可能是花350美元買來的假文憑。至於那個所謂長達十年的實驗,不過是選擇性地挑出他想要的晶體圖案,無非是為了用來證明其提出的理論。事實上,實驗結果並非如江本勝所言,兩種晶體的形成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左卷健還指出江本勝作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名下企業的飲用水,從中謀取巨額利潤。

從《水知道答案》到《水什麼也不知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像是看了一場鬧劇,最終自己也糊塗了,那水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呢?其實,我們又何須在意水知不知道,這個世界自有它運作的法則,在尊重法則的同時,何不向內尋求,我們是否快樂?是什麼削減了我們的快樂?如果明天即將死去,這些東西還重要嗎?如果我們對外投射善意,必然比投射惡意能收穫更多的正向回饋。我們何不像水學習,利萬物而不爭,遇困阻而不餒,聚散隨緣,順勢而為,那還有什麼可能不快樂呢。水可以是個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趣兒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奇葩女藝協主席舞台倒吹葫蘆絲,群體內的南郭先生危害有多大

TAG:有趣兒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