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情人節,古代也有一個情人節,但是,跟我們現代節日不一樣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天文星象有認識,並將天空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從歷史文獻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牛郎織女的神話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傳說,古代有個父母雙亡的小夥子,又時常受到兄長嫂子的冷眼相待,每日只能與一頭老牛作伴,所以,被人們稱為牛郎。
某天,老牛給小夥子出了個主意,說:「每年天宮的仙女都有一天在銀河附近洗澡,並在河中嬉戲許久,牛郎若是在此時偷走仙女的衣服,再做個好人還給仙女,仙女感動之下定會嫁給牛郎為妻子。」
牛郎如法照搬,果真求來織女成了自己的老婆,自此,二人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在年邁的老牛即將去世時,老牛還囑咐牛郎:「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把皮剝下來,今後遇見危急情況就把牛皮披在身上。」老牛咽氣後,牛郎忍住悲傷把牛皮剝了下來,並厚葬了老牛。
沒過多久,織女下凡嫁給牛郎的事被天帝得知,命令神仙下凡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見織女被抓走,想到老牛的臨終遺囑,連忙將牛皮披在身上,飛上天去追尋織女。王母娘娘見狀,將頭上銀簪取下,向著銀河一划,頓時星河傾瀉而下,將牛郎阻攔在岸邊。
自此,牛郎織女二人只能隔著銀河對望,時間一長天帝受到感動,准許二人每年能在七月七日這天相會一次。每逢七月七,全世界的喜鵲都來到銀河邊,自覺搭橋,幫助牛郎與織女相會。之後,老百姓為了紀念這對男女的愛情,便將七月七這天定為七夕節。
現今,很多人將七夕當作中國情人節,然而,之前的民俗學家齊守成則提出了不同觀點:「中國的確有屬於自己的情人節,但是,並非在七夕這天,而是元宵節那天,所以,將七夕作為我國獨有的情人節其實是對這一節日的錯誤解讀。」
齊守成認為,七夕節又被民間稱作「乞巧節」,這一節日的起源是在漢朝。每逢乞巧節當天,人們都要將家中收藏的經文書卷以及衣物拿出屋外晾曬,防止發霉,穿針引線縫補衣物,並向天空中的牛郎織女雙星許願。
若必須將七夕節冠以通俗叫法,那麼,不應該將這一天叫做情人節,而要叫做「女兒節」。
齊守成解釋道:「古代的乞巧節,沒有出閣的女孩一定要在貴方中將彩色的絲線纏在手上,向天上的星星祈禱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像織女一樣有一雙巧手。所以,七夕節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孩子最重要的節日。
並且,在我國東北地區,乞巧節有一項傳統風俗,那就是女孩子們將彩色的絲線穿入針孔中,並與其他女孩比試速度,看誰的針線活做的最巧。除此之外,要向著天上的織女星擺上貢品水果,祈禱能夠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東莞縣誌》也記載:「七月七曝衣、書。其夜,女兒夜穿針、結綵,為乞巧會」所以,按照齊守成的說法,之所以現代人將七夕節解讀為情人節,還是源於文章開頭我們講的那段家喻戶曉的愛情神話。
那麼,為何齊守成會說元宵節才是中國情人節呢?
按照我國的民俗傳統,每逢一年的首個月圓之夜,老百姓們掛起花燈,在窗子上貼上彩紙,結伴外出觀賞月圓並燃放煙花爆竹。除此之外,人們還要煮元宵、湯圓這種圓形的食物圖個彩頭。講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這些風俗與情人節有什麼關係呢?
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限制,婦女的社會地位頗低,女性往往不被允許外出,未出閣的女孩更是不能在公眾視野中拋頭露面。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女孩不會受到這種限制,可以外出逛街、觀賞花燈。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此時,年輕的小夥子們才有機會俘獲芳心,他們精心打扮來到街上,向心愛的女孩傾訴感情。
由此可見,元宵節這天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情人節。齊守成還認為,之所以現代人會將七夕當成情人節來過,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商家的炒作,在這一天謀取暴利。商家的這種行為不但會損害我們的傳統節日,還會讓年輕人曲解傳統節日的內涵。
「包括媒體在內,都應該加大力度宣傳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展現給公眾,對年輕人如何過傳統節日有正能量的引導。如今七夕已被我國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因為這一節日不同於外國流傳進來的情人節,而是有著獨特的底蘊。由此我們應該珍惜我國的傳統節日,不能把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弄丟,更不能將其誤解。」齊守成如是說。
最後,筆者認為,中華泱泱大國之所以有別於西方國家,除了我國以道德立國外,還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這正是讓中國人驕傲自豪的根本。
參考資料:
『《專家細說元宵節習俗來歷》、《「乞巧節」傳說》、《東莞縣誌》』
※被英國首相稱「人民的王妃」,結果卻突然死亡,死因至今爭論不休
※令妃魏佳氏10年生6胎,百年後屍首被挖出,才知道乾隆有多自私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