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年最讓人驚艷的紀錄片之一,豆瓣高達8.9分,直面生死話題!

今年最讓人驚艷的紀錄片之一,豆瓣高達8.9分,直面生死話題!

夜深人靜的時候,最適合看現實題材的紀錄片。周圍沒有人、沒有聲音。所有的情緒都隨著影像躍動,在寂靜無聲中品嘗另一種人生。

片名:《生命里》

這部紀錄片,是關於生死的,類似於《人世間》中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卻又比《人世間》多了一份坦然和洒脫。

故事發生在上海臨汾社區服務中心的舒緩療護區,住在這裡的,全部都是癌症晚期、瀕臨死亡的病人。

鏡頭中,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吃飯、睡覺、回憶過去、開心時爽朗的笑出聲。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這份輕鬆背後,都承載了一些怎樣的壓力…

故事一/身患乳腺癌的老奶奶。

這位老人,叫做魯勝蘭,今年68歲。她已經被確診乳腺癌晚期,最多只能活一個月。

在僅剩的人生中,她住進了醫院,她覺得,死在女兒家裡對女兒不好,晦氣。

鏡頭中的她,是一個非常溫柔的老人。和護士寒暄、和周圍的病人聊天。她說:「我們這個病,就是等死的病。」

面對死亡,她坦然接受,坦然的享受生命最後的時光。

她告訴拍攝人員:我年輕的時候在新疆,那裡的瓜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瓜果。眉眼間全是笑意,充滿了對生活的滿足。

故事二/坦然赴死的老爺爺。

這位爺爺,正在被胃癌折磨,吃不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在知道病情之後,老爺爺親手準備著自己的後事,好像自己並不是要死亡,而是開始一場新的旅行。

老爺爺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回憶青春時追求妻子的時候。

每當說起這件事情,他就會變得特別柔和,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把時間停留在年輕時的浪漫。

故事三/結腸癌肺骨轉移的陳曉軍。

和前兩位病人不同,他是怕死的。每天都想詢問醫生,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每天都自我欺騙、自我鼓勵:「沒關係,下次就不痛了,就可以站起來了。」實際上,他的病情已經到了連止痛藥都沒辦法抑制的地步。

陳曉軍的情緒很崩潰:女兒還只有30歲,還沒有結婚生子,他不敢放心的離去。

病入膏肓時,父母們最擔心的永遠是孩子。這個認知讓屏幕面前的點點淚流滿面。

住進療護區的病人越來越多,離開療護區的病人也越來越多。醫生告訴拍攝人員:在這裡,幾乎每兩天就要送走一個人。

一開始,護士們還會覺得傷心,難受生命的逝去。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慢慢變得釋然,轉而抓緊時間,讓每一個病人在逝去前擁有最好的生活狀態。

這是導演想要探討的一個點,說得很隱晦,關於「安樂死」,關於大眾對於死亡的定義。

拿故事中那個老教授來舉例。

被送到療護區的時候,他身上髒兮兮的,指甲縫裡全是洗不幹凈的污垢,只能用牙刷用力的刷掉。

他的兒女很關心他,在家裡時都會忙裡忙外的照顧。但是,兒女們不是專業的護理人員,很多時候,他們沒辦法讓父親達到最舒適的狀態。

他們不是沒錢把父親送到醫院,也不是不願意把父親送到醫院,而是不敢把父親送到醫院。

太擔心了,所以希望父親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有時候,病情太嚴重,治療並不亞於等死。道德制約之下,孩子們又必須給父母進行治療,不然的話,就會背上「不孝」的名聲。

點點周圍也有這樣一個老人,他得了肺癌,如果進行化療,會更加痛苦,所以他只能留在家裡吃藥。死亡前最後一個月,他沒辦法吃飯、痛得睡不著覺。

在這種情況下,把病人留在家裡其實是錯誤的,應該把他送到療護區,讓醫護人員進行最專業的照顧。

遺憾的是,國內擁有這項服務的療護區少之又少,大眾也很難接受這樣的死亡方式。

他們忽略掉病人的自我感知,固執的認為:只有親自在家裡守著,才是最貼心的照顧。

鏡頭很克制、故事也都是戛然而止。

在這44個病人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生命、看到死亡、看到希望。

全程採用固定鏡頭,完全沒有拍攝的感覺,就好像一切都發生在我們周圍,我們是這些故事的參與者。

在生與死亡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生命最重要的意義:坦然面對。

強烈推薦大家去看,是絕對不會失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又想誇印度電影了!豆瓣8.5分,橫掃印度五大電影節40個獎項
2018韓國最甜愛情片,終於可以看了!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