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請中國派使臣參加重要典禮,而且再三聲明,只歡迎李鴻章一人

此國請中國派使臣參加重要典禮,而且再三聲明,只歡迎李鴻章一人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8月28日,李鴻章剛剛簽訂《馬關條約》從日本回國不久,便帶著中彈受傷的面頰進京陛見光緒皇帝。不用想,光緒皇帝和朝中大臣對他有著無盡的怨恨。見到李鴻章第一面時,光緒帝先是表示慰問,詢問傷勢如何。隨後臉色大變,責問李鴻章:「身為重臣,兩萬萬之款,從何籌措?台灣一省送予外人,失民心,傷國體,如何交待?」

李鴻章縱是翰林出身,然而面對幾十張欲食其肉的嘴,也是百口莫辯,只能唯唯認錯,跪在地上請求治罪。也是在這一天,68個朝中大臣聯名上奏,彈劾李鴻章。光緒帝下旨:免去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職,留京入閣辦事。

還好,光緒帝還給李鴻章留了點面子,沒有將他一擼到底,還保留了大學士一職,不過此舉是想將他閑置起來不用。可是,像李鴻章這樣的人,怕是閑不住的。時隔不久,朝廷接到俄國方面的邀請,希望派重臣出席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

剛剛經歷了甲午戰敗,對於清政府來說此時去參加俄皇的加冕儀式,臉上自然也無光。更為重要的是,光緒帝也沒有看出俄國此舉的真正意圖,因此他於當年12月28日下旨,讓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作為特使前往俄國。從這個旨意可以看出,光緒帝對此事並不重視,所派之人也算不上是重臣。

當然,對於清廷派出的特使人選王之春,俄國方面堅決不同意。而且指名要求清政府派遣李鴻章前往,俄國公使喀西尼表示:「皇帝加冕,俄國之最重之禮也。故從事斯役者,必國中最著名、有聲譽於列國者方可。王之春人微言輕,不足當此任。可勝任者,獨李中堂耳。」

看來被光緒帝閑置不用的李鴻章還是有巨大能量的,雖然在國內受萬人唾罵,可是在國際外交事務中,少了這位老臣還真玩不轉。可是,俄國政府這個理由也僅僅是表面上的,之所以指名讓李鴻章前往,其實背後還隱藏著重大的政治企圖:俄國圖謀將勢力向南延伸,侵入中國東北地區,而當務之急是謀求西伯利亞鐵路穿過中國東北境內直達海參崴。

俄國人修建的這條鐵路大動脈目的就是滿足軍事需要,增強在東北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然而修建這條鐵路要是不穿過中國東北地區,就會增加近千公里的路程,實在是勞民傷財。更關鍵的是,一旦得到清政府的認可,那麼俄國的勢力就可侵入中國東北地區,攫取更大的利益。

眼看鐵路工程就要實施規劃並動工,而與中國尚未進行協商,因此俄國政府迫切希望能與中國商討,恰恰俄皇加冕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有了這樣的政治意圖,所以俄國肯定不會和湖北布政使王之春談,而是希望能與李鴻章定下此事。

有人會提出疑問,李鴻章當時正值政治最低谷期,又不擔任顯職,俄國人怎麼就想讓他去呢?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雖然被免去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一職,權勢跌落了不少。可他還是名義上的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地位尊崇,並且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俄國人看中的正是這些。

光緒帝迫於俄國政府的壓力,轉而任命李鴻章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率團前往俄國出席加冕典禮。1896年3月27日,李鴻章從上海出發,乘坐法國郵船前往俄國。

4月30日,李鴻章一行到達彼得堡,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沙皇尼古拉親自出面接見。其後,俄國財政大臣維特伯爵和李鴻章進行正式會晤,提出了穿越中國境內修建鐵路的要求。但此舉遭到了李鴻章的拒絕,他認為這樣做必然會給中國帶來危害。

不過,此後尼古拉二世專門為此事接見了李鴻章,並承諾不會侵佔中國的領土,而且以後一旦中國有難,俄國可以出兵相助。面對沙皇的說辭,李鴻章這次沒有拒絕,當天他便致電總理衙門,得到了清政府的認可。

李鴻章這次出使俄國雙方簽訂了《中俄密約》,之所以說是「密約」,是因為中俄雙方對外界都矢口否認有這樣的條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俄都么有公開這份「密約」的內容,直到1921年,當時的蘇聯政府才將內容公諸於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9·13」飛機墜毀調查報告:林彪屍體上沒有發現彈孔
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