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洋深處的訪客︱ 「海盜王子」巴里·克里福德

大洋深處的訪客︱ 「海盜王子」巴里·克里福德

原標題:大洋深處的訪客︱ 「海盜王子」巴里·克里福德


巴里·克里福德(Barry Clifford)1945年出生於美國科德角(Cape Cod),畢業於西科羅拉多州大學,主修社會學和歷史。巴里自小喜歡探險,大學期間就曾沿730號縣道步行去鬼城佛洛雷斯塔(Floresta)探索老礦井。大學畢業後,克利福德在馬薩葡萄園島開了一家建築公司,周末便去尋找沉船。從那以後的40年里,巴里一直堅持在科德角和馬達加斯加海域打撈沉沒的海盜船,致力於探索和保護海底沉寶和遺址。20世紀80年代,他因為發現了黑山姆的海盜船而名揚四海,但同其他的私人探險者不同的是——他從未出售過一件文物。


他以自己的探險經歷為藍本,撰寫了很多文章和書籍,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海盜王子(The Pirate Prince)》和《重返金銀島(Return to Treasure Island)》。除此之外,他還通過國家地理雜誌給兒童寫過很多關於海盜的故事,如《真實的海盜:未曾講述的故事(Real Pirates: The Untold Story)》。他的事件也被拍成了電視紀錄片,包括《搜索海盜黃金(Search for Pirate Gold)》和《海盜密碼(The Pirate Code)》等。2016年,好萊塢正式獲得巴里和肯尼迪發現維達號的故事版權,由專門以探險尋寶故事為主題創作影視劇的Whydah Productions公司拍攝。除了巴里和肯尼迪的故事外,電影還將展示黑山姆的故事。



巴里·克里弗德

海盜故事激起的尋寶夢


巴里的尋寶夢萌芽於童年聽叔叔講海盜故事的時候,他一直夢想著找到1717年沉沒的維達·伽利(Whydah Gally,簡稱維達)號海盜船。


維達號是18世紀初的一艘英國大型武裝三桅船,長約31米,1715年首次下水,專門用來在大西洋從事販奴貿易。按照當時普遍的「金三角」航行模式,該船從英國出發,將貨物運到西非販賣以換取奴隸,然後到加勒比海地區將黑奴換成貴金屬、砂糖、醫藥等,再返回英國進行售賣。1717年,維達號在返回英國途中被大西洋海盜「黑山姆」薩繆爾·貝勒米(Samuel Bellamy,18世紀初著名海盜頭目)俘獲,變成海盜船。維達號上的重型武裝力量使貝勒米成為當時北美洲東岸海域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海盜。但數月後,維達號就在科德角近海域遭遇風暴觸礁沉沒。人們在海灘上發現了被衝上岸的2名生還者和若干具屍體、船體殘骸和錢幣等,卻沒有發現貝勒米的蹤影,29歲的他或許已經葬身海底。打撈報告稱:「船上的財富和槍炮一起沉入海底,埋入沙中」。



海盜頭目「黑山姆」,又被稱為海盜王子,對待俘虜十分寬容,甚至會直接放走俘虜。黑山姆曾追隨英國海盜本傑明·霍尼戈爾德(Benjamin Hornigold,1680-1719),後在1716年取代霍尼戈爾德成為新頭目


1981年,38歲的巴里在朋友的鼓勵下,組建了一隻探險隊。他具有極為強大的說服力,一位公務員為了做他的普通水手毅然辭去初審法官的職位,另一位則辭去了警察局長成了他的潛水員。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兒子小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 Jr.)也成為了他尋找維達號的得力夥伴。



小約翰·肯尼迪。小肯尼迪是一名潛水愛好者,從24歲起便對科德角附近的海域非常著迷,經常在此處潛水尋找寶藏



科德角地圖

巴里一邊在水下調查,一邊學習相關知識,前後用了5年的時間研究歷史,並用了1年學習科技測量儀器。他根據檔案記載,鎖定了船隻可能沉沒的海域,用磁力儀掃描了馬可尼(Marconi)附近的海域。1984年的一天,他們遇到了一個特彆強烈的信號,隨後的挖掘中他們發現了一門大炮和無數錢幣。1985年,他們又打撈上來一口刻有「The Whydah Gally 1716」銘文的鐘,從而確定了維達號海盜船沉沒的大致地點。在此後的三十年中,巴里一直都在尋找沉沒于海底的傳奇寶藏。



巴里發現的一口刻有「The Whydah Gally 1716」銘文的鐘


2009年,巴里將兩個重1500磅和2000磅的維達號大炮打撈上岸。巴里說,事實上小肯尼迪是第一個發現維達號大炮的人。據說,小肯尼迪曾在海底發現了一排大炮,但被考古學家趕走了。當他們按照小肯尼迪的敘述再去確認目標時,卻無法找到那些大炮的位置。1999年7月,小肯尼迪駕駛直升機同妻子和小姨子去參加堂妹的婚禮時不幸機毀人亡,他發現維達號大炮的詳情成了永遠的秘密。


小肯尼迪遇難後8年的2007年,巴裡帶著一個驚人的新聞浮上水面——他們在海底的一門大炮上發現了一個刻有小肯尼迪名字首字母「JFK」的塑料指南針。顯然,這就是當年小肯尼迪發現這排大炮時留下的標記。


據說,當年維達號翻轉180度,船底朝上垂直沉沒,所有的武裝大炮都被安置在船底,因此巴里推測,只要清理掉大炮,就可以讓船里的寶藏重見天日。在這裡展開的發掘工作最終發現了30多門整齊排列的大炮,光這批大炮的估算價值就高達數百萬美元。



考古學家從維達號凝結物中分離銀幣


自1984年以來,巴里和他的團隊幾乎每年都會回到沉船附近。他們共計找到了20多萬件文物,包括60門大炮、1萬枚西班牙銀幣、數百件珍貴的非洲珠寶黃金首飾、船員們的日常用品,還有各種殖民時期的物品。2011年,他們又向下挖了10英尺,發現了成堆的硬幣和已經粘連在一起的槍支。


維達號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被證實的海盜船實物,經歷了一番同美國國家的歸屬權糾紛之後,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判決最終維達號所有寶藏全部歸巴里所有。

面對價值連城的海盜寶藏的誘惑,巴里並沒有出售這20多萬件文物。2010年,他在馬薩諸塞州雅茅斯(Yarmouth)建立了維達號海盜博物館(Whydah Pirate Museum),將文物放在這裡展出。他希望這些寶藏能讓年輕一代了解加勒比海盜的黃金時代,了解18世紀的奴隸貿易,以及決心解開維達號之謎的人具有怎樣堅忍不拔的精神。



巴里·克里弗德站在維達海盜博物館的陳列櫃旁,展廳一角是從維達號打撈的銀幣


與世界教科文組織的兩次交鋒


或許正是因為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命運的齒輪再次為他轉動。2000年,巴里在馬達加斯加的團隊發現了疑似基德船長寶船「冒險號(Adventure Galley)」的線索,並打撈上來一些金屬槳架、中國明代瓷器碎片、300多年的朗姆酒等。


威廉·基德船長(William Kidd,1645-1701)出生於英國北部,5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挈老攜幼,舉家移民至紐約殖民地。基德最初被英國政僱傭為武裝民船船長,並獲得官方許可對西印度群島周邊的海盜和法國船隻發起進攻,所掠奪貨物收益的10%歸英國皇室,其餘歸船隊所有。在16-19世紀,武裝民船是國家海上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國家會頒發給個人掠奪其他國家船隻的許可證。他們通常會攻擊別國的海上貿易船隻,掠奪到的貨物在指定地點拍賣,利益所得按比例分給船長、船員和授權國。但對於可攻擊船隻和範圍有著嚴格的規定,絕不可掠奪授權國的船隻,這跟海盜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武裝民船必須嚴格遵守。然而,基德卻在後來攻擊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自此被英國宣布為海盜。基德乾脆就在加勒比海地區私掠,甚至遭到了英國的通緝。在他被捕時,從他的船上發現了當時價值3萬英鎊的珠寶,相當於今天的1000萬英鎊。1701年,基德被以海盜的罪名被判處絞刑。而在英國倫敦執行死刑時,他絞刑架上的繩子兩次斷裂。在確定已死亡後,他的屍體被焦油浸泡,掛在泰晤士河邊以警世人。據傳說,基德船長還在加勒比海的一處小島上藏匿了很多寶藏。正是這個傳說給予了作家羅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撰寫《金銀島(Treasure Island)》的靈感,同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尋寶者為之瘋狂了300多年。



基德船長畫像



據說這個金屬錠來自基德船長的「冒險號(Adventure Galley)」。

2015年,一個刻有字母「T」、「S」和一些數字的銀錠從聖瑪麗島(Saint Marie island)的淺水區打撈上來。聖瑪麗在17—18世紀曾是海盜的天堂,這裡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尋寶者和沉船愛好者。考古學家猜測它來自於17世紀的玻利維亞(Bolivia)。而巴里猜測,基德的寶藏中還會有更多這樣的銀條:「在這個銀錠的洞里充滿了金屬,但那裡太黑了,我看不清是什麼,但是我的金屬探測器告訴我,那裡全是金屬。」


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判定卻讓世界沮喪。他們表示,這條銀錠的主要成分是95%的鉛和一些碎石。而且,又證據表明,基德船長並沒有在1698年的冒險號上留下任何寶藏,當他棄船時,還將其燒毀。除了碎石和雜物,巴里也並沒有打撈出任何有利證據。但他依然固執地堅持銀錠是沉船的遺物,他說:「根據我的直覺,這一定是冒險號,直覺很重要。」因為維達號和冒險號是同一個船廠建造,船體都使用的英國橡木。巴里認為只要打撈上船體,對木材進行分析,就可以證實他的猜想,但是巴里目前並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木材可以進行檢測,這個「直覺驅使」的決定讓他消沉了多年。



巴里和船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僅堅持「這不是冒險號」,還對巴里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質疑。教科文組織水下遺址專家蓋琳(Ulrike Guerin)說:「我們對這個缺乏科學方法而得出的結論感到驚訝,他(巴里)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就說自己發現了冒險號,任何一個考古學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會非常小心地下結論。對於這件事,很可能只是臆想。」教科文組織的另一個負責人米歇爾(Michel L』Hour)也表示了不滿:「有誰找到了任何可以讓我們準確斷代的因素?你們怎麼能輕易下結論,然後就宣布自己找到了基德船長的寶藏?!」教科文組織在該遺址水域經過四天的調查,最後表示:這可能只是一堆之前用來做海堤的碎石掉進了海里。他們還認為,最先搞清楚的是,這裡是否曾經被作為碼頭的起始段。巴里對教科文組織審核組的報告非常不滿。


這是短短的十幾個月里,巴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生的第二次衝突。上一次是在2014年,巴里和他的團隊還發現了疑似哥倫布1492年在海地(Haiti)北海岸沉沒的聖瑪利號(Santa Maria)殘骸。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組卻認為那不可能是哥倫布的船隻,因為只找到了一些青銅和銅的固件,他們認為這更有可能是之後某個時期的沉船。


巴里對他跟教科文組織的兩次交手表示很沮喪,他認為這些噩夢般的「權威報告」不過是一種反美偏見:「他們(教科文組織)討厭私營企業。這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很糟糕,我從來沒有出售過一件文物,但是他們這樣的報告要將我摧毀了。」

直到今天,巴里的兒子布萊登(Brandon Clifford)仍然奮鬥在海底,不停地尋覓著更具說服力的證據。在水下考古領域,金錢、毅力和運氣缺一不可。巴里·克利福德也正是以這種方式逐漸走到了世人的面前,在種種挫折面前,希望命運的天平再次為他的奉獻和堅忍而傾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際思想周報|「見過至惡」的獲獎者;「催人淚下」的裝置展
俞曉群五行占:金沴木之上下咸誖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