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為什麼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機會拱手讓給曹操
原標題:袁紹為什麼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機會拱手讓給曹操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誰能搶佔道德的制高點,誰就能獲得人心,並在群雄爭奪中脫穎而出。
那個時候的道德制高點是什麼?是匡扶漢室!也就是說,誰能匡扶漢室,誰就可能贏得人心,並最終贏得天下。
因此,沮授對袁紹說:
將軍的祖先都是國家大臣,世傳忠義。如今天子流離失所,宗廟殘敗毀壞,各州、郡雖然表面上都聲稱是義兵,實際上卻互相圖謀,並沒有憂國憂民的想法。如今將軍已基本平定冀州地區,兵強馬壯,將士聽命,如果您向西去迎接天子,遷都鄴城,就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積蓄兵馬,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叛逆,天下有誰能與您對抗?
荀彧也對曹操說:
晉文公重耳迎納周襄王,各國一致推舉他為霸主;漢高祖為義帝發喪,使得天下百姓誠心歸附。自從天子流離在外,將軍首先倡導興起義軍,只因崤山以東局勢混亂,來不及遠行迎駕。如今獻帝返回舊京,但洛陽荒廢,忠義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黎民百姓也懷念舊的王室,為之悲傷。藉此時機,奉迎天子以順從民心,是最合乎時勢的行動;用大公無私的態度使天下心悅誠服,是最正確的策略;堅守君臣大義,輔佐朝廷,召攬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這樣,儘管四方還有不遵從朝廷的叛逆,但他們能有什麼作為?
沮授和荀彧都是當時最有見識的大人才,但袁紹的見識卻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因此,袁紹錯過了利用漢獻帝來號令天下的絕好機會,反被曹操後來居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見識是一種智慧,一個人見識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其所能達到的高度。
罵街的潑婦永遠成不了女強人,不講誠信的奸商永遠成不了好老闆,貪贓枉法的官員永遠成不了青史留名的人民公僕。
罵街、不講誠信、貪贓枉法等等,其實也是一種見識,只不過這些見識都局限於眼前的利益,讓人無法看到人生更高的風景,到達不了更高的人生高度。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卓姓人家,從事煉鐵而發家致富,成為一方富豪。秦國滅掉趙國以後,強迫原趙國的豪強富商全都遷到四川去,卓姓人家也在遷徙之列。
所有奉命遷徙的家族,幾乎都身無分文,爭相要求督察官吏讓他們就近在葭萌縣定居。唯有卓氏說:「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謀生不易,我聽說岷山下有一塊肥沃的平野,大芋頭長得很好,當地人不會挨餓,生意也容易做活,是一個很好謀生的地方。」
於是,卓姓人家主動要求遷到較遠的臨邛縣,並在當地重操舊業,採礦煉鐵,經營貿易,終於又成為富可敵國的一方富豪。
秦末,漢高祖劉邦率部攻下秦朝帝都咸陽城後,許多將領被眼前的奢華所迷惑,都爭先恐後地到官府中劫掠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先去收集秦朝丞相御史留下的律令圖畫,並加以妥善保存。
後來劉邦在與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時,能詳知天下要塞之地、戶口的多少、勢力的強弱、人民的疾苦,很多都來自蕭何當初所收集的秦朝圖畫。
還是秦末,陝西宣曲有一戶任姓人家,祖先是看管倉庫的官吏。秦朝兵敗以後,一般豪傑之士都爭取金銀寶物,只有任氏一家儲存糧食。
後來楚漢相爭於滎陽,人民無法耕種,米價漲到一石一萬錢,於是,原先那些劫得的金銀財寶的人,為了換取糧食以活命,他們所爭奪來的金銀財寶,大都裝進了任氏的腰包。
這就是見識!有智慧的人,才能具備高人一等的見識。而正因為有高人一等的見識和智慧,他們才能看得比普通人更加長遠,他們的人生才能達到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如果老霸王項羽對上小霸王孫策,誰將更勝一籌
※十萬大軍正趕來救援,公孫瓚為何要勒死姐妹妻女,點火自焚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