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Meme:關於 Himtoo,有人又想到了糟糕的兒童隱私問題

Meme:關於 Himtoo,有人又想到了糟糕的兒童隱私問題

Meme:關於 Himtoo,有人又想到了糟糕的兒童隱私問題

今天我們要繼續圍繞上次的 #Himtoo 話題做下展開。

上回,這個因女權運動而起,目的是為了呼籲給男性放鬆兩性環境,最後收尾於群嘲媽媽式關懷。

不過最近,它又發生了新的延伸。

契機就是作為當事人的兒子本人,那個樣樣優秀但是在當前激進的女權氛圍下不敢單獨和女孩約會的男孩自己在 Twitter 上專門創建了一個@那是我媽 (@Thatwasmymom )的賬號為自己挽尊。That was my mom 這句話帶有潛台詞的含義,就是「那是我媽乾的,不代表我。」

這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名叫 Pieter Hanson 。

然後他講出了自己老媽所做的這件事令自己感到的困擾。

「有時候我們所愛的人做的事會傷害我們,但自己卻意識不到。」他說,希望大家能翻篇,並強調「自己不曾且永遠也不會支持 #HimToo 。」

完了,他還特意擺了張擺拍照,照片里是和老媽放出來的海軍服照片一模一樣 pose。

Meme:關於 Himtoo,有人又想到了糟糕的兒童隱私問題

Meme:關於 Himtoo,有人又想到了糟糕的兒童隱私問題

老實說, Pieter Hanson 的這份無奈很多人應該都感同身受。有時,老媽們出於為我們好的目的把我們的情況告訴別人(有時還帶著自己的曲解),把我們的照片到處放在網上。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卻是種莫名的困擾。

被老媽代表,還因為媽媽隨隨便便就發了他的照片而沒通知他。而那又是一張在老媽看來倍兒精神,網友覺得又土又娘的照片。於是當時有一些人帶著嘲諷的語氣對他媽媽說,你兒子不單獨和女生約會是因為他是 Gay 啦。

很多時候,孩子在這件事上是無力的。我是說在面對父母隨便發自己照片這件事上。

在 2016 年一項針對 160 位父母的調查中,每人平均每年上傳 116 張子女照片,儘管多數都在 8 歲以前拍攝,但很多都是尷尬的情境;即便隱私權被侵犯,孩子也無力干涉父母的網路行為,有時候因此成為被欺凌的對象。就像 Pieter Hanson 一樣。

密歇根大學與華盛頓大學曾經也做過一個關於小孩對家長互聯網科技使用的研究。從受調查的來自 249 組家庭的 10 至 17 歲的孩子口中,他們提煉出了幾條小孩希望給父母制定的規矩。其中一條就是「不要過多分享。分享小孩信息之前,最好徵求同意。」

願望的反面就是糟糕的現實。

密歇根大學信息學院助理教授 Sarita Schoenebeck 說,「家長未經小孩同意,就在社交媒體上過度分享信息。許多小孩表示父母在社交媒體發布的內容很尷尬。對父母繼續這麼做表示很無奈。」

青春期的時候,幾乎每個小孩都沖父母抱怨過他們根本不懂自己,但仗著「你是我生的」這件事的父母卻依然覺得孩子盡在自己掌握。或者說在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因為承擔了養育和教育的使命,父母會不自覺地再加上一種他的一切我說了算的情緒,忽略了孩子自我的人格。

半歲大的時候,爸媽隨便發了自己洗澡的裸照,長大後看到爸媽的朋友想到他們曾把自己一絲不掛的樣子反覆捧在手裡看,羞愧的要死。十歲的時候,自己參加比賽輸了,哭得臉都扭曲了,爸媽卻拍下照片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番自己如何摔倒或者不服氣說傻話的畫面,即使結尾加上一句「你是最棒的」但也尷尬的要死。長大一點要相親,他們二話不說就發了自己手機里拍的他們覺得清新自然不做作但其實超丑的照片,結果被人家偷偷嘲笑。

法國政府曾打算立法,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隨隨便便地把他們的照片放上網的話,那麼長大之後孩子們可以把他們的父母告上法庭。

法律干預或許是保護隱私的終極做法了。但在很多國家,人們甚至可能沒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諸如此類的悲劇可能就是社交網路時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大概率會遇到的新童年陰影吧。

題圖:giphy

#Meme 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線的新欄目。

「Meme」(/mi?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們用它來記錄一些文化現象,有些事情光記錄下來就很有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老奶奶講述 50 年前參與學運的過往:那個理想、自由、暴力共存的年代
蘋果要讓用戶免費看原創劇,主要還是想增加硬體吸引力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