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打扮還算人嗎?閃閃發光的飾品如何造就人類

不打扮還算人嗎?閃閃發光的飾品如何造就人類

逛街時,看到亮晶晶的東西,你是不是會多看幾眼?耀眼的珠寶、鑲了鑽的皮鞋、精工製作的手錶——誰會不喜歡這些blingbling的小玩意兒呢!

不要擔心所謂的「玩物喪志」,考古證明,人類這樣沉迷於裝飾自己的身體由來已久。

當代文青日常穿搭:做舊斜挎手工牛皮包+擦色筆記本+白手錶+偽波西米亞風扎染三角圍巾+海魂條紋衫 | pixabay

確實,我們穿著的每一樣東西都在傳達信息。什麼「白貂兒小妹」、「金鏈子大哥」,我們所選擇的單品向周圍的人訴說著我們是怎樣的人:專業人士、運動員、醫生、藝術家、母親等等。有些選擇是有意識的,有些不那麼有意識——但不論如何,我們穿戴的每一樣都在講述著我們的故事。

天上飛的、水裡游的,

都沉迷裝飾無法自拔!

每當提到動物的裝飾物品,人們都會想到到緞藍園丁鳥(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的事。這種鳥的雄性會建造一個精巧的「涼亭」並在上面裝飾各種藍色物件。

鍛藍園丁鳥收集藍色物件裝飾它的圈狀涼亭——不過這並不是象徵性行為 | Wikimedia Commons

類似的,雄性河豚魚會在海床上創作美麗的幾何圖樣。在BBC的紀錄片里,這些魚類用身體在海底砂石間滑行,軌跡匯結成規整的放射狀圖案。

雄性河豚魚不眠不休在沙床划動1周,才能完成幾何圖案 | BBC

完成的圖案,箭頭所指為創作者河豚魚 | BBC

但是這看似很具藝術性的行為和我們人類所作的又有何不同呢?

簡短地說就是抽象思維

園丁鳥和河豚魚關注的是吸引伴侶。它們傳達的信息很簡單:「我在這裡,我很健康。」關於它們怎麼傳達這條信息,並沒有什麼溝通交流;它們就是……去做就好了。

我們的信息——我們人類通過閃亮裝飾品傳達出來的信息——使用的是達成了共識的符號(比如鑽石戒指)來編碼的,我們共同決定了這一符號代表該物品本身之外的意思(「訂婚了」)。

結婚戒指 | Wikimedia Commons

人類自己可以達成共識,約定讓某個特定的事物代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事物,這使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而珠寶首飾在這一獨一無二的能力上佔據核心地位已有幾十萬年。

「穿上這身旗袍,

我就是東方的公主」

對考古學家來說,最接近找到史前思想的事就是找到裝飾身體的物品。裝飾品在考古紀錄中的初次出現告訴了我們人類的思想是從何時開始變得足夠複雜,從而想到了個體身份的問題。

原本,人類以分散的小團體的形式生活。每個人都互相認識,與全然陌生的人的互動是極為罕見的。然而,日益增長的人口使得社交世界日漸複雜,我們無法認識每一個人。這意味著我們得開始告訴人們我們是誰。因此,我們開始穿戴特定的物品來表達我們的個人狀態(單身,已婚,首領,醫者等等)以及群體關係網。

在美國被霸凌的越南裔妹子Tina向同學祭出這張格格cos照,從此被認為是東方公主 | Twitter@babyvietcong,微博@英國那些事兒

對於身體裝飾品的這種使用使得人們繼續擴張我們的社群,更為複雜的行為和更為複雜的思想也應運而生。

「畫上這身顏料,

俺就是最野的尼安德特人」

一名尼安德特人帶有身體彩繪、穿戴鷹羽的復原圖 | Fabio Fogliazza 攝於 西班牙卡斯提爾和利昂人類演化博物館

裝飾的最早證據是紅色顏料——泥土赭石,約28.5萬年前非洲的現代人(已經是智人了,和我們一樣)就將它用於身體繪畫上。有趣的是,在那不久之後(約25萬年之前),另一群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在歐洲也在做一樣的事情。

然而,身體繪畫維持不了多久——一洗或者一淋雨就沒了,或者它就這樣慢慢淡去。反正是有個時限的。

珠子:

代代相傳的時尚單品

在另一方面,珠子可以傳承好多代。和這種可以利用和再利用的功能相比,製作珠子所費的時間和精力不算什麼——因此在至少10萬年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珠子的好處了。

大約在這個時候,非洲和以色列的人類正在搜尋名為織紋螺(Nassarius)的小白貝殼,在其表面打個洞,這樣貝殼就能被串起來,這種用法和紅色身體染料一起被用作裝飾。

早期身體裝飾物的出土地點(紅點=赭石,黃點=珠子或骨飾): (1) Maastricht-Belvédère, (2) Grotte des Pigeons, (3) Skhul, (4) Qafzeh, (5) GnJh-15, (6) Blombos, (7) Jerimalai, (8) Madjedbebe, (9) Carpenter』s Gap 1 | M. Langley繪製

最古老的珠子是用貝殼做的,這可不是個巧合:它們的形狀是我們喜歡的(圓形),顏色是我們喜歡的(白色/奶油色/黑色),還閃閃地(我們特別喜歡)。而且小貝殼很硬,能經得起上下晃蕩(有用)。

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穿戴方式非常豐富——我們可以用來傳達很多不同的信息。很快我們發現了其他淺色和閃亮的材料(骨、牙、象牙、鹿角、石頭)來製作新式樣的裝飾品、傳達更豐富的信息。

至少四萬兩千年前東南亞的貝殼珠 | M.langley

紋身:

比珠子更經久不衰

什麼比珠子還要持久?把墨水刺入真皮層——也叫紋身。

1991年,兩名登山者在阿爾卑斯山發現古代乾屍「奧茲冰人」 | Wikimedia Commons

歐洲的雕塑顯示紋身或有至少三萬年的悠久歷史,不過最早的、無可爭議的證據目前是發現於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奧茲冰人」。這名5300年前的謀殺案受害者身上的紋身有61處。年代相近的材料有兩具埃及前王朝時代的木乃伊,年代更晚、更令人嘆為觀止的例子是一位2500年前的西伯利亞公主

約5300年前奧茲冰人的紋身 | EURAC/M.Samadelli/M.Melis

紋身的光輝歷史也遍布了太平洋地區,啟發了現代實踐,同時也傳承了古老的故事。

因為閃閃的配飾和溝通密切相關,考古學家不但得以追溯人類思想的發展過程,還能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對我們來說,考古學紀錄里配飾越多意味著互動溝通越多,被交易的配飾告訴我們誰在跟誰溝通,新式樣的配飾則反映了變化了的環境。

所有的配飾都很有價值,因為它傳達了其佩戴者的信息。

作者:Michelle Langley

編譯:球球

編輯:vicko238、Ent、東風

校對:Ent

參考來源:The Conversation, How 『bling』 makes us human.

一個AI

剛剛紋了個身,誰收鏤空雕花·銅鐵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老人可能不是真耳背,而是這個小問題造成的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