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與反射
散射與反射現象是中學物理課上教授的光學原理,與攝影息息相關。雖然光速是已知物質的最快速度,但是我們可以試想:光束在極慢的速度下,分解成一粒粒光子,在不同分子上面跳躍、閃躲、折射,按自身規律「舞蹈」,形成光的魔力。也許在攝影術發明之初,那些透過暗箱描繪世界的畫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被透鏡的反射圖景所震撼,就努力嘗試一切方法,要把影像固定下來。
毫無疑問,散射與反射都跟光有關,而光是塑造物體外形最重要的媒介,是攝影前期的必備條件。廣大熱衷拍攝風景的影友,在空氣質量好時拍攝到的藍天,就是由於大氣層中的顆粒物與非常小的水汽分子,吸收波長較短的藍光並折射,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藍天」,成為最佳「背景布」。
戀綠 戰群 攝
點評:綠葉與鐵索,暗喻鮮嫩與恆久、柔軟與堅硬。光線照射在葉子上,象徵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畫面元素簡潔,背景純凈,象徵意味大於視覺效果。
晨曦 陳富生 攝
點評:作者利用水中倒影試圖增添構圖的情趣,畫面偏灰,建議後期調整得更通透一些。如果把照片順時針旋轉90度,再取名「水上東方明珠」,是否更有趣味呢?
質感 黃保義 攝
點評:此幅照片通過在相同容器陣列中攝取人物形象,使這位婦女成為視覺焦點。黑白影調以黑、灰為主要色調,顯得厚重,如果將人物面部調亮一些,會更「透氣」。
醉美夕陽 王傳照 攝
點評:夕陽被天空和水中倒影的雲層包夾,猶如蚌中的珍珠,地平線上的城市景觀增添了人的痕迹,好似微縮模型一般。美中不足的是天空處理得過藍,顯得有些不真實。
利用散射現象,加上逆光拍攝,是攝影人常用的烘托氣氛的手法之一。晨霧、濃雲、山雨、冬雪等特殊的天氣場景,陽光透過林間密葉、烏雲形成丁達爾效應的光線,以及霓虹都市裡帶有科幻色彩的光柱,都是傳達我們浪漫想像的對象。受我國南宋畫家馬遠《水圖》的影響,日本藝術家杉本博司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利用光的散射現象而成的《海景》(Seascapes)系列。其中幾幅海天交接,水汽蒸騰,好似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邊界,令人浮想聯翩。這就是在散射現象的作用下,天空變成了巨大的「柔光箱」,為廣闊無垠的海面「打光」,最終形成具有禪意的畫面。另外,在一些時尚攝影作品中,攝影師為了追求特殊氣氛而使用造煙、造霧工具,也是為了追求同樣效果。
奮力拚搏 易軍 攝
點評:三條龍舟由近及遠,讓觀者明顯感受到構圖的前、中、後三個層次。近處抓拍生動,似乎能聽到運動員划水的聲音。建議降低快門速度,進行追隨拍攝,以增加動感。
專註 譚英 攝
點評:此幅照片構圖講究,光影感強,將陶罐匠人的日常瞬間刻畫得專註而肅穆,不失為生動的佳作。建議嘗試將背景稍微壓暗,人物區域提亮,以更加突出主體。
森林奇景 羅輯 攝
點評:太陽從雲層中露出面龐,光芒經過散射,使森林小亭形成剪影。前景亭子和人物在逆光中顯得光線不足,而且在構圖中比較搶眼,消解了「奇」景的意義。
捕魚夕陽里 李永光 攝
點評:夕陽中的捕魚者與漁網構成的幾何圖形撐起了整個畫面,光影感強,具有浪漫的氣氛。畫面各元素所停落的位置可再提煉,嘗試多換幾個角度拍攝。
反射現象也是攝影用光的「利器」之一。利用漫反射原理形成的補光器材(不同面料的反光板、淺色牆面等),為拍攝提供輔助光源,可以將被攝對象的明暗交界線柔化。
許多攝影師通過鏡面反射表達和展現主題。水面、玻璃等鏡面倒影,能形成對稱式構圖和多重曝光的效果,讓畫面富於趣味,使空間透視更加複雜,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首先映現在腦海中的就是亨利·卡蒂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作品《巴黎聖拉薩車站後面》,中年男子躍過水麵,與後方廣告牌女郎相映成趣,畫面如果沒有倒影,平衡則被打破。另一位常利用鏡面反射的名家是哈里·卡拉漢(Harry Callahan),他擅長在現代都市的街邊櫥窗中攫取影像,通過反光形成多重曝光的效果。再翻開攝影師的自拍史,他們對著無處不在的鏡面、玻璃等反光體,或娛樂、或認真、或遊離、或投入地記錄自己,為我們觀看其內心世界提供了一條映射通道。
旋轉人生 梁芳 攝
點評:側逆光突顯手和陶罐的質感,在黑色背景中,高光部分閃爍著光芒。最動人的是左手划過瓶口的動作,顯得小心翼翼,手的溫度和觸感似乎傳遞到了容器上。
金沙灘 唐金剛 攝
點評:此幅照片沒有沿襲「廣角大風景」的傳統套路,而是用長焦鏡頭截取局部。方形構圖提煉了觀看空間,壓縮了景深,顯得更為抽象。金色與藍色形成對比色調,裝飾效果不錯。
晨練 鄭金美 攝
點評:丁達爾效應作用下的晨間樹林具有油畫效果,一條條光柱在後期作用下增強了效果。黃葉與樹榦的冷色調形成對比,人物的玫紅色衣服顯得突出,晨練動作準確點題,畫面具有穩定感。
散射與反射現象是攝影用光造型的重要依據,也為攝影表達提供了多重空間與趣味。物理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光」媒,將影像在我們心中散射開去,進而產生美的回想。
灘涂晨韻 林祝雨 攝
點評:日出前陰影里色溫較高,畫面偏藍,增添了早晨冷峻的韻味。模糊感的製造增強了枯葦稈的動態效果,虛虛實實的倒影使畫面顯得純凈。不足的是灘涂中下部一條黑色區域貫穿左右,消減了純凈的效果,建議避開。
晨牧 龔新 攝
點評:晨光經過霧氣的散射,形成穿越樹林的「耶穌光」,成就畫面的氛圍。牛與主人雖然佔比小,卻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展現出一派田園生活的安逸。右邊前景樹榦略顯雜亂,稍加剪裁則畫面會明亮一些。
趕海 吳海平 攝
點評:反射的倒影經過後期翻轉,模糊了現實與鏡面世界的邊界。兩位人物的身影好似油畫筆觸描繪而出,又像皮影戲裡的剪影形象。美中不足是畫面略顯單調,加入前後景環境會令人產生更多遐想。
大提頓山日出 李建忠 攝
點評:大提頓山是美國西北部冰川山區中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4000多米。冰雪山頭在太陽的作用下呈現出紫紅色,左右兩邊顯得空曠,建議用長焦構圖,集中表現山峰和倒影,讓觀者領略山峰細節。
圓明新園夜景 康華陽 攝
點評:中心對稱的圓明新園,在黑色夜幕中顯得特別突出。從單幅角度來看,可以趁天色未黑時拍攝,加上天空細節,不致使畫面顯得突兀與單調。
上學路上 郭怡欣 攝
點評:可愛的紅、藍、黃、粉色猶如筆頭輕輕點上。水面反射的倒影形成對稱式構圖,更增添了氤氳的意境。構圖時上下空間能多取一些,畫面會更「透氣」。
暮海蚝情楊陽傳 攝
點評:海面將夕陽的倒影散射反射,展現出一片漸變的粉紅色,與下方海面呈現出的藍色調形成對比。小船剪影與圍欄構成了畫面的框架,但是這些框架略顯凌亂。
靜的音符 孫樹民 攝
點評:作者利用池水反射與建築本身的特點,從中攝取了好似一連串音符的畫面,只是碧綠的泳池未充分見光,色彩稍顯不飽和,右邊綠色植物也顯得暗淡和多餘。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78期·12版
文字 | 宋毅
編輯 | 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