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蘇東坡當然是中國文學史的大IP,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天才與全才,他的散文與他的老師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與他的朋友和弟子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與南宋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書法是「宋四家」「蘇、黃、米、蔡」的第一家,他的畫與他的表兄弟文與可(就是「胸有成竹」畫竹的那位)的畫並稱,他擅長畫墨竹、怪石、枯木。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蘇東坡畫像)

但蘇東坡之所以成為有宋一代最著名的藝術大家,卻主要是他的人生經歷足夠坎坷,而他在這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的人生態度卻是陽光向上的。他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是「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自題金山畫像》),這裡的黃州、惠州、儋州是他生平三次被貶謫的居官(犯官)處,這顯然是自嘲,蘇軾最重要12年時光是在貶謫中度過的,他一生只活了66歲,人生能有幾個12年呢?顯然,這種自嘲的發出顯示出他從內心是感謝這種經歷的,是這種貶謫經歷成就了蘇東坡。

先說說這三次貶謫: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黃州東坡像)

宋神宗元佑二年(公元1079年),這一年蘇軾43歲,「莫須有」的「烏台詩案」把一腔報國之心、又歷經九死一生的蘇軾扔到了黃州。讓人意外的是,在黃州,他沒有了朝堂的牽絆,沒有了政局的爾虞我詐,劫後餘生的蘇東坡在貧病交加,窮困潦倒的境況之下,卻獲得了超然物外、怡然自樂的人生體驗,在這裡他找到了他的「東坡」(這是他為什麼叫蘇東坡的來由),他建了自己的雪堂,在這裡他三詠赤壁;他雖然麻醉自己,「夜飲東坡醒復醉」,但總歸體驗到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自若。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惠州東坡啖荔塑像)

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這一年蘇軾58歲,因朝廷黨爭,蘇軾再貶惠州,惠州現在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好城市,可在當時,這裡還是瘴癘橫行的惠州,在這裡,蘇軾的的心態變得更為平和,他的朋友寫信讓他在缺醫少葯的惠州保重身體時,他說北方也不見得不生病,太醫手裡也死了很多人。他安於嶺南,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年近花甲的他甚至快快樂樂地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嶺南這個地方挺好,我願意長期在這裡呆下去!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儋州東坡像)

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這時的蘇軾已經61歲,跟蘇軾的名字「瞻」諧形的儋州成為他的第三個謫居地。儋州就是現在的海南島,宋朝有「一朝不殺士大夫」的政策,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貶到儋州是僅次於死刑的刑罰了,這一去,天涯海角啊,儋州「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葯」,生活條件更加惡劣,但蘇東坡越貶越精神,他洒脫不減,說「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在他眼裡,朝廷把他貶到儋州,只不過是他人生的一次旅遊罷了。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東坡游江圖)

一生三次大貶,蘇軾貶謫的越徹底,取得的成就越大。人生怎麼可能一帆風順,面對挫折和失敗,應當怎麼對待呢?今天來說一闕蘇軾的詞,這闕《滿庭芳》,是我最喜歡的宋詞之一,先看全詞: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詞意書法)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蝸角」指的是蝸牛角,比喻極其微小;「蠅頭」指的是蒼蠅頭,當然也是極其微小。這樣微小的虛名薄利,又有有什麼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很多事情都是前困註定的,又有什麼誰弱與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什麼都不要說了,趕緊趁著閑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所有的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渾,指整個兒,全部。人生百年,這是古往今來的人生大限,李白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一生要醉三萬六千場,豈不是天天喝醉。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人啊,沉下心思算來,一生之中都要有一半日子被憂愁風雨干擾。「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又有什麼必要一天到晚拼了命地說短道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人生有幸對著這清風皓月,以地上的青苔為褥席鋪展開來,把天上的白雲當做帳幕高高張起。「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江南的生活多麼美好,一千鍾美酒,一曲優雅的《滿庭芳》。

宋詞閑讀:「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詞意圖)

這闕詞,是經歷過大挫折的蘇軾寫的,在貶官挫折重重打擊之下,他一方面對現實不滿,這使他不得不憤世嫉俗地發發牢騷,借長醉不醒來消磨自我,但他沒有一味地牢騷、消磨下去,他認可了人生的飄搖與風雨交加,他認為這是一種人生常態,進而又表達了他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他慶幸自己有機會有這樣的人生,最後歸結到了詞人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整首詞,胸懷闊大,讀來讓人渾身發熱,既充滿飽經滄桑、憤世嫉俗的哀傷,又洋溢著對聖潔理想的追求與嚮往,雖沉鬱頓挫,但正能量滿滿,由詞傳達出的自信向上的人生態度,讓仍然在人生挫折中打滾的人讀來滿心鼓舞。

這正是蘇軾的高明處,他總是讓人覺得可親,他明明滿身傷痕,卻滿臉微笑,高舉人生的酒杯,通過作品洗人心中塊壘,導人繼續滾石上山,他也正因此而顯得偉大,顯得可愛。如果你現在仍然還在人生的低谷之中,就請你一邊舉起酒杯,一邊再大聲讀讀這闕詞吧!

(【宋詞閑讀】之1,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說文解字》第46課:那味中藥「白芷」其實還有很多高級的名字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