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皇權:隋代政治實踐的目的與後果
原標題:重振皇權:隋代政治實踐的目的與後果
隋王朝在其短暫的統治期內,為重塑皇帝的絕對權威而採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舉措。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使自己吞下了二世而亡的苦果。
雄風不振的君威
用近現代民族史概念去理解皇帝 無異於刻舟求劍
當今世人品評國史,好從國家、民族等大義名分的角度出發,去分析歷代王朝的成敗得失。這實則是以現代文明之心,去度冢中枯骨之腹。畢竟,在古代社會裡決定億萬百姓命運的,往往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對其而言,政權朝廷僅是維持家天下的工具,而發號施令的終極意義,亦只是保有並強化能滿足自己慾望和野心的皇權。
正式形成於秦漢時期的專制皇權,在呱呱墜地時就具備三大特點:
首先,皇帝雖總攬大權,卻要依靠各級官僚去統治天下。由於雙方的意志與利益訴求並不完全一致,故君臣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博弈關係。但一般而言,官老爺們還是不敢因放鬆懈怠而觸怒龍顏的,龐大的國家機器也因此得以保持高效運轉。可在專制社會中,這並非什麼好事。不論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是昏聵荒唐的桓靈二帝,都曾用這台功率強勁的機器,將天下蒼生折磨得死去活來。
指鹿為馬可謂是早期反制皇權的標誌性事件
其次是朝廷通過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對儘可能多的臣民實現直接控制,進行最大化剝削。任何卡在官府與草民之間的社會力量,都被視作威脅。在漢代法律中,百姓要麼是編戶齊民,要麼是工具牲口般的奴婢。至於佃農等,雖為良人卻又投靠豪門的依附民,其實際身份根本不被承認。為將收留依附民的大戶地主連根拔起,西漢帝國一連7次遷徙天下豪強到關中,去給皇帝守墳。
編戶齊民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做到垂直榨取
最後是充滿擴張性。皇帝使出包括武力征討和大把撒幣在內的渾身解數,力圖讓已知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至少在名義上臣服自己。這既是為了滿足個人野心,用萬國來朝的盛況懾服臣民,更是為了不給異己勢力以任何生存空間。賠本賺吆喝的朝貢體系,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朝貢體系也是為了打壓反皇權勢力的生存空間
秦漢皇帝憑藉強大而可怖的皇權,過上了足以令羅馬元首都艷羨不已的生活。可漢末大亂與五胡亂華,卻將帝王美夢連同國家機器一道擊碎。人身依附關係在魏晉南北朝亂世中快速發展,迫使南北政權不得不承認其合法性。而東晉南朝的官府機構,更因皇權不振成了門閥士族牟利分肥的工具,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北朝皇權的處境雖優於南朝,卻也不容樂觀。以武立國且重視實效的鮮卑人,雖能逼得漢官不敢苟且度日,可眾多出身赳赳武夫的胡族貴戚,本就足以牽制皇權。北魏皇帝試圖以漢化改革來獨斷乾綱,卻激起武人反撲,導致王朝覆滅。宇文家族雖又再統北方,卻也難以令同樣出身武川軍鎮、本為袍澤兄弟的關隴集團徹底俯首帖耳。
北朝的軍事貴族制度是對皇權的另一種反制措施
全面出擊的楊堅
隋文帝其人並不想教科書上描繪的那麼溫情脈脈
得國不正的隋文帝,對滿朝文武都心懷猜忌。緊張不安的執政心理,不僅使他只肯信任枕邊母虎獨孤皇后,任其獨霸後宮干預朝政。更令他出台全盤措施去擴張帝權。
其措施之一,便是強化長安的政治獨尊地位。北魏分裂後,在關隴之外的東亞大地上,並存著3個政治中心。分別是坐鎮內亞交通線的晉陽,貴為東魏北齊之都的鄴城,及南朝的心臟建康。與它們相比,長安舊城狹小擁擠,還被生活垃圾污染了地下水源。雖是楊堅老巢,卻毫無競爭優勢可言。
隋煬帝繼位後下令拆除了北方的鄴城和南方的建康
為此,隋文帝一方面在長安舊城旁邊修建新城大興。另一方面則在鎮壓尉遲迥和滅陳後,暴力強拆了鄴城與建康兩座帝都。後者再度復興已是南唐,而前者則徹底消失在了歷史深處。僥倖逃生的晉陽,在隋唐五代迎來了黃金期,直到被宋太宗所毀滅。
措施二是改組中央機構,提高行政效率。魏晉南北朝時期,三省六部制已逐漸成形。但北周卻施行以大冢宰為首腦,令人頗覺莫名其妙的「六官制」。隋文帝正式將三省六部製作為中央政府的組織形式,同時還對官員進行嚴格考核。這一舉措之目的雖是加強皇權,但在客觀上也整頓並完善了混亂已久的政體。
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圖
措施三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南北朝施行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制度,各級行政區劃的數量,隨時間推移而日益繁多,漸有疊床架屋之感。對此,楊堅不僅撤銷郡級、以州統縣,還對州縣進行合併,節省了不少財政開支。同時也將漢代以來地方長官自行任命下屬的權力,收歸吏部,沉重打擊了地方行政的自主性。
措施四是強化對百姓的控制。北朝政權雖已承認人身依附關係,卻依然試圖限制其發展。為了同地主爭奪戶口,魏孝文帝創立了均田制。即政府通過分配無主荒地來吸引依附民,使其成為直接向朝廷交稅服役的小農。楊堅沿用此制,還減輕了百姓的納稅額與服役期。可由於土地有限,隋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向百姓充分授田。如在公元589年,隋朝就應向均田戶授田1900餘萬頃、近20億畝!這一天文數字,充分證明了均田制的虛偽及其終將失敗的命運。
均田制是官府抑制人身依附關係的失敗嘗試
此外,楊堅還通過完善戶籍制度、嚴查黑戶等手段來增加編戶齊民的數量。經過20年不懈努力,隋政府控制的人口總額,竟從三千多萬躍進到4600餘萬,增長近一半!
措施五是集中兵權。隋朝施行的府兵制,在西魏時本是兵農分離、充滿部落武裝色彩的特殊軍制。統兵大將類同酋長,戰士戶籍不隸州縣。普通士兵不從事生產也不納稅,長年累月地追隨主將征戰四方。可在隋文帝治下,府兵制卻與均田制結合起來,軍人戶籍一律歸地方政府管轄。全員將士都成了地道的武裝農民,且關中的府兵數量還遠高於其他地區。
隋文帝將府兵從低階武士變為了武裝農民
措施六是在用人上打擊世家大族。靠關隴集團擁戴才改朝換代的楊堅深知,最難駕馭的勢力正是豪門貴戚。故稱帝不久便廢除九品中正制,嘗試用別的手段選拔人才。這一制度探索的最終成果,便是創立了將取士大權收歸天子的科舉制。除此之外,隋文帝還發動大清洗,令元諧、梁士彥、劉昉等諸多出身勛貴的開國功臣不得善終。
一整套紛繁複雜的組合拳打下來,隋文帝不僅重塑君威,還使朝廷積攢了雄厚的物資財富。其個人的野心與戾氣也隨之滋長。在滅陳前後的開皇初年,楊堅尚能寬政慎刑、保境安民。可到了統治後期,他不僅隨意杖殺大臣,還興兵數十萬征討高句麗。而在波雲詭譎中繼位的楊廣,則比其父走得更遠。
隋朝的長安復原圖 這樣的大工程需要巨量的資金支持
自取滅亡的楊廣
急功近利的楊廣 可能被大臣們認為是一個「精吳」
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憑藉先皇留下的資本,對內加緊獨裁,對外全面擴張。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罄竹難書的「豐功偉績」。
在內政方面,除沿襲乃父之道外,隋煬帝最大的創舉便是營建洛陽、開通運河、巡遊江都。唐人將此舉視作楊廣驕奢淫逸的罪證,實在是低估了他。煬帝的真實用意,是擺脫依舊聚集著大批關隴權貴的長安,建立只屬於自己的權力中心。並通過向朝中輸送新鮮血液,來打壓老臣。
楊廣的好大喜功被後世人用來論證他的驕奢淫逸
為此,楊廣不惜摒棄北人自居正統而視南方為「島夷」的一貫立場。當他下令編纂《區宇圖志》後,卻發現臣子在書中稱江東為「東夷」。便怒斥臣下幼稚無知,挺身而出為江南文化正名,宣布「大吳之國」是文教昌盛之地,「華夏衣纓,盡過江表」。如此言論,足以令出身北方的老臣們目瞪口呆,驚呼新君居然是個「精吳」。
平心而論,作為大一統帝國的主人,楊廣能丟棄狹隘的「關中本位」思維,本是一件好事。可他粗糙急躁的操作,卻令仍在朝中佔據核心位置的關隴權貴開始警覺。而在內政尚未完全擺平的情況下,楊廣又貿然對四鄰全面開戰。
被日本稱為「日沒處天子」後的楊廣暴怒不已
不論是傳統勁敵突厥,還是佔據青海的吐谷渾,亦或是地處熱帶的林邑與孤懸海外的流求,皆被隋煬帝過了遍刀。但收穫卻甚是寥寥,四夷也並未屈服隋朝兵威。如不買賬的日本,就堅持同隋朝進行對等外交,並在國書中以「日出處天子」身份問候身為「日沒處天子」的煬帝。氣得他跳腳大罵蠻夷無禮。而雄踞東北亞的高句麗,則埋葬了楊廣的帝國野心。
佔有遼東的高句麗,在隋煬帝眼中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若他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幹掉這個小強也並非難事。可楊廣偏偏要以掃地為兵、狂堆人海的愚蠢方略破敵。結果不僅在前線製造了無數後勤災難,還在後方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將一手好牌竟被全部敗光。失望至極的關隴集團,只得拋棄楊隋、迎立新主。
同高句麗的戰爭 只是壓垮隋朝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皇帝擴張皇權、稱霸世界的帝國美夢,就此破滅。而為之買單的則是成千上萬無辜的人民。煬帝暴政使中國人口分布出現重大變化,隋初北方人口居天下三分之二,而唐初南方人口卻多於北方。
※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段子對美好節日的逆襲
※末世狂歡:蘇軍「西方」81軍演的簡單回顧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