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弄髒了這座最美6000米山峰?
這些年,我們親手送走了多少美景?
牛背山、青海湖鳥島、沙島、年保玉則、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崗什卡雪峰、普若崗日……
如今,這串長長的名單上,可能還要加上一個名字——雀兒山。
近日兩段視頻在戶外圈流傳,視頻中營地旁的草地上垃圾成片,冰川間各色塑料袋散落水面。這些令人痛心的畫面來自雀兒山。當視頻引起眾人關注時,視頻發出者巴玲(化名)卻越發憂心。
多年來,村民們一直都愛惜這片山林,兩段10秒鐘的視頻,可能難以代表雀兒山的全部。但是,如果它因此向外界關上大門,與之關聯的所有人將何去何從?
雀兒山。圖片來源:川藏隊
在我的心中,雀兒山是很完美、很乾凈的。
在收到當地老鄉拍來的視頻時,巴玲有些不敢相信。她在景區工作7年,最高只去過C1營地。她沒想到更高海拔的地方會有垃圾,
我說不可能吧,他們說,事實上是的。
7月29日,雀兒山當地老鄉接到求救,一名登山者在高C2營地嚴重高反,已經喪失自理能力。來不及多做準備,6名老鄉當即出發,前往高C2營地救人。
值得慶幸是,在老鄉和其他隊伍的幫助下,這名病患被及時轉移下山並送往醫院。而令人痛心的是,老鄉們不顧安危前去救援時,卻意外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攀登雀兒山。圖/陳春石
兩段瘋傳的視頻——參與救援的老鄉平時主要是幫助登山者將裝備物資送到大本營和C1營地。第一次來到C1以上地帶,他們發現冰川間一處水面漂著五顏六色的垃圾,就隨手拍下了視頻。
看到視頻時,巴玲很驚訝,沒有多想,就將視頻轉發到了朋友圈。
我就覺得有點生氣,想說說他們,提醒一下在登山的隊員,還有後面會來的人。
白色冰川之上,食品包裝袋、易拉罐漂在冰湖間,格外觸目驚心。
垃圾在哪裡?——網上流傳的視頻有兩段:
- 一段是冰川水面上漂浮的各色食品包裝;
- 另一段拍攝於營地一旁,成片的白色垃圾平鋪在草地上。
冰川上的視頻是老鄉在救援時拍攝的,地點位於C1和C2營地之間,由於今年山上隊伍比較多,目前還沒找到責任人。據登山人士分析,這些垃圾就是人為丟棄,
那裡是從C2往下走100米吧,那個地方沒法紮營地,應該是有人路過時背不動,就直接扔下了。一開始是放在塑料袋裡的,但是後來烏鴉飛過,就把它們都翻得亂七八糟。
另一段營地旁的視頻拍攝於8月3號,位於大本營附近。經多方詢問後得知,成片的垃圾並非有人故意丟棄,而是一支登山隊在晾曬垃圾。
這支隊伍是第一次有規模地攀登雀兒山,其負責人介紹:
帶的東西比較多,而且很多東西包裝都是新的,尤其是外包裝的紙板。上個月雀兒山一直下雨,景區的馬託運一個包是不能超過20公斤的。所以我們初衷是想先曬一下,能節約就節約。
當時有村民剛好將隊伍的物資背運下山,看到這一幕就拍下了視頻。之後這支登山隊就已經把所有垃圾收拾乾淨。但是隨著視頻流傳,「曬垃圾」變成了「丟垃圾」。這位負責人隨後主動向景區進行了解釋,同時也覺得當時「的確沒考慮好欠妥當」。
雀兒山大本營。圖片來源:川藏隊
除了視頻拍攝到的情況,山友@城市野人·龍哥在高C2營地也發現了垃圾。攀登雀兒山需要經過C1、C2、C3三個營地,有的隊伍會在C1和C2之間建立高C2營地,以便節省一天的時間沖頂。
@城市野人·龍哥於7月29日登頂雀兒山,他在高C2營地看到了其他隊伍丟棄的防潮墊、氣罐、食品包裝等垃圾。
登頂雀兒山。圖/城市野人·龍哥
之後有登山隊前往高C2營地清理垃圾,發現了一面隊旗。經核實,這面隊旗並不屬於在高C2被救援的隊伍,而是屬於一支自主攀登隊,該隊的領隊稱:
隊旗確實是我的,本來收拾好了的,收拾營地下撤時候不知怎麼就落下了。
隊伍的其他垃圾當時已經由每位隊員分擔,背到大本營,之後由馬匹馱運下山。對於遺留隊旗這件事,他表示:
環保非常重要,這次犯錯了,好好檢討自己,以後堅決不留下垃圾。
隊伍清理高C2營地時,發現一面隊旗。圖片來源:阿卡姆登山探險
此外,山友@艾艾艾小艾在7月29日到達大本營,於8月4日登頂。她到達高C2時,情況和@城市野人·龍哥所見有所不同:
高C2上邊沒有看到,但我在高C2的雪下其實有看到一些垃圾,但不是很多。
最讓@艾艾艾小艾觸動的畫面,其實發生在C1。C1搭在約30米高的懸崖上邊,下邊就是冰川的尾部,所以營地的一面牆和冰川之間有很大的裂縫,在裂縫中有很多垃圾。她回憶道:
那可能不是幾支隊伍就能造成的。垃圾真的非常多,很觸目驚心,整個冰裂縫都塞滿了,應該是長年累月堆積造成的。
攀爬雪坡。圖片來源:@艾艾艾小艾
最美的6000米山峰
雀兒山的攀登歷史可追溯到1988年,由中國地質大學和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完成首登,歷時3個月。
30年間,隨著登山者的造訪,雀兒山發生了諸多變化。
一座真正的雪山——雀兒山藏名「措拉」,意為大鳥羽翼。主峰海拔6168米,位於德格縣境內,是極少數以鳥來命名的雪山。它山勢挺拔,傲立於數十座50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之說。
2003年,馬一樺、曾山、蘇拉王平等登頂雀兒山,他們是該峰有記錄的第四支登頂隊伍。
在雀兒山,24歲的蘇拉王平第一次看到冰川。當時需要攀冰30米左右,才能到達C1附近的冰川。從C1到C2他們用了兩天時間,因為那時候冰川很大,隊伍一直在冰塔林裡面轉來轉去。
C1營地。圖/城市野人·龍哥
然而,這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退化嚴重,「現在C1的冰川不需要往上攀,而是要往下走了」。2003年之後,蘇拉王平一直在攀登雪山,雀兒山在他心中一直是特別的。
這15年來,我覺得6000米山峰當中,雀兒山是最漂亮的。它是一座真正的雪山,攀登雪山會遇到的地形它都有。
雪山愛好者的寵兒——從大本營出發,登山者將要遇到碎石坡、岩石、冰坡、雪坡、冰裂縫,一路需要運用到一系列的登山技術。
馬一樺、曾山、蘇拉王平等人登頂後,在雀兒山開闢出一條適合商業攀登的路線。雀兒山由公認有難度的進階級技術山峰,漸漸一改「高冷」,成為6000米技術型山峰的首選。
經過多年沉澱,攀登雀兒山目前主要有兩種組織方式:
第一種是自主攀登,即兩位或多位攀登者搭檔,在不藉助高山協作的情況下完成登頂;
第二種是商業攀登,即參加盈利性的登山公司團隊,在登山過程中由登山協作給予登山者任何形式的必要幫助。(信息來源:《雀兒山,海拔6000米級的登山訓練營》刊於《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第12期)
跨越冰川。圖/城市野人·龍哥
據民間登山俱樂部粗略統計,近幾年每年攀登雀兒山的總人數約三四百人。(信息來源:《雀兒山,海拔6000米級的登山訓練營》刊於《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第12期)
雀兒山成了雪山愛好者的寵兒,登山者張偉寫道:
雀兒山具有複雜的山體,尤其是多樣的冰川構造,為全程攀登增加了許多難度,但長久的攀登史已經收集了詳盡的山峰信息,登山者能夠在攀登時避開較為危險的區域。(信息來源:《雀兒山,海拔6000米級的登山訓練營》刊於《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第12期)
攀爬雪壁。圖片來源:城市野人·龍哥
重要的水源地——在討論雀兒山受到登山者青睞的同時,雀兒山冰川的重要性也不應被忽略。雀兒山冰川位於中國海洋性冰川分布區的北界邊緣,在2010年的一次考察中,冰川學家蒲健辰發現,與1980年代的數據相對照,雀兒山冰川的末端在垂直高差上退縮了大約200米。
雀兒山冰川融水形成了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冰川湖——新路海。新路海是雅礱江的重要水源之一,而雅礱江又是長江的支流。
2017年12月有研究結果稱,冰川融化會釋放出多年前凍結於其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食用冰川融水中的魚會讓人體大量攝入這類污染物,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信息來源:《冰川融化會釋放多年前凍結的污染物,吃融水中的魚有致癌風險》刊於網易號「騰庫科技」)
雀兒山下。圖片來源:川藏隊
登山者產生的垃圾如果沒有及時帶走,就可能留在冰川之中,進而對下游水源造成污染,影響一代代人的生命健康。
懸頂之劍
當網友們為雀兒山扼腕嘆息時,在雪山腳下,還有一個人更為痛心疾首。
40年的守護——多呷喇嘛被人們稱為「赤腳大仙」,因習慣光腳行走而得名。他原本是文革期間進山避亂的藏民,因鍾情於雀兒山的山林鳥獸,在山腳下一住就是40年。
他是雀兒山的守護者,一直極力勸告當地人不要打獵、砍樹、挖葯,保護好賴以生存的家園。他也一直熱心幫助登山者,經常幫忙將登山裝備背到C1。
多呷喇嘛。圖片來源:川藏隊
得知視頻在瘋傳,73歲的多呷喇嘛擔心會對雀兒山造成不好的影響。多年來,他和當地老鄉一直在保護這片山林,見到垃圾都會及時清理。村民們的收入大多依賴登山活動,但是視頻發出後,萬一外界對這裡產生誤解,他們的生活要何以為繼?
一時之間,在雀兒山上空,彷彿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沒有人知道它何時斬落。
豈止是雀兒山——因不堪人類帶來的重負,絕美之境選擇封閉休養的案例並不鮮見。在《無痕山林》手冊中,有一句話是「寵溺致死」,
說的是當人們一窩蜂地湧入自然,結果導致嚴重的環境衝擊,熱愛自然的行為足以葬送自然。(信息來源:《無痕山林》,傑弗里·馬里恩/著,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譯)
《無痕山林》手冊。圖片來源:douban.com
縱觀國內外,「寵溺致死」的例子層出不窮。
1960年到1970年,美國國家公園的訪問次數增加了一倍多,從7200萬人增加到1億7000萬人,大量增長的遊客,帶來的是垃圾劇增,土壤植被遭到破壞。為應對環境惡化,管理者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管理和教育準則,尤以荒野地區執行最為嚴格。
在珠峰大本營,印著各國文字的瓶瓶罐罐散布在冰雪間,在更高海拔的地帶,廢棄的帳篷、氧氣罐、登山繩等更是難以估算。2018年3月,珠峰南坡開展大掃除項目,僅第一天就清理出1200公斤垃圾,預計總共將空運100噸垃圾下山。
珠峰上的垃圾。圖片來源:紀錄片《珠峰清道夫》
牛背山被譽為「中國最大的觀景平台」,山頂可觀覽貢嘎、四姑娘山、峨眉山、二郎山等眾多名山峻岭,更有雲海翻湧,號稱「牛背歸來不看雲」。然而,聲名鵲起之時,污染也隨之而來。2015年7月,牛背山開始進行封山。
牛背山雲海。圖片來源:牛背山景區官網
今年4月,被稱為「天神後花園」的年保玉則宣布停止接待遊客,重開時間待定。
年保玉則景區內,進行垃圾清運工作。圖片來源:依加
當一處處美景向外界關閉大門時,其他人間仙境是否也在進入倒計時?
負責任地攀登
當巨劍斬落,雀兒山真的與世隔絕時,再說後悔恐怕早已來不及。屆時再來討論何人該負起責任,難免也會陷入羅生門。
是攀登水平不足,最後舍垃圾而保命?是無組織無紀律,縱容陋習?還是營地越大垃圾越多?抑或有些人原本就不應該來到雀兒山?
登山隊伍越多,不可控的因素也隨之增加。然而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當眾人看到冰川之上的垃圾,能想到的只是登山群體。
行走在冰川之上。圖/城市野人·龍哥
登山第一課——阿左曾以阿式攀登的方式登頂幺妹峰,他在領攀登山學校擔任教練時,八天的登山課程中,第一堂課要教的就是LNT原則(Leave No Trace,即無痕山林)。
LNT原則是在所有登山技術之前需要教給人的。因為去到一個環境,你不是馬上就要運用到你的技術,而是你馬上要負擔起對這個環境的責任。
在阿左看來,無論是能帶人的嚮導,還是剛剛開始攀登的人,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原則。
攀登途中。圖片來源:川藏隊
@艾艾艾小艾參加的是阿卡姆探險的攀登,她是自己將垃圾帶下山的。因為雀兒山只是6000米級山峰,每個營地距離較短,吃路餐的次數少,垃圾並不重,在她看來自己帶下山也不難。
我們的夏爾巴嚮導會去撿別的隊伍留下的垃圾,然後和我溝通,不要將這些丟在山上。有一個細節我記得非常清楚,有一名隊員在C1抽煙,隨手將煙頭丟在地上。夏爾巴嚮導看到後,就很嚴厲地對他說,你不能這樣。
@艾艾艾小艾和嚮導。圖片來源:@艾艾艾小艾
蘇拉王平介紹,川藏隊一直有一個口號——「帶下山的垃圾,一定要比帶上山的多」,每個隊伍進大本營,這是開會要講的第一件事。
一般正常情況下,商業隊都是有紀律的,嚮導要負責,必須將垃圾帶下來。這些年登山的人群多了,有組織沒組織的都有,有的是沒有環保意識,有的是三兩個人在山上自身都難保了,哪裡還顧得上垃圾。
雀兒山C3營地。圖/城市野人·龍哥
一位小型隊伍的領隊也透露,她會提醒隊員,在路餐時將垃圾裝到自己的包里,到了營地再統一放到口袋,最後由嚮導背下來。
像上次攀登那瑪峰,我一個人背了兩個人的裝備,還帶了一袋垃圾下來。我們都是敬畏雪山的人,攀登已經是一種冒犯,更不能把垃圾留在上面。組織方要盡到提醒的義務,營地產生的垃圾應該清理乾淨帶出來,不分商業還是自主。我一個女子,都能做到,其它攀登者為什麼就不能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帶出來?
一名戶外領隊背下來的垃圾。
做好準備再出發——如果人們不能擔負起對環境的責任,那麼所謂熱愛自然,最終可能會葬送自然。
高海拔地區,尤其是冰川地帶,降解能力比平原更低。
很多景區現在會修建垃圾池,阿左認為這只是被動保護,來到景區的人首先就應該在源頭做好,很多垃圾原本就不應該出現在山區。
村民在清理垃圾。圖片來源:巴玲
為什麼山上會產生那麼多垃圾,是因為很多人,特別是個別攀登者,在山下就沒有做好計劃和準備。
在阿左看來,一些瓶瓶罐罐原本就不應該出現在山上。現在很多食物都屬於過度包裝,比如餅乾會有兩層包裝。
他建議大家在成都這樣可以進行垃圾回收的地方,首先就把多餘的外包裝去掉。比如帶5包速食麵,可以將所有包裝都去掉,只帶一個塑封口袋,這樣上山時就已經少了5個速食麵袋。
走過冰川。圖/城市野人·龍哥
現在提倡輕量化,垃圾也是輕量化的一部分。阿左說:
有些人為了保命而丟垃圾,這是錯的。它不是錯在山上發生的事,而是錯在你,你不應該去那裡。原因是你沒有做好自我評估。你沒有評估到山上可能發生的任何情況,甚至你沒有評估到你還要把垃圾帶下山。
雀兒山只是我國龐大山峰資源的一小部分,在登山活動發展之際,目前高海拔徒步路線也越來越多。
當巨大的人流湧向雪山、高原、冰川,如何降低自己對環境的影響,是每一個走向戶外的人都應首先考慮的問題。
雪山之上。圖/城市野人·龍哥
發現垃圾後,川藏隊、徐老幺山峰戶外、阿卡姆登山探險等四支隊伍分批次對山上垃圾進行了全面清理,前前後後大約帶下來100公斤。
雖然沒辦法到達高海拔地區,管理人員也在一如既往地每天清掃景區。
清理冰川上的垃圾。圖片來源:川藏隊
在雀兒山,有人犯下無法原諒的錯誤,也有像多呷喇嘛、赤乃曲批等更多平凡人在默默守護。兩段10秒鐘的視頻,記錄的是個別人的陋習,懸系的是卻是山下三個村莊所有村民的生計。
當問題出現時,無論是當地老鄉,還是前來攀登的隊伍,都在盡自己所能還雪山一片乾淨。對於嚮往雀兒山的人,巴玲想說:
希望每一位攀登者帶著好心情來,也能做到問心無愧地離開,而不是留下你的印記。我們歡迎每一位遊客和攀登者,但是大家都不想看到雪山上那些突兀的垃圾,如果可以,我懇求大家能夠多多擔起一些責任。
註:感謝戶外探險會員@城市野人?龍哥和戶外愛好者@艾艾艾小艾、@大雪對本文寫作的支持。
※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徒步實測,諾詩蘭杜尼GORE-TEX衝鋒衣伴我行!
※像C羅一樣健身!腿部轟炸肌了解一下~
TAG:野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