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合力「拒日設領」
原標題:官民合力「拒日設領」
本報記者 畢瑋琳 王春寶 張俊增
1927年,在臨江爆發了一場官民共同抗拒日本在臨江設立領事分館的鬥爭,其影響波及全國,在東北人民反對侵略、捍衛主權史話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顯示出了臨江人民強烈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在這秋高氣爽的好季節,我們走訪了白山市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主任董新春、臨江市史志辦滕兆仁二位專家。他們翻開《臨江文史資料》等書籍,把記者帶回了距今90年的歷史長河。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當時的臨江縣作為東北的門戶和邊陲重鎮,與朝鮮中江郡隔江相望,是鴨綠江沿岸最大的城市,也是長白山腹地交通要道,且礦產豐富,商業繁榮,金融發達,水路交通便捷,成了當時日本侵略者眼中的一塊肥肉。
早在1905年,日本政府就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東三省事宜正約」和「附約」,規定:「在長白、臨江、通化、八道江、十三道溝等五處設立分局。」1912年,日俄第三次簽訂《日俄密約》後,便在鴨綠江右岸設立丹東、通化領事館。其間,日本政府外務省多次和中國奉天省交涉,張作霖只表示願意聯合鎮壓越境從事抗日活動的朝鮮人。
1927年3月7日,日本駐北京公使芳澤以「鴨綠江沿岸貿易量不斷擴大」「安東領事館管轄範圍過大」為由,向北京政府提出設立臨江領事分館的要求,曾得到北京外交部次長王蔭泰和奉天總參議長楊宇霆的口頭許諾。
4月20日,臨江對岸中江郡警察署警部李風來持「副領事田中作」的名片來到臨江警甲所,見到所長吳常安說:「田中作現在江南(朝鮮)中江郡,欲來拜訪所長閣下,希望先定日期。」吳常安疑惑地追問:「何處副領事?」答:「安東。」吳說:「准其來訪與否,明日必為通知。」
第二天,吳派毛巡官過江通知日方:「田中作系安東副領事,來臨江有何公幹並未說明,且我方也未接到外交官之公文,自無接見之必要。」
4月23日,臨江縣公署接到兩封電報。一封來自東邊道:「日人田中作赴臨攜帶遊歷護照,須妥為保護,並派人監視其行動,令其早日出境」。另一封來自日本駐安東領事岡田兼一:「敝國政府擬在臨江縣開設安東領事館臨江分館,已派副領事田中作及隨員若干名,前往貴地調查各般事情以資開館。我方駐北京公使芳澤於3月7日,業已函照貴國外交部,已徵得北京及奉天政要人員的同意,現在除了照知東邊道尹外,並乞貴知事照料。」兩封電報內容截然相反。
臨江縣知事張克湘、警甲所長吳常安等意識到,日方已經不顧我方反對要強行在臨江設立領事館。於是立即向上峰東邊道尹署衙報告請示,不能讓日本強行設立領事館的陰謀得逞。當地民眾聞其來意後也群起反對在臨江設立領事館。
4月24日,一個叫大川的日本人,氣勢洶洶地闖入縣公署,聲稱監督若不接見,即要如何如何。而監督張知事仍命董佐治員轉告說:「本監督作事以法律及命令為根據,今無長官命令,又為國法所不許,本人在任一日即負一日之責,斷不容貴員在此無理取鬧,強設領館!」
館員又說:「本人來調查經濟狀況,能否准予接見?」張知事回答說:「你明明來侵我國權,強設領事,現有駐安東貴國領事岡田的電報為證,今以不予接見,又改稱調查經濟,汝此等欺詐行為,已失外交官之資格,更無接見之必要。」館員無言以對只好離去。
4月25日,臨江官立師中召開了師生大會,號召全體師生行動起來,向政府請願,堅決拒日在臨江設領,不獲勝利,決不罷休。師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致主張:衝出校門,廣為宣傳,喚起民眾共同保衛國家主權。決定舉行遊行,向政府請願,向民眾宣傳。
當日下午,臨江師中師生罷課,向政府請願。學生們手持三角小旗,高呼口號,沿街遊行,散發傳單,定點演講,憤怒聲討日本強行設領的侵略行徑,要求政府嚴懲盜賣國土的漢奸和親日分子。
董新春告訴記者,傍晚,縣農會、商會、教育會召集各界名流到師中開會,研究聯名發出通電和成立請願團事宜。臨江縣商會、農會、教育會和八道江商會聯名通電,要求張作霖和奉天省長莫德惠,拒絕日本在臨江設領事分館。
4月27日,臨江各界民眾召開大會,公布了成立請願團的決定,受到與會者的一致擁護。縣知事張克湘、警甲所長吳常安在會上表態,予以支持。同時公推臨江名士,奉天航警處處長、海軍少將李安人(臨江人)為外交全權代表,在省城奉天進行宣傳,以爭取省城的援助。請願團號召全縣民眾團結起來,誓死保衛國家主權,遊行示威隊伍達5000餘人。
官民奮起同仇敵愾
4月28日,張克湘、吳常安在臨江大舞台召開各界首領會議,會上宣讀上峰來電,勸慰大家放心,暫停遊行等候交涉。請願團提出了「十項要求」,請知事、所長轉請上峰,並明確答覆。全縣民眾一次捐款3萬元大洋,支持拒日設領的鬥爭。張克湘、吳常安等及時向上峰——東邊道和省公署致函,反映臨江人民的鬥爭情緒。
4月29日,奉天省交涉署長(外事辦主任)高清和向省長莫德惠呈送了一份「拒絕在臨江設領的報告」,指出:「(1)分館是為了要管理居住在東邊道的朝鮮人,如果許可設立,交涉事件就會不斷產生,後患無窮;(2)如果此時承認臨江分館,日本方面就會借口認定中國東北地區的開放,進一步要求在各地設立分館,擴大對東北領土的侵蝕。」
5月2日,奉天省公署根據張作霖的指令下達了一道訓令:「查日側擬設臨江領事分館,有違條約,無論如何,斷不準行,應特派員嚴重交涉,據理力爭,勿稍讓步。」
5月29日10時許,田中作率領16名日本人,著便裝,秘密過江,準備設領。不料被我群眾發現,火速報告警所。田中作見狀,便兵分兩路。一路「大搖大擺」直奔縣公署,一路由他帶領4人從小路竄到西後台王作昆的房宅處,準備將此房宅拍照以作領事分館成立之憑證。正當他們在房上掛旗攝影時,適逢一區區官(區長)張景玉趕到,將其制止,拍攝未遂。而消息卻不脛而走,頃刻間,民眾聚集數千人,大家對田中作等蠻橫而狡詐之行為極為痛恨,撕掉日本旗子、砸碎領事分館的牌子。次日,學生和民眾將其殘餘房屋全部拆除,鏟為平地,並要求政府通緝奸民王作昆。
5月30日,田中作派代表來談判交涉「五·二九」事件,並交出田中作致臨江縣公署的信件,內附契約二份,上面寫著:「王作昆將地22畝,房3間,永租於日人關谷俊介名下為業。」並以此為由對民眾拆房大加指責,再次提出設領要求。
縣公署當即駁回:「按國際法,商埠之地允許租借,而臨江並非商埠,日本人焉有永租權?且租地也必須經過租地手續,待官府許可備案方為有效……」來人無言以對。
6月11日,日本大使芳澤致電奉天省長,聲稱設領之事「斷無中途作罷之理」,揚言要派軍隊保護。張作霖不得已以安國軍總司令的名義電令奉天省長莫德惠「既有強佔民房等情,應即調查證據,督飭交涉員據約力爭,並派員駐在臨江監視日方行動。」
6月21日,東邊道公署委派調查員翟秉鈞前往臨江,嚴密監視,將日方一切行動隨時上報。田中作請示動用軍隊入侵臨江,日本政府沒有同意,而是一方面發出再與東北方面談判的指示;另一方面命令中江郡軍隊警察開始定期演習,給臨江官民以威脅。
7月上旬,日方調沿江守備隊、憲兵隊和警察數百名,在臨江對岸構築戰壕,舉搶架炮,形同作戰。
7月26日,田中作揚言:「如貴方人民不允安設領事館,勢不能不採取武裝設備,非設不可。」並攜帶山炮兩尊,機關槍9挺,調集軍隊500餘人,準備武裝赴任。
面對日方的武裝挑釁,臨江民眾毫無懼色,農、工、學、兵願為先驅;愛國紳商,捐款紓難,做好迎敵準備。張作霖指令:「諭國務院及外交部嚴重交涉,並令省屬一體抗議。」
請願團為了迷惑敵人,用木頭做了幾尊假炮,炮筒露在外面,炮身紅布包著,炮尾掛著一個大圓鏡子,裝在花軲轆大車上,在黎明前分別秘密運到卧虎山和帽兒山前等地。在對岸進行軍事演習時,我方也在炮位附近,用辦紅白喜事的鐵墩子炮,裝上藥點放,相隔幾秒後,再在別處也點放,真有這邊放炮,那邊落地爆炸之勢,讓對岸日軍難辨真假。雙方對峙一直持續到8月初。
7月29日,《滿洲每日新聞》報道說:「臨江街內各處築起炮台。」
8月1日,李風來和日本小橋憲兵隊長來到臨江,面會東邊道特派交涉員翟秉鈞,商請談判事宜。翟與袁葆真、吳常安研究,定於8月4日在臨江警察三分所會談交涉。
各地聲援終獲全勝
8月4日,田中作從朝鮮過江來中國與臨江縣知事洽談,對岸有日本伏兵,臨江縣知事袁葆真也在會談地點四面設伏。田中作請袁葆真知事勸民眾停止集會遊行,雙方靜候上峰解決。袁葆真提出以對岸日軍撤退為條件,中方群眾才能停止集會遊行,最終迫使日方撤掉對岸的軍隊。
之後,在臨江警察三分所雙方舉行了會談。田中作搶先說:「臨江近日來商業日繁,韓僑益多,敝國政府因此擬設領事分館,以資互謀兩國間將來之利益及商業之發達,不料民眾阻撓,實出人意料之外。」
袁知事回敬說:「臨江素無僑商,亦無僑民,本無設領之必要,況未奉有長官命令,敝人尤無擅許之權。」田中作只好說:「此事在臨江發生諸多障礙,此後雙方各聽上峰交涉解決,在明令未到時,敝人決不在臨江解決。」「惟民眾將本館之房屋強行拆毀,如此挑釁之舉嚴重損毀日本帝國體統。」
袁知事正色說:「按國際約法或現行章程,買賣不動產均有相當手續,須於事先說明,地方官廳立案許可後,方可有效。王作昆被日人渡邊利誘及受關谷俊介之脅迫,在其他地方私捏假契,敝方認為絕對無效。此事與貴國政府無關,尤其與設立領事館更無任何關係。」田中作無言以對,在談判桌上又告失敗。
9月4日,奉天省商工後援會等團體召開了市民大會,城內外商號店鋪都掛起五色方旗,男女老少走出家門,在商總會門前集合。會場正門大書「眾志成城」,兩側懸掛標語。參加者達6萬人以上,每人手持小旗,上寫「打倒田中內閣!取消二十一條!抗議日本在臨江設領」等。
在9月份的幾天里,奉天省外交後援會分別發出了《致日本新聞界書》《致田中內閣書》和《奉天全省商工拒日臨江設領外交後援會三次宣言書》。宣言書寫道:「日本滿蒙政策蓄心已久,蓋此次臨江設領問題非關於臨江一縣,實有關於中華全國,且非關於中國,實有關於東亞及世界也。」
至9月初,奉天全省59個縣先後成立後援會,誓作臨江人民堅強後盾。商民紛紛響應奉天總商會號召,開展抵制日貨運動,聲援臨江人民愛國行動,鬥爭迅速波及東北乃至全國。
9月12日,清華、燕京、復旦等大學生奮起聲援,支持臨江人民的愛國行動,並向中央國民政府請願,強烈要求當局向日本政府嚴正交涉臨江設領事件。各地聲援電、聲援信接連而至,臨江官民深受鼓舞。各地報紙紛紛刊載文章,譴責、揭露日本在臨江強行設領的侵略行徑。
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先後召開市民大會,一致聲援臨江人民拒日設領,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滕兆仁告訴記者,日本方面對臨江設領遭到中國官民的強烈反抗大為惱火,田中內閣發出訓令:「臨江設領問題要與洮南領事館同時取得慣例上的承讓。決定以芳澤為中心,在北京進行談判,力圖設領取得進展。」
為了使談判順利進行,日方先是解除了新聞管制,各報紙開始報導了事件經過情況;其次,撤退了集結在中江郡的警察,命田中作暫不出面。芳澤奔走運作,以圖在談判桌上達到目的。
八九月份,正當東三省人民反日運動形成高潮時,日本國內的報紙連篇累牘地指責張作霖,田中內閣對奉天省官員進一步施加壓力。
9月中旬,張作霖下達了「禁止排日運動」的訓令,聲稱:「據電報奉省商民近有組會遊行之舉,並聞有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日本現在內閣、抵制貨物等標語,如此情形,不僅妨害地方之秩序,且於外交感情易起誤會,為了避免發生前次運動,著即督飭軍警嚴行制止。」此後,又用武力進行威脅。然而,由於臨江官民的強烈抗爭,東三省民眾的一致反對,日本政府在臨江設立領事館的企圖終未實現。9月17日,日本被迫撤兵,聲明不再要求在臨江設領事分館。
1928年3月,田中作受命回國,警察官也於6月回安東。
1929年8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撤銷臨江分館。
臨江拒日設領鬥爭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推遲、延緩了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時間,打擊了奉行投降主義的漢奸親日派。
參考資料:《渾江市志》《臨江文史資料》《近代史研究》
圖片來源:本版圖片由臨江市第一中學提供
專家簡介
董新春:男,1962年生,曾任臨江市委秘書長、市委辦主任,長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等。現任吉林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白山市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主任。《白山年鑒》主編、《白山市志》總撰稿人。2016年2月,成為吉林省地方志專家團成員。
滕兆仁:男,1956年3月生,漢族,1975年8月參加工作,中等師範專業。1999年10月至2016年8月任臨江市史志辦公室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2016年3月退休回聘於臨江市史志辦工作。連續兩年被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評為地方志工作信息報送先進個人,他所撰寫的論文多次獲獎。
TAG:吉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