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省古代幾乎不出名人,近代卻人才輩出,而且有血性,連鬼子都怕
原標題:此省古代幾乎不出名人,近代卻人才輩出,而且有血性,連鬼子都怕
湖南是我國歷史上比較獨特的一個省份。盤點這個省的歷史文化名人,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地處內陸的湖南在時間久遠的古代並沒有產生多少知名度高的名人,即便有蔡倫、周敦頤、王船山等,但卻屈指可數;相反,在近代卻呈現井噴爆發之式,曾國藩、左宗棠、楊度、魏源等歷史名流大量出現,紛紛登上歷史舞台。
關於這一點,《中國歷代名人辭典》曾有一個統計:在已經收錄的3700多位名人中,湖南籍的在鴉片戰爭以前僅有23人,佔總數3005人的0.77%;而鴉片戰爭之後,湖南有85人,佔總數750人的11.33%。
湖南地處內陸,開發發展較晚,在唐代才得以形成湖南之名;直至清初,才得以建省。就政治而言,湖南不及中原、關中等地重要;就經濟而言,遠比不上江浙;就文化而言,又比不了周邊的江西,湖南在古代少有名人出現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為何到了近代,湖南一下子就扭轉了這種「頹勢」,並迅速崛起呢?
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移民革新
歷史上湖南有兩次大的移民浪潮,分別發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其中,明清鼎革之際,血與火的戰爭不斷,湖南原有人口損失近三分之二。為填補空缺,朝廷從福建、廣東、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移民。據統計,到清乾隆嘉慶年間,湖南全省外來移民占人口總數的90%以上。這些移民的到來,給湖南帶來了深刻影響。其一,移民吃苦耐勞,富有開拓進取精神,而且文化層次較高,從整體上拉升了湖南的人口素質;其二,移民後來與當地苗瑤等少數民族通婚,又吸收了堅毅強悍的習性,逐步形成了湖南人樸實勤奮,血性勇悍、霸蠻任性的特點。所謂「無湘不成軍」、日軍(鬼子)最怕湖南人等說法很能說明問題。
二是文化熏陶
根植於湖南的瀟湘文化,在近代幾個人才群體的帶動下逐漸發展成為「經世致用」的精神。經世致用說的通俗點,就是樹立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研究有關國計民生、日用人倫的實際學問。從這個角度上講,湖南的人才自入世起其起點是比較高的。在湖南,受此文化影響的有王夫之、賀長齡、曾國藩、左宗棠等,這些人不僅有經世之才,還創立了經世之業。
三是重教向學
在近現代,湖南的教育一直走在前列,向學之氣蔚然成風。這其中,嶽麓書院成為人才中興的源頭活水。在向西方學習中,湖南教育也不拉下風。時務學堂、新式學堂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變法和革命人才。
四是鄉黨情誼
從湖南走出的政治精英們,首先會形成一個較為集中的人才圈;其次在圈內會相互幫帶、舉薦湘籍人才,如此循環,也造就了湖南人才的群體性特徵。
?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還和近代的社會環境有關。近代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多苦多難,這恰恰是英雄人物誕生的土壤環境,也給優秀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個時期,莫說湖南,就是其他省份,人才也是不少的,而湖南人卻能脫穎而出,又受到了以上因素的影響。
※湯和出門寫了個「秋」字,未曾想,此字卻讓其躲過了朱元璋的毒手
※面對十幾倍於己的日寇,李德生如何破襲「鐵壁合圍」
TAG:飄逸的紅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