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人口經濟都不如漢朝,為何漢朝卻用了百年都沒能將其滅掉
原標題:這個國家人口經濟都不如漢朝,為何漢朝卻用了百年都沒能將其滅掉
漢朝在中國的歷史中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朝代了,不管是從面積、人口還是經濟來看,漢朝的實力都是很強的,不過即便是這樣,漢朝也有一個持續了百年的強敵,始終與漢朝對峙,漢朝用了上百年都未能消滅這個勁敵,這個勁敵就是當時的匈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漢朝是多麼的強大,匈奴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比不過漢朝,為什麼卻能一直處於不敗之地呢?漢朝打不贏匈奴其實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今天我們就來細細數一數。
1. 有心理陰影。在漢朝人眼中,匈奴人一直以來都屬於蠻夷之族,不過漢人雖然心中這樣想,面上卻不敢表達出來,因為在劉邦剛剛結束戰爭統一天下的時候,匈奴的首領冒頓就曾經設了圈套,以幾十萬的兵馬把劉邦圍困在了平城。冒頓這一次的計謀顯然讓劉邦丟了命,劉邦辛辛苦苦打下了天下,差點因為那一次大意就要將辛苦得來的一切丟給其他人了!所以後來在劉邦的心中,一直對這件事有陰影,生怕匈奴奪了自己的命,所以在面對匈奴時總是十分謹慎,也導致與匈奴對戰時,劉邦總是放不開手腳,戰略上過於保守,最後也就落了下風。甚至之後呂后主持朝政的時候,匈奴人寫了羞辱呂后的書信,呂后看了也只能忍下來,不敢反抗。
1. 政治結構不穩固。劉邦剛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雖說天下都歸漢朝所有了,諸侯們都臣服於劉邦,但一時半會想要將諸侯們的封地和權力都收回是不可能的,所以表面上漢朝一統天下,但權力相對來說卻還是有一些分散的,所以在面對匈奴時,即便皇帝想要舉全國之力應對也很難,命令下去了,諸侯怎樣去執行卻是難以保證的,不能一致對外,所以漢朝在與匈奴對立時,也沒有什麼優勢。
1. 經濟發展拖後腿。由於之前天下分裂了太久,各地發展都不太一樣,漢朝時雖然統一了,但卻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經歷了太久的戰爭,導致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緩慢,而打仗自然是需要很多錢糧的,後勤的供應跟不上,戰爭拖得時間就更長,戰爭時間長了消耗就更大,後勤供應糧草和軍餉就更加跟不上了,完全是一個死循環,而且短時間內經濟也不可能復甦,所以只能一日拖一日。
1. 戰線太長。大家都知道匈奴人是生長在大草原上的,他們來去如風,漢朝的整個北方防線他們都有可能攻擊,但對於漢朝來說這一點卻很讓人頭疼——摸不準匈奴人從哪裡進攻,就必須分散兵力,將整個防線都布下兵馬防守,可是即便是漢朝這樣的大國,將兵馬這樣分散開,每個關口也沒有多少兵力了!等到匈奴騎兵突然進攻之時再從其他關口調兵,也就錯過好的時機了!
1. 兵種轉換難。由於民族性質,所以匈奴人都是騎兵,速度快衝擊力也強。而漢朝大多數都是步兵,面對騎兵時完全處於弱勢。漢朝想要增加騎兵的數量,只能把步兵轉換成騎兵,但是首先馬匹的數量就不夠,質量也不如匈奴草原上的馬;其次,短時間內想要整合出一支像樣的騎兵軍隊太難了,因為並沒有擅長訓練騎兵的大將,也無大規模騎兵作戰的經驗,騎兵本身也需要跟戰馬磨合,同時戰馬也需要適應,所以漢朝在兵種上就吃了大虧,要麼是以步兵對騎兵,要麼是以不熟練的騎兵對騎兵,怎樣都是弱勢的。
1. 戰略以守為主,所以難以徹底消滅匈奴。匈奴人居無定所,機動性極強,所以即便是漢朝有喘息之機,也難以將其一舉殲滅,並且匈奴人本就兇狠,匈奴人不臣服,漢人也滅不了他們,最終也就放棄了,因為每每耗費很多去攻打匈奴,即便是匈奴的平民和老弱婦孺卻都跑的飛快,最後都難以完全收服,只是在匈奴人進攻之時才與他們對戰。這樣以守為主的戰略,註定了漢朝不能徹底消滅匈奴。
漢朝與匈奴前後打了將近百年的仗,卻都沒有打出一個結果,以上的六點便是比較重要的幾點原因,一直以來與匈奴的戰爭也變成了老虎身上的跳蚤,導致漢朝也無法全心的發展,始終要分心在防範匈奴上,匈奴雖然國力不如漢朝,卻能一直生生不息,也是十分厲害的。今天讀了這些,大家認為是否正確呢?
※活了八十一歲的宋高宗,五十六歲就退位,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世民死前將武則天叫到身邊,武則天說了這麼一句話,逃過了一劫
TAG:二更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