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莽死後二百多年,武庫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他頭顱的下落

王莽死後二百多年,武庫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他頭顱的下落

王莽死後二百多年,武庫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他頭顱的下落

王莽死後二百多年,武庫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他頭顱的下落

公元8年,王莽以新代漢,坐上了龍椅。這一年,他五十三歲。十五年後,也就是公元23年,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據《漢書·王莽傳》記載,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三日,綠林軍衝進長安,「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綬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公賓就持莽首詣王憲。……六日癸丑,……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從文獻記載看,王莽死於商人杜吳之手,頭顱被公賓就割下,屍體被肢解、剁碎。王莽的頭顱幾經輾轉,最後送到了更始帝劉玄手中。更始帝下令,將王莽頭顱懸掛在宛城街市示眾,遭到了百姓們的肆意破壞,估計皮肉、毛髮都沒有了,最後應該只剩下一個骷髏頭。再往後,王莽頭顱沒了下落,不知何蹤。是隨時間化為泥土了,還是被人有意藏匿起來了?兩漢時期的史料中均沒有記載。

不料,時隔二百七十二年,一場火災竟然燒出了王莽頭顱的去向。《晉書·惠帝本紀》載,「(元康)五年……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晉書·張華列傳》載,「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晉書·五行志上》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張華疑有亂,先命固守,然後救火。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萬器械,一時盪盡」。《資治通鑒》載,「(元康五年)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及二百萬人器械」。

幾種史料記載了一件事:晉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武庫發生火災,張華懷疑有人作亂,命人先對武庫進行封鎖,待查明情況後,這才讓人救火,可惜已經太晚了。

武庫,即古代儲藏器物的倉庫。據《漢書·高帝紀下》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設置武庫署、武庫令丞,掌藏兵器,歷代沿襲。因為武庫里不僅僅保存了國家的兵器軍械,而且還保存了自古以來的傳世國寶,算來還兼有國家博物館的性質,所以武庫派有重兵把守。西晉的武庫,為軍事禁地,裡面除存放二百萬件兵器,還存放了大量寶物,在這場莫名其妙的火災中,全部化為灰燼,其中的「累代異寶」除漢高斬蛇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外,其他如王莽頭、孔子屐等異寶也被焚毀。

劉邦斬白蛇起義,創建了兩漢四百年基業和輝煌漢文化,其功績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作為儒家思想創始人,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思想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劉邦和孔子,作為古代殿堂級的人物,他們留下的物品被留存、被珍藏、被當做寶物,這理所當然。然而,王莽頭顱能與劉邦的斬蛇劍、孔子的木鞋一同作為「累代異寶」,可見,王莽的頭顱在東漢、魏晉時期也極具收藏價值。

其實,王莽頭顱之所以被歷代收藏,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自秦朝至新朝,做過皇帝的人不少,但被砍頭的,王莽是第一個,單看這一點就有收藏價值;其二,王莽是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他活著時人望極高,他死後名聲極差,這種前後巨大的反差,似乎也能使王莽頭顱升值;其三,王莽謀朝篡位,是封建制度下典型的亂臣賊子,「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見《漢書·王莽傳》),歷代君主收藏他的頭顱,並用巫法鎮住,一方面告誡朝臣宗親謀逆者的罪惡下場,另一方面也希望朝中太平。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這些奇聞趣事都發生在清正廉明的包拯身上
古琴台:高山流水覓知音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