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分食消費金融蛋糕 風控理念需調整
來源:金融投資報
由消費金融等信託業務帶動,外貿信託、中航信託等公司在2017年迎來快速發展。而在2018年,布局消費金融的信託公司進一步增加。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與魚龍混雜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相比,信託公司在向消費金融領域滲透時牌照優勢明顯。但同時也面臨多項挑戰,需相應調整風控理念。
布局滲透率偏低
今年8月,首家由信託公司主導的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複同意。公開信息顯示,中信信託參與發起設立的中信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為3億元,從股權機構來看,中信集團、中信信託、金蝶國際(港股00268)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5.1% 、 34.9% 、30%,目前該消金公司人員團隊正在組建中,尚處於初步啟動階段。
而加強機構層面合作,正是信託公司向消費金融領域滲透的舉措之一。「過去信託公司通過發行消費金融信託產品與其他機構進行業務層面的合作。」普益標準研究員吳紅麗指出,隨著資管新規的頒布實施以及消費金融行業的持續向好發展,一些信託公司把消費金融領域作為戰略性轉型方向,積極布局。「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增強機構層面合作,建立自己的消費金融核心業務體系,以期搶佔消費金融領域更大的市場份額。」
消費金融可觀且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無疑是吸引信託公司的關鍵因素。儘管受2017年底現金貸新規等政策影響,個人消費金融貸款資產質量惡化,2018年以來增長率沖高回落,但仍然高於25%。根據艾瑞諮詢預測,消費市場如保持10%的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規模即可達到72萬億,同時消費金融市場規模預計可超過12萬億元。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2017年末,消費金融信託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信託公司有6家,分別是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中融信託、中航信託和中泰信託;另7家信託公司的資產規模不到10億元。在吳紅麗看來,目前信託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的信託規模僅1000億元左右,相較於整個消費金融約9萬億的市場規模,信託行業在該領域的布局滲透率偏低,業務增長空間大,信託公司積極布局消費金融領域大有可為。
開展業務面臨挑戰
需要留意的是,儘管與魚龍混雜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相比,信託公司在向消費金融領域滲透時牌照優勢明顯。但吳紅麗認為,其同時也面臨多項挑戰。
首先是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資產端市場日趨成熟,消費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加劇;在資金端受到限槓桿、去通道的監管影響。「這都要求信託公司在展業過程中應謹慎選擇業務合作對象,堅決規避合規風險。」吳紅麗表示。
其次是傳統信託融資風控思路,多為針對單體大額非標項目,缺少針對小額分散的個人消費信貸的風控經驗。吳紅麗指出,在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模式下,信託公司面臨著從傳統融資向新型消費信貸風控理念的轉變,這需要信託公司加強頂層設計決策、風控部門人力資源配置、以及風控理念的貫徹落實。
再次,消費金融面對的是社會各階層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消費金融業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消費信貸的審核、放款和催收。「為此,信託公司需要配備專門的消費金融業務系統,在前期信用審核階段,與徵信公司對接,並通過積累信用數據逐步建立自身的自動化風控模型;在放款階段,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對接,實現指令發送和自動化放款;項目存續階段,通過系統自動化監控和分析,有效識別客戶違約信息;資金清收階段,實現回款的自動化清算和劃扣。」吳紅麗建議。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