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武重文,影響中國千年的政治改革,趙匡胤趙光義要為歷史負責
趙匡胤是仁慈的,他沒有像朱元璋那樣將功臣全部殺掉,而是給了他們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就算是柴家的人,他都非常的寬容,封柴宗訓為王,一直可以世襲。結果,那些跟他一起戰鬥的革命戰友,都只能回家安享晚年。趙匡胤之所以能夠「黃袍加身」,是因為他的手裡掌握著軍隊,形成了自己的地方勢力。導致這種格局出現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向突厥人借兵,把他們帶進了中原腹地,封了很多的節度使,並且讓他們掌握地方軍隊。
趙匡胤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他 登基之後,下令不允許地方官員擁有自己的軍隊,地方武裝統一由朝廷調度,將軍權一分為二,軍事長官沒有調兵權,有調兵權的人不掌握軍隊,只有皇帝才能調動軍隊,這樣一來朝廷就控制了整個軍隊,以前那種割據的局面徹底肅清,趙氏江山不會受到內部的威脅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上台以後,宋朝南方已經完成了統一,他繼續推進改革:降低了武官的身份,同級別的武官見到文官之後,要下馬行禮。
這樣一來,宋朝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急劇下降。因為武將不受重用,文官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所以宋朝的江山只能維持在黃河以南,始終無法統一全國,這就來宋朝始終被後人詬病的地方。但是,宋朝推行文治,文官可以諫言,甚至頂撞皇帝,給皇帝提意見,由於宋朝法律規定不能殺文官,所以皇帝常常無可奈何。這樣一來,宋朝的前期,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開創了中國歷史一個偉大的王朝,百姓的生活非常富裕。
可是對於那個時代來說,結束了長期的軍閥割據,老百姓不在流離失所,他們的幸福指數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甚至有統計說,那個時候北宋的GDP佔了世界的70%,可以想像當時的繁榮程度。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宋朝的領導者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國家的掌權者沉迷於吟詩作畫,不理朝政,而軍隊的改革,使宋朝的軍隊實力大為下降,所以才有了「靖康之恥」。
客觀的講,文治對於國家的穩定團結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點無人可以否認。可是將軍事地位放得很低,就延緩了軍事的發展。從趙匡胤建立宋朝一來,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戰爭的威脅主要來自外部,遼國、金國、蒙古、後金和外國的侵略者。在客觀上,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的講,這種政策確實是有利於內部團結的,這種關起門來發展,中國的國力發展的非常好。
對於這種外部的變化,朝廷的掌權者沒有做出及時應對,其實這樣的決定一般的掌權者是做不出來的。從宋朝以來,沿用著文治的政策,限制了軍事的發展,使中國的軍事實力漸漸地落後於世界,給了那些覬覦著機會,造成了中國的幾度混亂。這樣的結局,是趙氏兄弟一手造成的,我們能說什麼呢,難道說,因為外國侵略,他們的做法就都錯了嗎?趙氏兄弟應該為這樣的結局付多少責任,任憑後人訴說。
TAG:一座城獨佔一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