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在獄中被關押十年,琢磨出一種書法,一直沿用兩千多年

此人在獄中被關押十年,琢磨出一種書法,一直沿用兩千多年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隸書古樸溫潤、莊重整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不過這種字體被發明出來並不是為了滿足藝術上的需求,而是便於書寫觀閱。這一點從「隸書」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隸」指的是隸人,也就是基層官吏。這些官吏在彙報工作的時候,使用篆書極為不便,隸書可以大大減少他們的工作量,同時也更便於觀閱。

發明隸書的人是秦朝時期的一個囚徒,叫做程邈。同時程邈也是一代書法大家,善寫大篆,否則他也不可能創造出這種既美觀又實用的字體。程邈原先是一個獄吏,位卑言輕。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得罪了秦始皇,被打入雲陽縣的監獄裡面。似乎程邈的罪名不小,雖然不被處死,但要關押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關押到死。這種情況之下,程邈就有大量的時間來研究書法。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為了加強管理,實施「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將六國的文字統一改成小篆。但是小篆的書寫和觀閱很不方便,加上秦朝時期以竹簡為信息載體,更是加大了工作量。程邈曾經是一個獄吏,深受其累。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他下定決心改良文字。

程邈在監獄裡面待了十年,一直堅持思考新的字體。最後在大小篆書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損益方圓,研究出三千個隸書字。他把這些字呈給秦始皇看,秦始皇非常高興,不但赦免了他的罪過,從監獄中釋放,還任用他為御史。

秦始皇的高興是有原因的。《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天下大事小情都要自己過問。有的時候甚至能審批一石的竹簡。小篆這種繁瑣的字體搞得他很是頭疼,隸書的出現可謂是應時之需。

秦朝時期隸書相對而言還很粗糙,並沒有完全脫離篆書的筆法,實用價值大於藝術價值。在東漢時期,隸書經過大力發展趨於成熟。漢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的筆法,或雄渾開闊、或整潔靈動,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

在漢朝之後,隸書的發展停滯不前。直到清朝時期,出現碑學復興運動,隸書再一次受到重視。當時湧現很多善於隸書的書法家,比如鄭燮、金農等,在漢隸的基礎上融合個人風格,開創隸書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書斷》、《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愛子與如懿同年去世,乾隆無奈選擇嘉慶,愉妃自此無緣後位
《如懿傳》舒嬪懷孕,乾隆卻很不安,為什麼乾隆會害怕她有孕?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