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用兩件事綁架了諸葛亮的一生,真的不是「仁厚」之人
在三國裡面,大家對那些著名歷史人物幾乎都有一些固定的認識,比如曹操奸詐,諸葛機智,劉備仁厚等等等等,但是真實的人真的會就是這樣,一個標籤就能概括了的紙片人嗎?
答案當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是矛盾的,他不可能一直都表現出一個一成不變的個性,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人和事情所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有可能是不一樣的,而這也正是人的複雜所在。
所以我們中國自古會有人心隔肚皮這樣的說法,就是因為很多時候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其實未必就是他們最真實的想法。那麼對於書中描述的那仁厚的主公劉備,他真的是這樣一個表裡如一的人嗎?
說實話,從我個人的觀點看來,任何一個能成為他人主公的人,都不會是一個只懂仁厚的人,尤其是當時還是舉國混亂的亂世,只有一個手段了得的人才能真正在亂世佔得一席之地。更不要說和劉備對立的那些人哪一個不是人精,但是劉備能和這些老狐狸小狐狸都這麼久難道真的就是只靠著自己的手下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否則那不是說明他的手下都是集體眼瞎認錯主公嘛。其實從他一開始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謀奪天下的時候,他這個人的心機就已經可見一斑了。這件事情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他對諸葛亮非常重視,所以多次拜訪請求。但是他做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看來難道不算是一種道德綁架嗎?畢竟人家都這麼給面子了,所以諸葛亮也不好一直拿喬拒絕他。
而且他在自己臨死的時候還再次道德綁架了諸葛亮一會,讓他必須一直輔佐自己的兒子。所以哪怕劉禪有多麼的扶不上牆,諸葛亮也一直都盡心儘力為匡扶漢室做努力。
單從劉備用這兩件事綁架了諸葛亮的一生來看,劉備真的不算什麼「仁厚」之人。
※狄仁傑:別打,我造反了,武則天:造哪門子反,老實當縣令去
※為什麼當探花郎比中狀元還高興,這裡邊的秘密說出來你不信
TAG:大嬸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