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聲|經典背後的時代
原標題:Anitama新聲|經典背後的時代
作者:謝楓華
封面:《銀魂》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漫畫編輯荻野謙太郎經常在推特上鼓吹舊有商業出版模式需要變革。他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
當他還覺得「職業漫畫家把連載放在最優先位置是理所當然」的時候,曾經有一位漫畫家告訴他:「如果我少去一次有明(代指在位於有明的東京 Big Sight 舉辦的 Comic Market),年收入就會少 300 萬日元!」
這句話,讓荻野開始思考,以漫畫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什麼才叫商業。
荻野說,就好比有個非常著名的演員兼電影導演,跟你說:「我這個月要忙著拍自己的電影,所以雖然對不住你這邊,但我每天只能安排平時的一半時間來你這個片場。」
作為職業人士,工作當然會有輕重緩急。荻野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
荻野認為,如果要讓作家把自己出版社的連載放在第一位,那要麼僱傭作家做公司職員,要麼簽署獨家協議支付作家能夠接受的拘束費用。現在的出版社,明明支付給作家的稿費扣掉助手工資之類的製作費幾乎入不敷出,卻還要用什麼「職業意識」之類的漂亮話來拘束人家,這樣的做法才是錯誤的。
(https://twitter.com/gouranga_/status/1052891482825211905)
輕小說編輯三木一馬說,他作為編輯的工作方法完全是自學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世間的編輯大多都是如此。但是如果年輕的時候可以去各種優秀的編輯部學習,或許就可以做得更好。由於出版業界編輯技術缺乏公開分享,所以導致現在無能編輯和優秀編輯兩極分化,基本上沒什麼方法來填補二者之間的鴻溝。
三木所說的編輯技術,指的不是妥善地和作家聯絡、檢查需要監修的東西、定期出書之類理所當然的常識,而是創作手法和提高故事質量的技術等。根據他的經驗,大手漫畫周刊的編輯會比較注重這一方面。
(https://twitter.com/km_straightedge)
輕小說作家笹本佑一說,四十多年前,《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動戰士高達》播出時,他們那些年輕觀眾看了這些作品,非常興奮,讚不絕口。然而,卻有一些老害,一臉自以為是的樣子給他們潑冷水:「這種劇情已經老掉牙了。」「那種玩意兒才不能叫科幻。」
有時候,還會有前輩告訴他們:這一幕是從那部電影里借鑒來的、這種劇情是從那部科幻小說借鑒來的、這種設定的原出處是那部漫畫。他們也會去找那些原出處,看了許多作品,有的有趣,有的沒意思。雖然確認了原典,但是在他們眼裡,這些原典並不如他們著迷的那些當時的作品精彩。
像是笹本看了《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城堡》熱血沸騰,大肆稱讚。就有前輩告訴他,說這作品的原典是《國王與小鳥》。他去找來後者一看,雖然也看得還算開心,但是並不如《卡里奧斯特羅城堡》精彩。這也是當然的,因為消化吸收原典、將其升華、創作得更加有趣,是後來者的義務。
等到 1995 年《新世紀福音戰士》風靡一世、席捲年輕觀眾的時候,笹本終於理解了七十年代那些前輩們的心情。他們這些年紀大了的人看《新世紀福音戰士》,大體能明白作品的概念和故事是從哪裡借鑒來的。可是,對年輕人來說,EVA 就相當於他們那代人心中的大和號和高達。所以,他也沒有去給年輕人們潑涼水。
而即使給年輕人看過去的經典名作,他們也無法擁有和當時的觀眾一樣的觀感。在連錄像機都沒有的時代、每周每周滿懷期待地看《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騎士》、讀《龍珠》《聖鬥士星矢》《北斗之拳》的老人們,就算要求一口氣看完整部作品的年輕人像他們一樣享受作品,年輕人也做不到啊。
(https://twitter.com/sasamotoU1)
輕小說作家葛西伸哉也說,每一部經典作品,都不能脫離它的時代背景。
如《宇宙戰艦大和號》正因為縮短了總集數,返程才會緊湊;《機動戰士高達》如果按照最初的預定讓阿姆羅和基連作戰,就難以脫離機器人動畫舊有的窠臼,後來成為系列更是違背創作者的本意;《假面騎士》的走紅是因為主角遭遇事故反而因禍得福。
《龍珠》和《幽游白書》這些作品,正是作者違背本意、強行延長連載的部分,吸引了眾多粉絲。《聖鬥士星矢》是在作者前作《男坂》慘敗之後背水一戰才獲得了成功。
這些「在後來只補作品本身的人不會懂」的部分,有時卻對作品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雖然觀賞漫畫單行本和影碟錄像沒有時間的限制,但是曾經體驗過那個時代的一代人,在向年輕人推薦老作品的同時,如果也能告訴他們這種當時的時代背景,或許就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魅力所在。
(https://twitter.com/kasai_sinya/status/1052139170297085952)
所以這時候就又應該給 Anitama 的那幾篇歷史連載打廣告了。
※詮釋動畫作品需要動畫人的自由發揮
※2018年十月新番作畫看什麼?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