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鐵蹄下的吳佩孚:撕下遮羞布,看到的是不服輸

日軍鐵蹄下的吳佩孚:撕下遮羞布,看到的是不服輸

原標題:日軍鐵蹄下的吳佩孚:撕下遮羞布,看到的是不服輸


民國十七年,距離新年還有兩天的時候,奉天「大帥府」的「五色旗」被緩緩降下,那個屬於北洋軍閥的時代走進了歷史。那些中樞舞台上的高光角色,倔強亦或不甘地演繹著自己的謝幕。三年後,日軍侵佔東三省仍是饕餮不足,鐵蹄肆虐之下對關內虎視眈眈,曾經叱詫一方的北洋軍閥,成為日軍眼中最有力的工具。不過北洋軍閥老頭子的衣缽傳人段祺瑞,在民國二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答覆南方密使錢永銘時曾


說:「余老矣,無能為役。志清如認為我南下於局有益,我隨時可以就道。」大智若愚的「保定王」曹錕,面對土肥原賢二的登門造訪,夫人劉鳳瑋都會攔阻,還衝著門外高聲叫罵,指桑罵槐,說客不成,只好知趣地離開。


但是,與「劉夫人」始終反對曹錕出山,且對他說 「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要出去給日軍辦事」相比,生活在日軍鐵蹄下的吳佩孚,是非情況就略顯複雜。這個「上位快、揚名快、跌落快」的直系軍閥扛纛人,一直有「儒將」之稱,晚年寓居在北平奉系軍閥世侄贈送的什錦花園,至死亦未南渡。吳佩孚沒有像段祺瑞那樣選擇南下,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始終沒有向南方認輸!即使北洋早已覆滅,他仍然以北洋之人自居,視南方為仇敵。但事實上不過是軍閥混戰釀成的典型性格使然。這塊「遮羞布」背後,是吳佩孚傳統思想濃厚,對於他來說「革故鼎新」之虞,只是一位改朝換代的大將,直皖戰爭是他初露鋒芒的舞台,也是北洋武夫徹底撕下面具,以非常規的手段,破壞廟堂契約的嘗試。



所以本質上講,吳佩孚是一個不好的示範,畢竟軍閥們感知到的風向是「只要能籠絡人心、手握兵權,武力走向前台,就可以變成師出有名的干涉」。曾經「猶抱琵琶半遮面」變得徹底失序與混亂。北洋中樞更加孱弱,手握人馬的地方「草頭王」變得更加飛揚跋扈,有恃無恐。所以,在日軍垂涎華北之際,就曾與吳佩孚的「秘書」陳廷傑勾結,希望吳佩孚出面聯繫北洋軍閥舊部及土匪人馬,費用由日軍支付,但此事不久被「偵知」,參與者大多被捕,倒是日軍提供的十幾萬元經費,被吳佩孚的夫人張佩蘭「補貼家用」。此後「一年三節和吳的生日,都饋贈五千元」,吳佩孚也曾不明不白地做了「特高顧問」,每月車馬費又是四千元。


最終,也就是說吳佩孚雖然沒有和日軍有過實際合作,但是也拿了錢,這一點與段祺瑞向日軍借款且沒打算還,或許有些類似。不過歸根結底,吳佩孚與日軍接觸的過程中,他所視為仇敵的南方廟堂一直有所關注,也被日軍當作材料用來利用,客觀上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晚節」與段祺瑞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他在本質上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武夫,在他的一生中只有生死與成敗,以及「不服輸」的氣概,畢竟汀泗橋定鼎之戰輸得窩囊且不甘,他所信奉的武力與忠義煙消雲散,這種心有不甘的無奈,也造就了這位「玉帥」一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禁錮。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日軍炮火下的北洋軍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黑手黨傳奇教父:籠絡24個黑幫,奠定黑手黨50年繁榮
北洋軍閥的殺手鐧:開戰前通電揭醜,只為在道義上佔盡先機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