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最早都城舊址上:西咸新區的城市復興之道

中國最早都城舊址上:西咸新區的城市復興之道

西咸新區把中國第一個詩經主題的特色小鎮取名「詩經里」。

而《詩經》里篇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豐、鎬二京的舊址,這兩座中國最早的兩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就位於今天的陝西西咸新區。

過去一個禮拜里,豐鎬舊址上崛起的西咸新區主辦了一場「獲批國家級新區後最重要的論壇」,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拉津德?帕喬里、「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以及國內知名歷史地理專家葛劍雄等數百名嘉賓出席。

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咸)國際論壇

4年前,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時,被賦予「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功能。而縱觀3000年前,中國最早城市範式的確立,何嘗不是一種城市發展方式的創新新。

千年之前,城市的雛樣在此確立與成型;千年之後,城市的形態在此變革和創新。

我們勾連西安、西咸新區與咸陽組成的古長安,與肇始中國城市範式的周豐鎬雙子城可以發現,中國最早都城舊址上的城市復興之道,正在拉開。

雙子城舊址上的序幕

歐洲建築歷史學者經常用古代記事的「羊皮紙」來比喻城市的發展,據說,「羊皮紙」因反覆擦寫留下層層疊疊的痕迹,與城市空間的更迭有相似之意。中國3000年城市建築史中給後人留下有太多像「層層疊疊的痕迹」的驚喜,比如我們今天面對豐鎬舊址和西咸新區。

目前的普遍認識中,豐京、鎬京開啟了中國的城市模式,是中國建城史的發端,作為西周首都,豐鎬一直沿用近300年。以至於後來的建築學家常常這樣描述這座城址的地位:「豐鎬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建構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總規制——後來城市總體布局一直楷模於它。」

其實我們知道,一座城市的地位不光在於其建設,城池圍構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外才是它要因所在,也正因為對周文化的確立和詮釋,豐鎬才成為中國文化重要的策源之地。

3000年過去了,當年的城市早已成城址,而「豐鎬」提供的範式,成為此後中國歷史上城市與城建的圭臬。中國城市社會學會會長張鴻雁數十年研究城市,他說:「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人類絕大多數文明都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發展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類的步調。」

談到中國古代的城市,誰都不能免俗都提一句——「長安」!西安、西咸新區和咸陽組成的古都長安,在中國乃至世界城市與文明史上都是濃墨重彩之筆。

在關中平原的渭河沿岸,豐鎬、咸陽、漢長安、唐長安均建址在此,中國城市建造史在這裡有著持久隆盛的延續。在城市建設和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呼應與勾連,逐漸形成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古都長安區域。

與古雅典、古羅馬、古開羅並稱「四大文明古都」的古長安,按照目前對城市歷史地位的估量標準看,它依舊是人類城市歷史的發端與高峰。

今天,就在與3000年前中國最早城市舊址的這片區域,城市形態的變革和創新拉開序幕。

西咸新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城市復興伊始

城市復興近幾年成為「熱點詞」,其鼓與呼,一直不絕於耳。而熱點之中的熱點,恐怕就是「大西安」。

以西安、西咸新區、咸陽為主體的古都長安,在新的千年之後被賦予新的內涵。比如,西咸一體化的城市融合、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區域帶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和示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等重大使命。

而在西咸新區,一些細節也似乎暗合了它在城市復興方面的野心,比如,把域內一條路命名為「復興大道」。而西咸新區更大契合古都長安城市復興的動作,還是從其整體架構的確立開始。

2014年獲批國家級新區後,找來有「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主持頂層設計。那條前身是周代豐鎬子午線的軸線,經2200餘年沉寂,再次被發掘起用。

劉太格說:「一條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歷史遺址周代鎬京、秦、漢和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然後步入到今天的西咸中心——灃渭交匯處的能源金融貿易區——這條14公里的軸線成為中國5000年歷史的縮影。

城市軸線的確定,就為城市確立了建設秩序。

著名建築大師張錦秋當時也感慨:「西咸新區規劃中,軸線的由來和意義就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繼承文脈、發揚光大的創新實踐。」

劉太格在10月13日的論壇上說,他很高興當初「主刀」西咸新區的頂層城市規劃,因為西咸新區「這張白紙」可以令他實現對中國歷史文化城市的情懷。

像很多後知後覺的事情,其實人類城市建設和發展史上,基本沒有多城市規模、美學和可持續性的考慮,只有當一個城市不斷在規模上膨脹後,才會不斷改進。

這正是西咸新區的實際與長處——如今,西咸新區沒有當下中國老城改造「推倒重來」的負擔,一張白紙亟待畫上城市的藍圖,全新的城市發展方式在此展開試驗。

正因為近乎「一張白紙」,西咸新區在區域的頂層設計和空間布局上大有可為,目前確定的軸線布局以及生產、生活和生態的空間布局,都可以從頭開始統籌。

西咸新區硬科技小鎮

城市復興的使命

一周之前,西咸新區舉辦的一場關於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論壇刷屏。這背後是西咸新區對「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一次總結以討論。

西咸新區被確定為中國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試驗田」,「中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城市功能的國家級新區——豐鎬舊址隆盛數百載,千年之後,域內的西咸新區又在城市復興中被賦予新的使命。

我們都知道,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城市發展方式上的創新、在城市發展質量上的提升,成為新城市發展的必由。就目前而言,西咸新區882平方公里區域的規劃和實施拉開了戰幕,在如此空白區域下,它能夠為中國城市的發展提供一個絕佳的試驗和示範樣本。

幾年前的一次討論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祁嘉華就認為:「在城市復興方面,古長安核心區——西安上世紀90年代起才有所覺醒。到2000年前後,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之機,到現在終於達到漢唐這樣一個地理圖——在此狀態下,大西安遇到了150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發展機會。」

大約在2016年開始,「大西安」建設表現的更加如火如荼,對於城市復興,似乎也到了一個風口。比如,西安在重啟皇城復興計劃,而外延上,則要定位為北京、上海之後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咸新區則在創新城市的發展方式上持續為中國新型城鎮化試水。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劉克成在不久之前就說:「西安自唐以後失去首都地位,到目前西咸新區的建設是從版圖角度第一次恢復到唐漢的尺度,即所謂的三輔地區。」

當下大西安被置於一個中國中西部以及絲路經濟裹覆下至關重要的地位。大西安的城市角色、城市功能面臨一次實質性轉變,該轉變不是過往城市規劃量的積累,而是要把3000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底盤,把近百年積澱作為一個基礎,來研究大西安在今天中國乃至世界可能扮演的角色。

著名規劃專家韓驥說:「史上西安和咸陽就是一個都城,如今歷史把這個機遇交給西咸新區。西咸一體化讓大西安再次成為中國最完整、最宏大的都城。特別是在絲綢經濟牽引下,新中心將承擔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支點之重任。」

世界歷史名城幾乎都是雙中心,一個是老城區的文化中心,一個是新城區的現代中心。西咸新區的確立與建設,讓大西安擁有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新中心,未來的核心發展區。而這與史上的豐鎬雙子城以及長安城,遙隔千年相呼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唐德影視一路下跌 首發股東「坐不住了」 趙薇哥哥率先減持
還記得曾經說過的謊嗎,太羞恥了...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