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州故事拾遺15:明朝人告訴你,450年前的金州什麼樣?

金州故事拾遺15:明朝人告訴你,450年前的金州什麼樣?

450年前的明嘉靖年間,金州來過多位巡按御史(正七品)。

最早的一位是山西大同人,名字叫溫景葵。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之前巡撫遼東,至金州衛。

最令他難忘的是金州的海,觀茫茫滄海,即興作詩《金州觀海》:

青山碧水傍城隈,驛使登臨望眼開。

柳拂鵝黃風習習,江流鴨綠氣皚皚。

浮槎彷彿隨雲去,飛鶩分明自島來。

極目南天紛瑞靄,鄉人指點是蓬萊。

金州海景在溫景葵的筆下秀麗無比,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北國的海別有一番味道,廣闊而深沉,滄桑而不衰,久居內陸的人會更覺人之渺小和生活的美好。

海是遼南的靈魂。

今天,我們像珍愛生命一樣守護這片海,絕對比填海更重要!

溫景葵,字汝陽,志忠,號三山,山西大同府人。

嘉靖七年(1528年)舉人,曾以遼東巡按御史之職巡撫遼東。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以御史任蘇州知府(正五品)。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升山東霸州副使(從四品)。

天啟三年(1623年)遼陽陷沒,特授都御史(正三品)。

幾年之後,赫赫有名的《全遼志》重修作者李輔也來到金州。

李輔是江西進賢縣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進士,歷官至巡按御史(正七品),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奉命按察遼東,並在當年秋天來大連,金州途中作《金州道中》:

萬山羅列藹熹微,海水浮天白日飛。

滿地黃花迷野徑,數行衰柳掩柴扉。

客中多病寒偏早,馬上看雲意獨違。

擾擾宦遊(為求官而出遊)南北路,不堪風動別時衣。

歷史似曾相識,人生似曾相遇。

說起來,李輔與我的二世叔祖巔公還是同代人。

巔公,嘉靖十五年(1536年)中貢士,隆慶年間(1567~1572)任河間知府。

也許他們真的相遇過。

遼南的秋雖然短暫,卻是別樣美麗,日光微明的秋色,令李輔無限感懷。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遼東之行的唯一所得或許就是重修《遼東志》(即《全遼志》)。

《遼東志》由明遼東都指揮僉事畢恭始修於正統八年(1443年),成書於弘治元年(1488年)。

嘉靖八年(1529年)續修,於十六年(1537年)完成。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李輔歷時6個月重修《遼東志》,因「觀其凡例於舊志綱目多所更定,大異於前次之續修,故易名為《全遼志》」。

《全遼志》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全書六卷。

450年前,還有一位名叫宋晨的金州訓導也作了一首《金州山行》:

窮谷無人到,瀟然對夕暉。

忽忽南北鳥,都向茂林飛。

訓導是府以下行政單位設置的考察本地區秀才的功課成績的教育官員,品級為未入流,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縣教育局副局長。

宋晨寫的是自己的境遇,可能懷才不遇吧!

歷史本來就是由大人物和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共同組成。

滄海一粟,飄渺瞬間,世上唯一能夠長存的也只能是承載歷史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金州故事拾遺5:呂振羽1951年賦詩關嚮應故居
時間中的旅順2 沈鈞儒白玉山題「河山永固」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