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幸運,中國有你!
微信改版,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給我們加顆
小星星
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
點擊右上角「
...
」
→點選
「設為星標
★
」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
吳孟超的故事尚在感動刷屏——96歲的吳老,在七十多年的職業生涯里,將上萬名患者拉出生命絕境。一生
,因為他和他的手術刀,而變成了萬眾的生
。端詳他的手、足、面龐,讀關於他的三封信,他一生
的深情,願你讀懂得不是太晚。
說起吳孟超,
沒有什麼言語
能比
他身上的
三處部位
更深刻地形容他。
吳
孟
超
手
手,不是手,
是起死回生的解藥。
他的右手,握過許許多多獎盃,
但最契合的還是止血鉗的輪廓。
食指已經畸變,
筋脈虯結,
指尖微微向內側彎,
但又超乎尋常的細膩靈活。
畸變
,是因為已經拿了
70多年的手術刀,
做了上萬台肝臟手術。
靈活
,
是為了
能再多幫助一個生命。
也許你不相信,
只要他拿起手術刀,
那雙連寫字都顫抖的手,
頃刻變得「穩、准、狠」,
在肝臟的方寸之間,
演繹何為
出神入化。
病人滿腹腔充血時,
周圍人只能看到滿眼的血紅,
但吳老的手可以直接伸進去,
遊刃有餘地選中血管,
一掐,
血當即就止住了。
這位96歲的老軍醫幽默地說:
「
這個手呢,比臉重要!
」他比誰都明了:
臉老了沒有所謂的,
但這雙能在手術台上
連續操作十個小時的手,
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
接病人回到人間時,
要穩健而有力——
吳
孟
超
足
腳,不是腳,
是懸壺濟世的篤定。
吳老右腳的食趾
比其它腳趾長出一截,
壓在大腳趾上。
對於這一「奇觀」,
他給出的註解是:
開了幾十年刀,
自己會有意無意中使勁「
抓
」地,所以才成為這樣的「臨時性畸形」。
生活中的他,
也像普通的老人,
走路需要人攙扶。
可站上手術台,
如同軍人忠實於自己的崗位,
他硬是站成了一道
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線!
這張照片是剛下手術台的吳老,
累得癱靠在沙發上,
卻笑得像個孩子,
無法併攏的腳趾,看著讓人心疼。
吳
孟
超
面
面孔,不是面孔,
是百年仁心的銘刻。
龐眉皓髮,滿目慈愛,
他的面孔,
曾給了多少絕望的面孔以希望!
也許你根本想不到,
就是這樣一位老軍醫,
不僅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中科院院士,
還是中國當之無愧的「肝臟外科之父
」
,創造了中國醫學界乃至
世界醫學肝膽外科領域的無數個第一
——
他主刀完成了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
他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
他製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
他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
他也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36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鏡下直接摘除肝臟腫瘤的手術;
他為一名僅4個月大的女嬰切除了肝母細胞瘤,創下了世界肝母細胞瘤切除年齡最小的紀錄;
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醫藥衛生界第一個摘得該獎項的科學家,他有力地說道:「我會把一生的精力貢獻給醫學和科學!」
……
早已功成名就的吳老,
從沒有擺過院士的譜,
更沒有一丁點兒專家的架子,
始終履行著一位
普通外科醫生的職責。
8月31日正好是吳老96歲生日,
生日當天,他還奮鬥在手術台上,
直到現在,
每周依舊
至少堅持做3台大手術!
說起他的深情,
沒有什麼故事
能比這三封信
更動人地表述他的情懷。
第
一
封
信
來自他的病人
尊敬的吳爺爺:
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那麼多大醫院都不接受我,切除不了我腫瘤的情況下,是您,不顧眾人反對,毅然主刀。
吳爺爺您尊重每個生命,不離不棄,是一個超越血緣親情,不分貴賤尊卑的人。
2004年
9月24日
,早上8點到晚上6點出手術室,整整10個小時您一直站著,沒吃一粒米,沒喝一口水,硬從死亡線上把我拉了回來。至今還記得你那雙溫暖且有力的雙手拉著我輕輕地對我說:「甜甜,你沒事了。」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生命還在……
王甜甜
2004年,武漢的少女王甜甜
肝部長了比籃球還大的腫瘤,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
只有肝移植一條路可以保命。
儘管好心人為她湊出了醫藥費,
但是沒有醫院敢為她做手術。
這對幾乎陷入絕望的母女
去上海找到了當時已經82歲的吳老。
吳老反對肝移植:
這是一個良性腫瘤,
肝臟移植花錢多、
還有一生的排異!
我建議嘗試手術切除!
甜甜的母親流淚憶及:
當時我橫下一條心,
哪怕賭上命也要給女兒做手術!
我連自殺的葯都買好了,
手術失敗我就一起死!
甜甜的腫瘤緊挨著肝動脈,
手術難度極大,
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大出血
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台就死亡!
很多人勸吳孟超,
別人都不敢切,
你切了,萬一出了事,
你一輩子的名譽可就沒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節」大過天的年紀,
吳孟超卻只認「人命關天」!
可愛的他笑著說:
「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
名譽,那算啥?」
兩天後,甜甜從昏迷中蘇醒,
重達9斤的瘤子被切了下來。
五年後,早已康復的甜甜
選擇在
9月24號
,那個讓她重獲新生的日子,
和心愛的人攜手走上紅毯,
成為了新娘。
△《朗讀者》節目中 甜甜為吳老朗讀
為了這一雙神手,
日本一家電視台曾派出了
頂級攝製團隊跟拍手術中的吳老。
手術進行了五個小時,
日本記者也拍了五個小時,
最後吳老從一個四個月大的嬰兒體內,
切除了一個腫瘤,
腫瘤比嬰兒的頭還要大,
而嬰兒的肝臟完好無損。
嬰兒的肝臟手術,
是生命禁區中的禁區。
這台手術的成功,讓全世界震驚!
這名女孩兒叫朱麗娜,
23年後,她在
吳老工作的醫院裡當了護士。
有一個細節很令人感動:
吳孟超給病人做檢查前,
總會先把手搓熱。
每次為病人檢查完,
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
把腰帶系好。
90多歲的他,
查房時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彎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說:「對醫生而言,
這僅是舉手之勞,
可對病人來講,
這不光是內心的溫暖,
還有康復的信心。」
「一個人得了肝癌,
整個家庭往往都垮了。
跟病人多說句話,
跟他握握手,
就能給他和全家人信心。」
很多次,吳老的手
一摸到病人的腦門,
病人的眼淚「唰」就掉了下來。
在醫院門口,
經常有人一見到吳孟超
就「撲通」一聲跪下……
90多歲的吳老
舉著CT片在太陽底下站著,
一看就是半個多小時,
然後朗聲道:
「
還有救,來住院吧!
」病人家屬無不欣喜若狂,
淚流滿面!
這是吳老查房時被拍到的一幕——
當吳老仔細詢問完病人的情況,
準備轉身離開時,
患者突然拉住吳老,
輕輕起身,
深情地吻了他的手!
吳老顯然對這個
突如其來的吻有些意外,
讓人感動的是,
這位90多歲的老醫生,
轉身抱著病人的頭,
在患者的臉頰下,
輕輕地回吻了一下!
若不是有著託付生命的
感謝和恩情,
怎會讓最不善表達的國人
報之以吻?
第
二
封
信
來自他的中學
他救治過的病人,
很多成了他一生的朋友。
可很多病人不知道,
吳老其實是馬來西亞的歸國華僑,
他對自己的父母,
有著長達一生的愧疚和遺憾……
這是1940年,
吳孟超回國時
他的中學開具的介紹信。
於家而言,這是一個孝子
最自私的決定。
於國而言,這是一個熱血少年
最無私的歸來。
△吳孟超的父母
1922年,吳孟超
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
父親在他三歲時
就「下南洋」謀出路去了。
五歲時,母親才帶著他和弟弟
一起來到馬來西亞。
跟著父親種植橡膠林,
懂事的吳孟超很快成為割膠能手。
可他的父親非常明白,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讀書。
少年吳孟超進入由馬來西亞
愛國
華僑創辦的學校學習。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
老師們在課堂上
講日軍的侵略,
講國內的抗戰,
講得熱淚盈眶,
吳孟超和同學聽得義憤填膺熱血沸騰!
初中畢業時
校方出資
讓畢業生聚餐,
吳孟超當即建議
把聚餐的錢
捐給
為祖國浴血奮戰的前方將士。
捐款通過愛國華僑送到了延安。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畢業典禮時,他們收到了
以毛澤東、朱德的名義發來的感謝電。
△吳孟超回國時的護照
吳孟超下定決心,
要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國於水火,
也要和億萬同胞共赴湯蹈火。
離開馬來西亞時,
父親和母親帶著他的弟弟們,
都到碼頭來送行了。
可令吳孟超沒想到的是,
與母親這一別,竟是永訣……
走了一個月水路旱路才
到昆明,
他
發現去延安的路還漫長兇險。同學勸他與其送死,不如科學救國。
於是,吳孟超按下內心的激憤,
幾番思忖,報考同濟大學醫學院,
學醫救國
!
抗戰後勝利,
吳孟超的父親不遠萬里尋到兒子,
勸他返回馬來西亞。
一心選擇學醫的吳孟超
倔強地拒絕了父親。
父親帶著絕望離開,
沒想到這次不愉快的見面,
成了父子倆最後的相見。
送走了父親,
吳孟超隨同濟大學回到上海,
畢業後被第二軍醫大學
破格錄取為醫生。
當時他遇到了
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恩師——
「當代中國外科之父」、
二戰中挽救無數生命的
裘法祖
。一天晚飯後,
他請教老師
裘法祖
今後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
我國的肝臟外科幾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
從此,吳孟超與肝臟外科結緣。
上世紀五十年代,
他已在肝膽外科領域小有成就,
完成了幾個高難度的肝膽手術。
可噩耗傳來,父親因患膽石症,
在馬來西亞兩次手術均告失敗,
不幸病逝。吳孟超痛不欲生。
如果能親自施行手術,
父親完全可以得到治癒。
歲月動蕩,身不由己的無奈和痛苦,
更加激勵他破譯
肝膽
的密碼。從標本研究到臨床實踐,
吳孟超與他的戰友
在一片空白之上,
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
1982年,弟弟回國探親,
兄弟倆人在機場相見,
當場抱頭痛哭。
吳孟超讓弟弟給老母親
帶去了一雙繡花鞋和一副玉鐲,
母親看到了兒子拍攝的錄像和禮物,
知道他生活得不錯,
懸了半個世紀的心,終於放下了。
僅幾天後,
母親在睡夢中駕鶴西去,
給吳孟超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18歲一別,再見已是陰陽兩隔。
他一生再未見過母親。
第
三
封
信
來自他的同事
在《朗讀者》節目中,
主持人董卿展開
護士長程月娥寫給吳老的信,
讀著讀著就落淚了……
和吳孟超合作了三十年的程月娥,
見過這位老軍醫的另一面——
認識您30多年了。在很多人看來您是個傳奇,但只有我看到過,手術後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術衣都濕透了,兩隻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您嘆口氣說,力氣越來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乾淨的,記住給我擦乾淨,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
96歲的吳孟超捨不得放下手術刀,
他說,
我的時間不多了
,我的身體還可以
,
還能救更多的人
。
我還希望能多帶學生
、
多教年輕人
!
到今天,中國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
百分之八十是吳孟超的學生、
學生的學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學生。
在吳老的眼中,
如果一個醫生對病人不負責任,
那就失去了做醫生的基本資格。
因為作為醫生,
就是要一切為病人服務。
對收紅包、拿藥品回扣的事,
吳老
最深惡痛絕,為了給病人省錢,
他給醫生們定了不少規矩:
如果B超能解決問題,
決不讓病人去做CT或核磁共振;
如果病人帶來的片子能診斷清楚,
決不讓他們做第二次檢查;
能用普通消炎藥,
決不用高檔抗生素……
吳老堅持:我是一個醫生,
學的是治病救人,
醫院更是治病救人的
,
怎麼能想著從病人身上撈錢
?
眼前是病,心底是人,
他總說:「
我想背著每一位病人過河
。」1997年,
吳孟超拿出個人積蓄30萬元
和社會捐贈共500萬元
成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技術基金」;
2006年,
他又把國家最高科技獎的500萬獎金,
全部用於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
我的平台有了,
接班人也有了,我的心就定了。
」
醫生究竟該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孟超
將自己
一生作為醫者的準則和堅守,
告訴所有人
:
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
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
——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
他更是拿一生無改的赤子之心
,
諄諄告誡當下醫者:
孩子們,
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
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
我願你們收到更多
——別人的感念!
96歲
,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膽,依然精準。
96歲
,心中一團火,
守著誓言,從未熄滅。
96歲
,不知疲倦,
還在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何其幸運,中
國有你!
祝福萬千,惟願安康。
向96歲的吳孟超醫生,
致以深深的敬意!
????????????
△淚目分享 這段只有17分鐘的視頻 足以震顫靈魂!
內容/央視新聞綜合整編自
《朗讀者》、北洋之家
為國之脊樑點贊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編輯/王若璐
~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666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2019年日曆專場,點擊上圖進入
主 編 推 薦 課 程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國粹美尚精品
」
※手上都是干紋裂痕,被嘲笑不像女人?這款超滋潤的手霜,用它10分鐘糙手變嫩!
※神奇好用!刷鍋刷碗一條布,吸油卻不沾油,告別洗滌劑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