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讓孩子享福」的教育是悲劇
每個父母都深受著孩子,他們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幸福和快樂,所以,從小到大,對孩子的照顧和呵護無微不至,盡量讓孩子感到舒適和安逸,希望他們會享福一生。可奇怪的是,這樣的做法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但不能快樂,反而羈絆多多,坎坷多多,是何原因呢?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看一下。
身體上享福
身為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吃好喝好,但一些父母卻忘記了讓孩子保持身體健康,而為了讓孩子「享福」,頓頓總是大魚大肉供著,不但變著花樣的做飯,還營養品保健品供著,而且還要強制喂飯,孩子明明說「吃飽了」,還要以「就這一口,最後一口」,把孩子的肚皮撐的漲漲的。
另外,他們害怕孩子的身體受到勞苦,日常生活中,出門不是盡量抱著孩子,就是用汽車帶著,孩子外出走路非常少,乍看之下,孩子多享福呀,就跟舊時人家一樣,出門都是坐轎子的,自己從來不走路。但結果呢?
一是孩子要麼吃完東西開始嘔吐,如果吃助消化葯反而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或者對吃飯完全失去興趣而導致越來越難喂,這反倒助長了父母的餵食熱情,或者導致孩子腸胃失調而腹痛連連,而只能靠藥物調理;
二是身體得到不鍛煉,過少的運動導致肥胖兒大量產生,而且即便不是肥胖兒,也體質極差,我們從若干新聞中已經有了教訓,中日兒童夏令營大賽中,日本兒童一路遙遙領先,而中國兒童一路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跟著,最終體力慘敗;武漢、西安、南京等多所高校運動會中取消了長跑項目,而原因是現在學生體質下降越來越明顯,校方害怕發生猝死現象。孩子們的身體一直在「享福」,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健康和快樂,一些小小的肥胖兒甚至連爬個樓梯都氣喘吁吁,這難道不值得 讓人反省嗎?
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有兩個秘訣,一是讓身體體會到飢餓感,吃飯或許會更香,並且激發孩子吃飯的熱情和主動性;二是孩子身體缺少活動並不是享福,孩子身體得到勞累,父母沒必要心疼,孩子要從小學會摔爬滾打,才能迎接風雨。
精神上享福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到打擊和傷害,而千方百計把孩子置於他們安全的羽翼之下,完全保護起來,他們看不得孩子臉上的淚水,他們要讓孩子在精神上享福,只希望看到孩子永遠快樂的歡笑。
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寵溺,一方面孩子學不會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大後在學業上和工作面前會望而卻步,學習時會覺得太累而舉步不前,工作時也喜歡貪圖安逸;另一方面孩子們體會不到失敗和挫折感,成人後,小小的打擊,往往就會讓他們無法忍受而導致過激行為。這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溫室教育」,溫室里培育的花朵根本經不起風霜雪打,更別提傲立寒冬了。所以,父母教育中,讓孩子接受挑戰,學會面對失敗和苦痛,跌倒之後,能勇敢的站起來,這是人生的一個必修課。精神 上遭受挫折,人才會更堅強,而缺失這一課,或會失去整個人生生存的意義。
情感上享福
孩子成年後,父母也希望孩子們能婚姻幸福,比如有兒的父母希望找個好兒媳,可以操持家務,養兒育女,照顧好兒子;有女的父母則希望找個好姑爺,要麼有錢有勢讓女兒享福的,要麼顧家貼心不讓女兒受到委屈……畢竟,哪有父母不希望孩子都好呢?只是這樣的要求也圖自己孩子的安逸幸福,往往喜歡要求對方怎樣,卻往往忽略了家庭中互相付出的道理。
所以,因為父母的這種「私心」,本來夫妻倆可以磨合解決的事情,比如覺得兒媳不幹活,兒子幹活太多得不到照顧而心生怨氣,那在日常的生活就會表現出來, 而會影響孩子的婚姻。或者有的父母看到兒媳或姑爺一味付出,而自己的孩子則付出較少在享福,而感覺心慰,卻不知這樣失衡的婚姻關係不會長久。
身處婚姻中的夫妻,如果只懂得享受而不知道付出,那這座圍城早晚會變得搖搖晃晃。所以,身為父母,也要學會讓孩子在婚姻家庭中付出而不是只求享福,只有孩子在自己的家庭找到自我價值,才會產生真正的幸福感,並得到尊重。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想要孩子最終幸福和快樂,要先讓他們學會吃苦和付出,才能最終收穫甘甜。意識不到這一點而一心讓孩子享福並為此而努力的父母,或者這樣的做法將導致孩子一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