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怕死》這本書,看看恐怖主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繼續來看《怕死》這本書,接下來再來看一個具體的案例,在作者看來,恐怖主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就像是把他們的「死亡將至」放在現實社會之中,因為恐怖主義提醒我們每個人,生命是如此脆弱,死亡隨時會發生。在這場現實的「實驗」中,人們的行為因為怕死而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在因此改變。這也更進一步證明了他們的觀點,讓我們意識到怕死其實一直都在驅動著人類的行為。
我們上一篇說了,面對死亡恐懼,人們會去懲罰不同於自己文化標準的行為。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人們有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人賦予人生的意義也有巨大的差別。所以說,怕死的本能,會讓人與人、文明與文明之間的衝突變得更加劇烈。作者甚至說,我們渴望超越死亡的心理,點燃了彼此之間的殘殺和暴行,一旦我們自己的基本信仰受到挑戰,我們就會不惜用暴力去維護自己的價值體系。
恐怖分子之所以發動襲擊,是因為他們把襲擊稱為「聖戰」,把那些他們要襲擊的人稱為「魔鬼的使者」,所以,他們是為正義感而戰的。這種稱呼就是通過非人化的手段,把不屬於自己文化群體的人類妖魔化,用極端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文化價值觀。
恐怖活動給人類帶來了真實的死亡恐懼,畢竟恐怖襲擊這種事,誰也說不好下次會在哪出現。9·11之後,美國人展現出了超高的同情和效率,來自全國各地的消防員、警察還有志願者都湧入紐約市來幫助受害者度過難關。人們紛紛在災難中行動起來,為美利堅民族價值觀的鞏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但是,美國人更認同、也更堅持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卻進一步加劇了兩種文明之間的衝突。在美國人看來,他們的反恐戰爭,也同樣是正義的,所以,美國也開始用非人化、妖魔化去攻擊伊斯蘭激進分子。美國總統布希在9·11後向美國民眾宣布,「上帝賦予我們神聖的責任,去戰勝邪惡力量」。在作者看來,正是因為布希滿足了美國人恐懼應對的需求,他的支持率才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作者在2004年大選前,就總統選舉的問題做了實驗,發現那些聯想到痛苦的實驗者,會更支持主張反恐的布希。有研究指出,反恐這件事,讓美國一直處於危機時刻,成了總統不斷擴大自己權力最好的借口。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恐懼,已經在改變美國的政治。
而且,反恐戰爭成了9·11之後美國的重要戰略,甚至讓全世界人民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可以看看這兩年歐洲不斷發生的恐怖襲擊。但是,反恐戰爭真的能解決恐怖主義的問題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為了克服恐懼而產生的反恐戰爭,反而把恐懼和恐怖襲擊擴散了呢?
而且,反恐戰爭也加劇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其實在9·11後不久,大多數穆斯林都對恐怖襲擊表示了譴責,他們認為恐怖分子歪曲了教義,和正常的伊斯蘭教民眾不一樣。但是,隨著美國人對穆斯林的污衊和妖魔化,很多穆斯林也聯想到了真實或者象徵性的死亡。很多無辜的伊斯蘭民眾在美軍的軍事行動中喪生,更讓他們處於強烈的死亡恐懼之中。根據恐懼應對理論,要克服自己的恐懼,人們會越來越擁抱原有的世界觀。就像9·11對美國人造成的創傷一樣,穆斯林民眾也會越來越極端。他們也產生了妖魔化美國人的衝動和行為。不能不說,這是兩個文明在死亡恐懼的驅動下,共同製造的一個雙輸的殘酷局面。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明朝滅亡三大困局,今天來說說第一個,搞不好的經濟
※我們都熟知的包公「包青天」,歷史上雖有其人,但故事卻都是假的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